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绥中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9年10月的调查数据对辽宁绥中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铅、锌和镉)进行了研究。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水中的Zn、Hg含量均超过《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Ⅰ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表层沉积物中的As超标一倍以上。采用瑞典科学家H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生态危害程度As>Hg>Cd>Cu>Zn>Pb。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的原理,回顾了在海水微波辐射亮度温度模型,机载、星载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洋盐度实验,以及星载微波辐射计研究计划方面的进展.指出了为提高海洋盐度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在盐度遥感机理、微波辐射计、及盐度反演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浙江沿海赤潮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密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1 ] 。近年来 ,我国沿海近岸水域赤潮频繁发生 ,严重影响了海产品的生产和海洋环境质量。1 浙江沿海赤潮状况浙江沿海 ,包括 2 7°1 0′N~ 2 9°  相似文献   

4.
人民网消息全球2 600名全球顶级海洋科学家发出警告:珊瑚礁正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减少。他们呼吁立即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以保护现存的珊瑚礁。珊瑚礁是全球众多沿海居民食物的来源,并为他们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作为自然防波堤,珊瑚礁阻挡了海浪和飓风的侵入。该警告是近日参加国际珊瑚礁专题论坛的专家联合发出的。专家们呼吁采取措施抑制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海水酸化、  相似文献   

5.
海水总磷(TP)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监测指标,传统的海水TP测定方法为国标法——《海洋调查规范 海水总磷测定 过硫酸钾法》(GB/T 12763.4—2007),目前许多海域水体TP质量浓度均超出国标法的检测范围,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稀释,过程烦琐且易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常用的其他方法也存在不适用于TP的快速连续测定且测定成本较高的问题。基于过硫酸根离子氧化磷化合物生成磷酸根离子的原理,探究海水TP测定的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硫酸钾质量浓度为40 g/L,抗坏血酸质量浓度为54 g/L,钼酸铵质量浓度为37.5 g/L,酒石酸氧锑钾质量浓度为1.75 g/L,消解时间为30 min,为小体系海水TP测定新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正交验证及F与t检验,证明所建立的海水TP测定新方法与国标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此外,TP测定新方法的浓度上限为28.8 μmol/L,与国标法相比,提高了4.5倍。新方法反应体系小,检测浓度范围广,能够减少检测过程中因梯度稀释步骤带来的误差,方法准确性高,为海水TP的测定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福建三沙湾海洋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4年对三沙湾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三沙湾海区多年来水质、水域养殖力(营养盐、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调查后发现,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过程,降低海水养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合理设置养殖容量、养殖方式、养殖种类,使退化的养殖海域得以修复,将对三沙湾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黄茅海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4年4月对珠江口黄茅海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调查监测,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海水中部分站位的Pb、Cu、Zn和Hg超出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内梅罗指数评价表明其整体处于轻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部分站位的Hg、As和Cu超出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内梅罗指数评价表明其整体处于重污染水平,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其整体可能面临中度风险,Hg为主要风险因子。表层海水中Pb、Cu、Zn具有同源性,表层沉积物中Pb、As、Zn和Cu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国内外海洋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在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环境监测必须解决的几个新课题,并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监测方案》(讨论稿)提出了我国开展海洋大气监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入海河口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不明的问题,梳理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江河入海水通量评估工作的现状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提出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明的主要原因是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未取得突破,具体表现在江河污染物入海通量未得到有效掌握、江河入海水通量监管体系未得以构建运行、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未得到建立和规范。结合在辽河口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试验基地开展的江河入海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研究、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研发、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技术标准化研究、辽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等工作,建议总结分析我国已开展的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试验工作,深入开展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顶层设计,加强江河入海水通量监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带,目前中国缺乏河口区划界和水质评价标准,河口区及其附近海域环境质量评价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标评价的方式,评价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对河口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保护不利。笔者系统分析了中国河口区划分及水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北部湾主要入海河口钦州湾为例比较了河口区营养盐背景值与海洋营养盐背景值,两者差异显著,认为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河口区进行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环境质量。因此依据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提出使用盐度等数据探讨河口混合区划定及建立河口混合区水质营养盐标准限值的方法。在钦州湾的应用案例中,河口混合区的划定和河口区营养盐标准限值确定,都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用河口混合区营养盐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比直接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评价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可为河口区划界及水质评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入海溶解无机氮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渤海湾近岸海域的实际调查结果,采取生态物理耦合模型,对渤海湾的主要污染物-溶解无机氮(DIN)的基准环境容量和极小剩余海洋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渤海湾DIN的极小剩余海洋环境容量在Ⅰ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下均为负值,渤海湾的DIN已经超标。结合实际的海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应重点控制非点源的排放,加强上游携带入境污染物的处理,从总量上控制DIN入海污染通量,改善渤海湾水质。  相似文献   

