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硝化实验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是富营养化评价和预测的主要指标之一,由氮磷引发的水体快速富营养化和污染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沉积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N的归宿场所之一,反硝化作用是脱氮的重要机制.本文重点介绍了沉积物-水界面上反硝化常用的实验方法(乙炔抑制法,氮气通量法,同位素对法等)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并指出了今后反硝化实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锁磷剂联合好氧反硝化菌修复富营养化水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单一治理方法常常难以同时有效去除氮磷.本文利用1株分离自富营养化水体的好氧反硝化菌株(AD-19)构建固定化菌膜,并与锁磷剂Phoslock®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研究了Phoslock®的控磷效能和反硝化菌的脱氮性能及二者联合作用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加比例为80(Phoslock®与PO43--P的质量比)的条件下,Phoslock®对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PO43--P去除率可达95%以上,并能有效抑制底泥中磷的释放.好氧反硝化菌AD-19具有较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功能,在以NH4+-N或NO3--N为唯一氮源条件下生长良好并能去除97%以上的氮,经16S rDNA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利用湖泊模拟装置论证了Phoslock®联合固定化菌膜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可行性,进一步地,利用该技术对武汉市某公园内富营养化池塘进行修复治理,经过16 d的处理,氮磷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地表水提升至Ⅲ类,并持续稳定270 d以上,证明Phoslock®联合固定化菌膜可快速和有效地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并保持水质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3.
景观水体作为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氮素超标是影响其生态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了探究城市景观水体反硝化菌群落特征和驱动因素,利用nirS功能基因研究石家庄市主城区4个公园的景观水体和沉积物的反硝化菌群落分布特征,结合水体和沉积物氮素指标对景观水体反硝化菌群落演变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水体水质参数季节差异显著(P<0.001),沉积物氮素指标空间差异显著(P<0.001);水体以及沉积物的α多样性季节和空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电导率(EC)和强氧化剂浸取态氨氮(SOEF-NH+4-N)是影响水体以及沉积物的α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景观水体反硝化菌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bacterice)中的Dechloromonas、Rhodocyclaceae、Pseudomonas、Rhodobacter和Thauera;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水体和沉积物反硝化菌群组成空间差异显著(P<0.001),水体关键反硝化物种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P<0.001);冗余分析(RDA)和随机森林分析(RF)指...  相似文献   

4.
以莫愁湖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蓝藻暴发前(6月、7月)、蓝藻暴发期(8月)、蓝藻暴发后(9月、10月)采集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氮磷等营养盐及其形态赋存变化特征和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水质变化,并探讨了水体和沉积物营养盐与蓝藻水华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蓝藻暴发期间,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急剧增加而沉积物中营养盐含量维持稳定,造成莫愁湖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性氮、磷营养盐的输入而不是湖泊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在蓝藻暴发前、中、后期,莫愁湖水质均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在轻度以上,水质污染严重。蓝藻暴发期间,水质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程度加重;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亚硝态氮和氨态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5),与水体中氮磷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及水体硝态氮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特别是磷含量的增加对蓝藻暴发具有重要影响,而沉积物氮磷及有机质含量与蓝藻暴发的关系较弱,同时蓝藻暴发对水体还原态氮的影响比氧化态氮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水培蔬菜法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水培蔬菜法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考察了不同形态的氮磷在处理前后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阐明水培法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过程与机理。  相似文献   

6.
凤眼莲对富营养化水体硝化、反硝化脱氮释放N2O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有关大型水生漂浮植物消减富营养化水体氮(N)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植物对N的吸收效果,而忽略了硝化、反硝化反应途径对水体脱氮的贡献.基于此,本研究中借助具创新性的收集凤眼莲种植水体释放N2O的装置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凤眼莲对富营养化水体硝化、反硝化脱氮中间产物N2O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可以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的硝化、反硝化、成对硝化-反硝化反应过程,在本实验条件下凤眼莲种植水体在整个培养期内释放的N2O气体浓度累积升高幅度较大,为453~4055 nL·L-1(未加硝化抑制剂处理),通过释放N2O而脱除氮素的量占整个水体N消减量的1.36%,为相应未种植凤眼莲水体的4.31倍.种植凤眼莲水体试验期间释放N2O-N的量与水体氨态氮或硝态氮浓度的变化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说明N2O释放量受到水体中NH4+、NO3-浓度变化的影响.种植凤眼莲在实验中后期可以增加水体中硝化、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但其数量远低于凤眼莲根系附着的硝化反硝化细菌.水体中反硝化细菌数量与水体释放N2O浓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种植凤眼莲水体反硝化脱氮释放N2O过程可能主要是由根系共生微生物驱动的.  相似文献   

