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劳模的遗憾     
劳模还没退休就因矽肺病严重不得不内部退养离开深深的井巷听不见钻机的欢唱劳模心里闷得发慌何况三天两头还要躺在职工医院的病床劳模刚来煤矿还是娃娃脸一张那时候井下供应防尘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水打干钻他一向认为是小事一桩为了抢进度他很少考虑违章不违章飘扬的粉尘常常粘满他年轻的脸庞没有防尘水别人的钻机就不声不响他却捋起袖子说 :“让我上!”时间一长大伙都称他为“钻长”凭着“钻长”的锋芒他赢得了劳模的荣光劳模当了班长别人也是叫他“钻长”每逢干打钻他就捋起袖子说 :“跟我上!”劳模当了区长别人还是叫他“钻长”…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老伯骑摩托不戴头盔,被交警逮到,要罚他的款。老伯很不情愿地说:“当年我参加‘八二三’炮战连钢盔都不戴,炮弹不长眼,我都眼……”交警打断他的话,说:“炮弹不长眼,可我警察长眼,认罚吧!”  相似文献   

3.
“老胡头”,是抚顺市广大职工对市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胡会卿同志的亲切称呼。不但工人们爱戴他,连那些厂矿长们也常说:“这个老胡头,我是真怕他,可时间长了不见,又挺想他。” 这个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文文静静的老同志,何以赢得了那么多人心呢? 1987年5月,老胡头参加省、市安全生产检查团到抚顺检查小煤矿。在抚顺县办煤矿的井下,发现一个30多米2有5个通道的断面,只有18个顶子支护,连一个棚子也没有,压力太集中了。当时掌子面上有20多名工人在采煤,时刻都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检查团的同志主张工人立即停产撤离现场,矿上的一个科长却偷偷对工…  相似文献   

4.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让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  相似文献   

5.
1979年底,湖北省潜江县建筑公司决定成立专业架子班,可是却迟迟没人报名。 一天晚上,32岁的木工李庶华来到经理室,第一个报名当架子工。经理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木工不当,却干这个没人愿干的活儿。李庶华说:“架子工是累点,苦点,也危险。可是把架子绑牢就能少出事故。这几年事故多,死人伤人叫我心里难受。”诚挚的愿望,高尚的情操,使人感动。经理当即同意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这件事在工人中传开了。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是口袋里的菱角──出尖,还有人说他是一时冲动,往死窟窿里跳。他对这些冷嘲热讽只风趣地回答了一句:“我…  相似文献   

6.
刚开始交谈时,29岁的楚鹏举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一个劲儿地问:“我该说哪些内容?“我说的对不对?”——“没事,您随便说!”记者的回答让他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下来。这时候是下午5点多,落日的余晖不经意间就照在了他的脸上——原本黝黑的面庞看上去黑红黑红的。  相似文献   

7.
我有位年轻的朋友 ,在一个企业的基层当班长。近日年终评比 ,他的班组荣获了企业“安全先进”称号。我诚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但他却不无感慨地说 :“这样的大红锦旗 ,我6年得了6面 ,可面临的现实却是 ,愿意来我们班组工作的青工却越来越少了。”我的朋友一向以治班严谨自翊 ,并常把自己所带的班组在生产中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当做莫大的荣耀。但是这一次看得出 ,他的这份自信与自豪已经开始动摇了 :“企业给我们的先进头衔越来越多 ,可是给我们的实在东西却越来越少。一年一顶‘安全帽’ ,时间一长 ,谁还买你的账?”无数的经验与教训表明 ,…  相似文献   

8.
上午和下午     
从来不问安全工作的“应付”主任,突然煞有介事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请大家立刻把防护用品穿戴起来。” 小赵插嘴说:“穿戴那些东西干吗?多不习惯呀!” “应付”主任忙说:“同志们实在不习惯,也一定要坚持一个上午。” “为什么上午和下午不一样?”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 主任白了他一眼:“上午有检查团来,下午他们都走了么。”上午和下午@刘正中  相似文献   

