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瑞灼 《环境教育》2009,(10):33-33
9月22日,是我国及世界33个国家、1005个城市的“无车日”。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健康的关注,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向市民发出倡议,提议群众从爱车中走出来,以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参与到无车日活动中来。据悉,今年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健康环保的自行车、步行和城市公共交通”。目前,福州、广州、西安、上海等108个国内年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  相似文献   

2.
贺震 《环境教育》2009,(8):68-70
生态环境建设要走出误区 近年来,“环境兴市”、“生态立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与环保、生态有关的时髦词汇在一些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施政纲领”中频频出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需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但当前不少地方“填经”、“好经”已被歪嘴和尚念歪,一些地方打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旗帜,借着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7年开展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这项工作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创模的根本目的就是鼓励各城市做到“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发展城市”。很多城市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品味和“档次”。本刊污控专栏从本期开始特设“创模十周年”,旨在全面回顾和展示十年来我国城市创模所取得的成绩,以先进城市的优秀经验带动和鞭策更多城市积极加入“创模”行动。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8,(10)
正中华文明的古代世界观中很早就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山水城市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古代城市选址以自然条件为依据,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形成。当前,高速的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出现了严重的趋同现象,即“千城一面”,许多城市地域性风貌消退、丧失文化特色。为此,我们提出推广“山水城市”的理念,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特征结合,融合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将中  相似文献   

5.
《绿色视野》2015,(4):7-8
2014,“大气十条”实施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虽说各地治霾多是“蛮拼”的,但从总体成效来看,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治霾缺乏诚意,做的远没有说的好。穹顶下的雾霾2015年2月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4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74个城市中,海口、拉萨、舟  相似文献   

6.
“无废城市”建设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大连市入围“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建设“无废城市”将进入稳步推进期。通过对“十三五”以来大连市固体废物管理、治理能力建设情况的深入分析,梳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连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带你去厦门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最适宜居位的城市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拥有“国际花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安徽省马鞍山市披上了节日盛装,迎来建市50周年。而此前这个市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便是送给建市50周年的一份厚礼。据了解,马鞍山市是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全国钢铁工业城市中第一个拥有此“光环”的城市。“城在园中、园在林  相似文献   

9.
汪金宁 《环境教育》2023,(Z1):26-29
<正>从“环保小局长”“环境小记者”再到“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的范围更大,触角更长;从特色活动到点滴日常,生态文明理念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影响更深,传播更广。“1米高度”,是儿童观察城市的独特视角,增添了城市的温暖与快乐。“1米高度”,看到的不仅是城市,还有儿童的希望与未来,以及悄然凝聚起的“儿童友好”理念。2022年11月20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南京市政府妇儿工委办联合主办了一场“生态向学绿动南京——1米高度看城市”艺术作品发布会,透过一个个蕴藏着生态妙趣的艺术作品,看见南京探索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无废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城市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管理挑战的国际趋势,我国也启动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本文介绍了国际“无废城市”实践的背景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的“无废城市”相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无废城市”的推进政策与实施措施存在国别差异,我国的“无废城市”采纳了“问题导向”的推进策略,而高收入国家则是“目标导向”。最后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