7.
城市内河沉积物中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污染物的"汇"与"源",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城市内河沉积物将成为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的重要原因。反硝化作用是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核心环节,是去除氮污染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城市内河沉积物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反硝化作用,着重介绍了测定反硝化速率的不同方法以及其优缺点,同时总结了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如DO浓度、有机质、温度、pH、NO3-等,并提出了该方向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10):158-160
氨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分之一,本文介绍污水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并对比介绍生物脱氮法几种主要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特性和研究进展,并结合国内外的生物脱氮最新研究进展,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及其对SBR工艺、氧化沟、MBR工艺等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生物脱氮处理方法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淀山湖沉积物的反硝化脱氮能力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5月和7月,使用乙炔抑制法对淀山湖湖区13个样点表层6 cm原状沉积物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淀山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反硝化速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变化范围在5.72~65.82μmol·m~(-2)·h~(-1)之间,,春季反硝化速率为(28.52±26.21)μmol·m~(-2)·h~(-1),夏季反硝化速率为(29.31±17.11)μmol·m~(-2)·h~(-1).在空间上,表层0~3 cm沉积物中反硝化速率((17.91±11.80)μmol·m~(-2)·h~(-1))高于下层3~6cm沉积物反硝化速率((11.02±10.40)μmol·m~(-2)·h~(-1));反硝化速率与沉积物中可提取NH_4~+-N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耦合的硝化-反硝化过程是沉积物反硝化作用的主要机制.淀山湖湖区上半年通过反硝化作用可去除约278.70 t的氮,对控制水体氮浓度和削减氮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湿地沉积物反硝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鄱阳湖显著的水位变化导致该区域湿地类型的复杂多样,包括不同的沉积物性质及水动力条件等,这些因素势必会对反硝化速率及其途径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湿地沉积物柱样采集、流动培养及同位素添加模拟,对湿地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的空间差异、反硝化过程及氮源等反硝化底物和沉积物呼吸等反硝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水动力变化下鄱阳湖多类型湿地沉积物的反硝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反硝化速率在水力联系较强的湖沼沉积物中最高,达到(43.98±2.33)μmol·m-2·h-1;在洲滩沉积物中次之,为(35.36±6.12)μmol·m-2·h-1;而与大湖区连通性较弱的内湾湖沼沉积物中最低,为(13.45±3.21)μmol·m-2·h-1.不论是洲滩沉积物还是不同水力联系下的湖沼沉积物,总反硝化速率与上覆水硝酸盐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上覆水硝酸盐是反硝化的限制性因子.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湖区沉积物的呼吸速率及微生物有机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对鄱阳湖湿地沉积物反硝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p均为0.05).在两种反硝化途径中,洲滩和不同水力联系下湖沼沉积物中以水体硝酸盐为底物的非耦合反硝化均强于耦合反硝化,说明非耦合反硝化是反硝化的主要方式.耦合反硝化与非耦合反硝化在内湾区湖沼沉积物中均较弱;与大湖区连通的湖沼沉积物的非耦合反硝化强于洲滩沉积物,说明反硝化途径与水力联系及沉积物有机质水平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太湖主要环湖河道沉积物反硝化潜力及其控制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反硝化作用是水体氮素去除的重要途径,对流域氮负荷削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河网区河道的反硝化脱氮能力及其主要控制因子,本研究调查了太湖14条主要环湖河道的水质和沉积物特征,通过泥浆培养实验,利用氮氩比的方法和膜接口质谱仪分析技术,测定了14条环湖河道的沉积物反硝化潜力.结果表明,太湖环湖河道的反硝化潜力为-9.93~35.71 μmol·L-1·d-1,均值为(20.79±14.79) μmol·L-1·d-1,南部河道的反硝化潜力显著低于北部河道,负值代表沉积物的吸附或固氮行为.水柱中的硝态氮浓度、溶解氧、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沉积物中的碳含量均会对沉积物反硝化潜力产生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浓度对河道反硝化作用的影响有限,反硝化作用对硝态氮底物的响应遵从米氏动力学模型(R2=0.77)的规律.而在太湖氮负荷严重的西部和北部河道区,水体中的DOC是反硝化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改善氮的去除环境对促进水体氮去除过程和区域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氮负荷严重的流域河道,水体的DOC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水体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7年5、8、11月和2008年2月,在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的河流和水库中,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无扰动采样器采集了沉积物柱样,使用乙炔抑制法进行培养试验,并测定了沉积物上覆水的温度(T)、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溶解性氮(TDN)的浓度,以及沉积物有机质(OM)和全氮(TN)含量,研究了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水体沉积物反硝化潜势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潜势范围在8.85~64.04pμg·m-2·h-1之间、水库沉积物的反硝化潜势范围在5.01~28.18μg·m-2·h-1之间.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季节变化与上覆水的温度、NH4+-N、NO-3-N和TDN的浓度,及沉积物的OM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智  林艳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52-54,76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不断积累,部分藻类及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以采取截污、清淤挖泥、引水冲污等工程性措施,也可以采取利用生物生长需吸收氮磷营养物质这一自然过程来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即生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形势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形势分析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是我国沿海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适当的氮磷营养物输入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氮磷输入会导致水体无机营养盐浓度超标及水体富营养化.据2001-2007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近年来我国近岸海域无机营养盐(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5.
在雨水径流过程中管道沉积物携带的氮磷释放是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然而,不同受纳水体因其pH、温度、氮磷初始浓度等水质因素不同而对管道沉积物中氮磷的迁移转化具有不同影响效应。因此,采集了管道沉积物、再生水和天然河道水,分析了沉积物和水样的污染特征,再通过混合沉积物与不同水体模拟管道沉积物进入不同受纳水体的过程,探究其氮磷的释放特征及机理并分析了典型水环境因子对管道沉积物中氮磷释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河水和再生水对管道沉积物中氮(包括总氮TN和氨氮NH+4-N)的释放均有促进作用,而对总磷(TP)的释放起抑制作用,其中,再生水对总氮(TN)和氨氮(NH+4-N)释放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总磷的抑制作用更强;随着pH值的增大,管道沉积物中TP、NH+4-N和TN的释放量会减少,3种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释放通量大小依次为:酸性>中性>碱性,这可能与水环境中的离子交换与物理吸附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管道沉积物中TP、NH+<...  相似文献   