9.
褚天松还差几天就整整60岁了。人们都说他是班里的元老,其实何止在班里,说他是厂里的“开国元勋”也是当之无愧的。就说现任工长小韩吧,论资排辈恐怕得叫他师爷工。奇怪的是在班里无论老的小的,既不叫他老话又不称他请师傅,一律呼之为“老磨”。“老磨”,乍一听似乎是“劳模”,其实,他这多半辈子非但没当过劳模,甚至连个先进生产者的边儿也没沾过。“老磨”的真正涵义要是照文理解,就是磨磨卿卿拖泥带水。诸天松落这个绰号的缘由可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刚建厂的那阵儿,请天松和他的伙伴都是些乳臭未干的小青年。他们年轻气盛…  相似文献   

10.
责任     
船上失火了。虽然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但安全科的老吴还是要一查到底。根据“线人”的“举报”,老吴马上赶到现场。因为火不大,很快就扑灭了,却看得出火灾的痕迹,但施工队伍早已撤离。按施工主管的指点,他很快地找到当事人。可是谁也没有开口,有人还借故离开了。没有办法,老吴只好找到车间主任老许,可老许也爱理不理的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我刚走上轮渡,便上来一个去大桥工地上班的工人。我见他醉醺醺的,满口酒臭,便对他说:“上班不准喝酒,你知道吗?”他满不在乎地高声唱道: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没想到,这酒鬼对唐诗还很熟悉哩!我正想回他几句,一个老工人搭话了:“老弟,仅防‘酒中仙’变成‘酒中鬼’!”接着又说:“去年4月11日,大桥工程处有一个30多岁的吊装工,喝了酒,上六号墩高空去操作,头一昏,眼一花,脚一滑,就从30多 米的高空坠入长江,变 成了‘酒中鬼’。” 这时,我也诗兴大 发,诌了四句。 “八亿神州谱新篇, 四化不…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17日,吉林临江林业局闹枝林场采运技术员王永刚约安全员葛忠臣一起去横道河子伐区11小班检查采伐作业现场。 他俩从远处看见油锯手和助手在伐木中都没戴安全帽。葛忠臣当即要去制止,王永刚忙对他说:“咱俩进伐区也没戴安全帽,能去说人家吗?”葛忠臣想到自己确实太粗心了,但他说:“咱们没戴咱们违章,应按规定罚款,如咱没戴就不去管,这可不行,见违章不制止是严重失职。”于是他俩对伐木工人进行了教育,也检查了自己的错误。伐木工人都主动戴上了安全帽。 当天晚上正是场安全活动日,葛忠臣在会上检查了自己身为安全员进伐区却没戴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们班的张志远,远近闻名人称“张大胆儿”。您说这事不能这么干,他非独出心裁添点彩儿。规程不准登炭车,他偏跨在帮上来显眼儿。若是有人升井登炭车,他就踩着绞车绳飞上马路沿儿。常在木栏里边把觉睡,还说“这里肃静又不用带铺盖卷 儿”。同志们批评帮助他,谁说他跟谁翻白眼儿:“规章就是那紧箍咒,咱不当孙猴子受它管儿!”张大胆儿越来胆越大,不断翻新花花点儿。八米炮线他敢放炮,同志们说“这样违章作业实在太危险。”他却说“在返一趟道太远,争分夺秒抢时间,这样咱可多打一喳眼儿,多放炮、多出煤、多得奖金,受表扬上报纸那有多露脸儿。改…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检修中,一个焊工随便拿了一小段未经脱脂的小铜管去连接输氧管。结果,因铜管上沾有油污遇氧自行猛烈燃烧起来。如果不是在场的同志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不堪设想。事后,这个焊工惭愧地说:“我看铜管是新的,认为问题不大,未经除油脱脂就用上了,真危险!” 有类似思想的人,在生活中颇不少。例如,禁火区域规定不准抽烟,有的人却总不自觉;进入施工现场要戴安全帽,有些人却总不习惯;登高作业要系安全带,有些人却总怕麻烦。你向他指出,他便回你一句“问题不大”。甚至有的领导.同志也抱着“问题不大”的观点,对一些不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在人…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罗世迪是“铁板”一块,也有人说他是“死脑筋”。究竟他在工作、生活上为人如何呢? 罗世迪1968年入伍,75年从部队复员, 成为当时建瓯公安局仅有的四位交通警察当中的一员。从警30年来,他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无私奉献。平时话不多,可活干得不少,是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后期,领导让我参加总厂级工业学大庆检查团,总评会上,我竟然“斗胆包天”说某红旗标杆单位生产中老出事故却大搞上山开荒种地,似有不务正业之嫌。走出会议室就有位老大姐说:“小郑,你吃了豹子胆?”这次“狂傲”,我付出的代价有多大,知道者不多。  相似文献   