12.
石油类是衡量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海洋石油的首要污染源是原油泄漏,因此海水石油类的具体成分与原油成分基本一致,主要为弱极性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在3种国标分析方法中,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最为广泛。采用该法分析时,建议统一选择HJ油标准作为标准溶液,透光率90%的正己烷作为萃取剂,标准曲线斜率在斜率控制图内的上下辅助限之内;萃取过程中调节水样p H值2,人工萃取时间120 s,萃取后不能立即分析时,在5℃冰箱内保存不超过2周。  相似文献   

13.
水色是水体水文学特征的基本要素之一。水色测定主要是采用福莱尔比色表(Forel-Ule Scale)将自然水体按颜色从深蓝到红棕共分为21个级别,用以观测、记录海洋和内陆水体的颜色。基于2020—2021年大辽河口、黄河口西南及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同步Sentinel-3 OLCI影像,验证了FUI水色指数遥感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当现场测量时间与卫星过境时间接近时,FUI水色指数遥感提取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利用2021年1—12月Sentinel-3 OLCI影像,提取了渤海月均FUI水色指数遥感产品,发现渤海FUI水色指数的主要变化区间为5~17,整体呈现辽东湾、渤海湾及莱州湾沿岸海域高,秦皇岛海域及其他离岸海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存在秋冬季高、春夏季低的时间变化规律。此外,FUI水色指数对诸多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指示功能。尝试将其应用于海洋水色异常和海水水质类别观测,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由此可见,FUI水色指数遥感提取将在今后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基质多环芳烃(PAHs)标准参考物质是海洋环境沉积物监测分析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保障。由于缺少对相关原料样筛选研究,目前我国尚未有自主制备的海洋沉积物基质PAHs标准参考物质。通过海洋沉积物原始数据调研、定点筛查、实验室间验证等手段,对江苏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原料样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赣榆某入海口点位的海洋沉积物样品∑PAHs的质量分数为413μg/kg,该样品各粒径中的PAHs质量分数分布均匀,精密度能够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求,可以为进一步制备海洋沉积物PAHs标准参考物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1998年度环境质量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1998年度的环境空气质量,酸雨,主要流域水质,近岸域海水水质,地下水水位与水质,城市声环境、射环境质量,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进行了综述了与分析,指出了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城市空气污染,地面水体污染和城市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中南部水域海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秋季对我国南海部分海域进行调查,按照采样标准规范采集了16个站位不同水层的海水样品,采用附有ISIS进样系统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海水中痕量重金属Cr、Cu、Zn、As、Cd及Pb元素含量,考察了重金属在南海海水中分布状况;同时测定了海水样品的盐度、温度、pH、溶解有机碳(DOC)及溶解氧(DO),分析各项参数垂直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重金属的分布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海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小,除部分站位Pb元素外,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不同站位间所有重金属总和分布没有明显差异性;重金属元素间分布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盐度、温度、pH、DOC、DO与重金属分布变化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我国海洋污损灾害应急监测技术应用单一、水平参差不齐、监测队伍缺少优化调度等问题,基于我国现阶段海洋污损灾害的管理模式和应急监测技术水平与力量,梳理并优化应急监测业务流程,将海洋污损灾害高发海域的水动力实时模拟、污染物扩散与溯源的动态模拟预测、应急监测的启动判别指标体系、监测范围指引模式、监测方案自动生成、监测信息实时编报等技术集成整合,构建海洋污损灾害应急监测调度指挥辅助系统,其适用性和高效性已在业务化示范和实践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水淡化和直流冷却两类海水利用工程排放水中的3类典型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环境安全性分析。通过实际监测获得有机氯农药在海水利用排放水中的环境浓度;借助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颁布的水质基准,获得有机氯农药在海水中的无影响浓度;采用商值法对海水利用排放水中的有机氯农药环境风险进行量化。结果表明:海水利用排放水中七氯和滴滴涕已存在环境风险,其中七氯的污染问题应尤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氮和磷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氮和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平均浓度均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富营养化状况以贫营养和轻度富营养为主,超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点位...  相似文献   

20.
于2020年对江苏省沿海脊尾白虾养殖区池塘的海水、沉积物和脊尾白虾肌肉组织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水体中铜(Cu)、铅(Pb)、镉(Cd)和锌(Z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3,1.02,0.094和28.02 μg/L;沉积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2.88,19.93,0.18和140.69 mg/kg;虾肌肉组织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49,0.50,0.18和28.65 mg/k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水体中Cu、Pb和Cd的质量浓度达到一类标准,Zn的质量浓度达到二类标准,属于清洁水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为Cd>Zn>Cu>Pb,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等级,Cd为主要污染元素;虾肌肉组织中重金属Pb和Cd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NY 5058—2006)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