16.
使用乙炔抑制法对天津市不同污染特征代表性的城市内河南运河、北塘排污河以及城郊东丽区自然河流底部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和潜力及其冬(3月)夏(8月)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夏、冬两季天津市不同污染特征的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p0.05)。夏季排污河沉积物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较清洁河流,而冬季相反;2)就全年数据来看,各河流沉积物夏季反硝化速率高于冬季,其中北塘排污河表现出最大的季节差异;3)北塘排污河沉积物相较另外两条河流具有较高的反硝化潜力;4)各样点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及潜力基本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河流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天津市不同类型河流沉积物有机碳或是影响反硝化过程,导致时空差异的重要因素。天津市河流沉积物反硝化潜力是反硝化速率的1.50~22.8倍,且排污河沉积物脱氮潜力较清洁河流大。  相似文献   

17.
硝化细菌的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冰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9-23
通过对呼吸速率的测定,比较了3种不同的硝化细菌包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包埋法最佳。考察了海藻酸钠法固定的硝化细菌与游离的硝化细菌在不同温度下硝化速率的大小,发现固定化的硝化细菌比游离的硝化速率高,表明其具有抗低温能力的特点。通过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的降解试验表明,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河口潮滩沉积物中N_2O的产生和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分别于2007年12月、2008年5月、9月和11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周边潮滩采集柱状沉积物进行培养实验,测定硝化、反硝化速率和沉积物-水界面N2O交换通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周边河口潮滩沉积物中的反硝化速率明显高于硝化速率,二者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沽河口潮滩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变化范...  相似文献   

19.
太湖流域典型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用15N同位素配对法对太湖流域江苏和上海境内主要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反硝化作用具有显著空间差异.25℃时,河流总反硝化速率Dtot在0~4.03mmol.m-.2d-1之间;10℃时,Dtot在0~2.27mmol.m-.2d-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9mmol.m-.2d-1和0.26mmol.m-.2d-1.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与沉积物氮含量和实验过程中的耗氧速率(SOD)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以总反硝化速率大小为依据将沉积物分成4组后的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速率与原位上覆水中的NO3--N含量之间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预示着反硝化作用对水体氮负荷起到的氮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邢光熹 《环境保护》2007,(7B):49-50
蓝藻暴发是太湖严重富营养化的标志,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氮、磷农度超标,为什么太湖流域会遭受氮磷的严重污染,我们又该如何遏制氮磷的侵袭。[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