17.
不能分家     
内蒙乌达红卫煤矿采煤三队杨富山当带班队长了。一连几天,党的十一大代表、劳动英雄、副队长杨永成发现他抓出煤挺紧,对安全却不大管。心想:这样怎么行?队长松一尺,工人松一丈。这样搞下去,安全生产就难保障啦! 一天早班,杨永成放完炮就去帮杨富山搞安全。他发现工作面顶板压力挺大,而支撑顶板的点柱在二十多米内就缺三、四根,头顶上呲牙裂嘴的岩石随时都可能落下来伤人。杨富山呢?不派人打柱子,却一个劲喊着叫大伙儿攉煤。杨永成指着顶石对杨富山说:“你看看!还不快派人补支柱。”杨富山说“出煤任 务这么紧,劳力不够用啊!缺 两根柱子,我看…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前,就投入到党的劳动安全保护事业之中,并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这巨大的力量只因他心中充满无限的“爱”。历经磨难廿一载。刚刚官复原职又冒再丢乌纱之危险.实事求是地参与“勃二”事件的调查、为还历史于公正而不余于力。自嘲“文官”、“科盲”出身却写出许多劳动保护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其中缘由自己解释为“我不是拿工资后只顾吃饭、喝酒、睡觉的人”。名真情退休,实为退而不休,已过八旬高龄,每日仍笔耕不缀,此种举动实为后辈人学习效仿的楷摸。未与他见山之前,朋友向我们介绍说:见到江老,怀绝不相信他匕是80…  相似文献   

19.
夫妻是朋友     
人家说我们夫妻相貌相像,圆脸大眼宽眉。丈夫浓眉大眼,脸上略带几分豪气,我却淡阔之眉,既文秀又显高贵。丈夫说他很气度,嘴宽吹四方,而我是小嘴樱唇,甜甜笑意。总之,我比他漂亮。对丈夫我没有秘密,箱锁失灵,日记信件全在他眼下,可丈夫有个小秘密牵挂住我的心,那就是他保留的无数女友的来信。刚认识他时,曾想要过来看看。见他那激动的模样:“其实没啥,你不看也好。”我再也不想去破译那扎密码,它像种子那样在我心底发芽、长叶,它让我感觉到丈夫生活色彩绚丽,我少了责任和担忧。箱底那扎信,一定是美丽的,印着玫瑰和天使,…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船。奴隶从来没有坐过船,风吹浪打,战战兢兢,哭闹不止。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哭闹。船上一位哲学家对国王说:“我可以让他不哭。”说罢哲学家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奴隶在海中沉没了几次,人们又把他捞上船。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作声。国王很为赞许,开口问道:“你这办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便想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由此可见,在人生之中,忧患意识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应当指出,忧患的经历固然容易产生忧患的意识,而没有忧患经历的人,只要能吸取他人的教训,也同样能产生忧患意识。有点忧患意识,小到安全生产,大到国家治理,都是有好处的。那个奴隶上船后不再哭闹了,他汲取了教训。可有人即使经历了“灭顶的痛苦”,却好了伤疤忘了疼,那就不好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