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起始美国著名地球科学家普瑞斯说过: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美国整个社会和经济组织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冲击。面对这种损失巨大、影响面广的地震灾害,美国政府在其减灾计划中,强调了必须采取强力措施,“加强对国民进行地震及其危险性教育,以减轻地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筹备成立“陕西防灾基金会”。 2.组织开展“陕西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与防御对策”课题研究。此课题已列入省科委科技工作计划,1990年完成。 3.组织重大洪水灾害综合考察。 4.组织举办自然灾害测报方法研讨会和讲习班。交流旱灾、水灾、滑坡、泥石流、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14,(3):89-8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张忠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再人计划”)领衔的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4.
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批准的一项国际示范计划,它是国际岩石圈计划(ILP)对“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重要贡献。GSHAP建议把IDNDR的许多策略和优先项目具体化。该计划将在全球和区域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1,(1):89-89
2011年1月19日.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召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强震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所属课题验收会议.对“地震立体观测技术研究”和“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进行验收。科学技术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有关同志出席验收会议。经验收专家组认真评审。两个课题均通过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附件三“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于1982年8月27日到30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中美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国家地震局、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办。会议的筹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负责。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刘恢先研究员和同济大学李国豪教授为中方主席,美方主席是加州理工学院詹宁斯(P.C.Jennings)教授和豪  相似文献   

7.
“历史模型”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灾害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水灾“历史模型”的研究方法是循社会科学的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水利学科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将“历史模型”引人灾害研究.增强了研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灾害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历史模型”方法及其在灾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应急二级分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地震应急宏观分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进一步开展地震应急次级分区的意义及其分区方案的多样性;然后提取“政治经济强辐射中心、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聚居区、侨乡、大型工业危险源”等5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县域内的10种主要组合类型作为区划指标,采取“自下而上归并”的区划途径,进行了中国地震应急二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在将我国大陆划分为8个地震应急一级大区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角度又可大致划分出19个二级区;二级区的划分进一步揭示了不同地区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时应注意的一些较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及其空间配置特点;两级分区的结合从“宏观概括”和“中观具体”两个层次示范了地震应急分区研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灾害防御协会自然灾害研究会,为了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提出了《陕西省重大自然灾害的综合研究与防灾减灾对策》研究课题,已经省科委批准立项,目前已正式开题研究。该项从今年开始至1991年提交成果,计划投资22万元。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商业周刊》10月24日报道,如果欧洲计划中的全球定位卫星网络“伽利略”被中国等国家利用来对付美国,美国可能攻击该卫星系统。美军已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在必要时”摧毁欧盟未来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一时间,航天领域的竞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美国的威胁没有令欧洲动摇美欧官员曾在英国伦敦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讨论有关“伽利略”系统的问题。会上美国官员要求欧盟方面作出让步,“不要损害美国的利益”,但遭到对方的拒绝,双方曾发生激烈的争吵。美国代  相似文献   

11.
胶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是我国目前这一灾害类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事件,已被列入我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进行研究和防治。本文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危害、成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汕头市风灾减灾对策探讨——从"尤特"台风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风灾频繁的城市而言 ,有计划地确立合理的减灾对策是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在简要分析城市风灾减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通过汕头市抗击“尤特”台风的实例 ,提出了跨入新世纪时汕头市在确立风灾的减灾对策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对沙河水库及其附近进行地震地质考察的结果,对该区内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和水库地震稳定性分析做了有益的研究;并对该区域内的“东亭—庙西断裂”和所谓“古地震遗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实物三维振动破裂实验设施是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在兵库县三木市建设的世界最大级的振动台,被赋以爱称“守护地球”计划,期待它对探讨地球规模地震的防灾对策和研究开发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起积极作用,意在对大规模地震中如何防止建筑物倒塌,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对象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国引飓风袭击洪都拉斯气象武器是指通过人工制造风云、雨雪、雷电等自然现象.对敌人实施打击的一种特殊武器。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些科学家就开始研究这类武器.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忒斯拉.他曾于19世纪末制造了一台超大功率的变压器.能产生10千瓦的人工闪电,传播距离可达50公里。此后,美国军方逐渐重视气象武器的研究。1940年底.美国政府齐始实施代号为“凤凰”的控制天气计划.该计划是忒斯拉理论的深入发展.以人工制造雷电扩展到控制各种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6.
谢振乾  张汉民 《灾害学》2008,23(2):131-134
在搜集西安市“城中村”现状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了其房屋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简述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计划、工作思路、组织领导、立项审批等,说明了改造建设后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情况,并对新区的防震保安工作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STC)第六次会议定于1995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次会议将着重讨论“国际减灾十年”后五年的活动计划和科技委在此期间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以及“国际减灾十年”其它机构如特别高级理事会(SHLC)、各国家委员会(包括联络点)、指导委员会等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挪威最早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起始于1970年代中期,当时政府机构为Statkraft水电站和挪威南部的核电站场地进行可行性研究。80年代初,挪威当局在挪威大陆架安全(SPS)这项研究计划中回顾了日益增长的挪威近海工业的安全要求,也考虑到地震危险性(Ringdal等,1982)。1987年,正式制定了有关固定的近海设施地震危险性评定规范(NPD,1987)。根据综合研究计划“挪威大陆架地震荷载”(ELOCS)(Bungum和Selnes,1988),目前正着手准备对现今规范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第五次会议1993年11月22日至24日在日内瓦举行,科技委委员、本刊主编谢礼立研究员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回顾了1993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进展情况,着重讨论了1994年的活动计划,主要有以下三项:  相似文献   

20.
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河流流量变化特性入手,讨论了流量变化所导致的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特性。根据流量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洪水灾害特性向资源特性转化的几种基本模式,通过“留”、“配”、“引”、“防”可以减小洪水灾害的风险,使洪水灾害转化为洪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