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乡村旅游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重型”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方法,并对乡村旅游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以福建省永春县乡村旅游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日益火热的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产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吸引旅客的特殊性。依据市场营销中基于行为和态度的顾客忠诚划分方法,对乡村旅游旅客进行系统的分类,划分出多忠诚、单一忠诚和不忠诚3类旅客,并分析了各类游客的特点,希望能够对乡村旅游景区进行游客关系管理、营销计划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分析了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引导,普查资源,科学规划;突出个性,塑造品牌,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提升旅游产品功能,扩大旅游收益渠道;建章立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探讨,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同时分析了乡村景观的构成,对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SERVQUAL模型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依据SERVQUAL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乡村旅游的服务内容和特点,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改进,指出应确立合理的旅游者预期,并从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特色与乡村性保持、社区参与、人才培训四个方面提高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的服务感知.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涌现出大批乡村旅游接待点。但由于专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不成熟,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乡村旅游产品系统出发,以文化提升、整合提升、体验提升和服务提升策略进行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保障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智慧旅游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旅游的概念、内涵、框架、价值、应用、发展趋势及其与旅游信息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层面.智慧旅游研究成果基本上处于初级描述状态,深层次的研究较薄弱.作者认为,在以后智慧旅游的构建过程中,要注意智慧旅游的重心不是科技创新、智慧旅游的发展需政府支持、智慧旅游的研究需实事求是、智慧旅游的性质要明确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两型乡村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其功能有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创新旅游资源管理理念和体制,推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环境友好和社区和谐.在分析两型乡村旅游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对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两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宜居性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一种旅游业态,即在乡村空间进行的各类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外有发达的城市经济群落,内容丰富的乡村民俗活动、特色的乡村农产果品、可口的乡村美食、个性鲜明的农业生产方式,借助这些内外因素,乡村推出了苗木花圃游、民俗观光游、水果采摘游、美食(土菜)品尝游、生产方式体验游等产品.然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宜居的住宿空间、便捷的休闲设施、宜游的乡间通道.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宜居是其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宜居理念的指导下,从气候、环境、绿化、安全、设施等要素出发,探析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为乡村休闲度假这一高端旅游方式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摆脱贫困问题和亟待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可发挥调和作用,将三者从相对独立的社会问题转变为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种新业态。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者内在联系紧密且均为旅游发展大势,融合条件良好。在分析养老型生态乡村旅游地的内涵后,论证了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我国养老型生态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克服目前国内"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的产品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活动偏好,应用市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细分结果表明,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按照旅游者的活动偏好不同划分为回归田园型、静态休闲型、康乐健身型、娱乐参与型和阳光运动型5个类型。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市区和郊区的市民,且市场职业分异不显著,自驾车旅游者和大学生是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提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根据游游客出行特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技术的问世,驱动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4G时代的到来再一次把移动通信技术推向另一个高端平台,其推广应用也成为了各企业在行业中崭露头角的关键法宝.智慧旅游是一种需要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核心支撑而发展的新型旅游,必将在未来旅游业中迅速崛起.着眼4G于实际,放眼智慧旅游于未来,从智慧旅游和4G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着手,挖掘了4G与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关系.以武夷山风景区作为实例,分析了当地资源状况和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并从以政府为代表的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旅游者、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提出武夷山风景区智慧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华山是我国以佛教为主要特色兼有自然山岳风光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来,九华山旅游业发展迅速,在资源、生态、区位和宗教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旅游竞争优势,但在市场营销、旅游形象、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景区景点开发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提升九华山旅游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旅游项目和整合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14.
李斌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8):755-757,768
在我国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内容,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乡村旅游良好的“城乡联动”机制和广阔发展前景,将成为重庆城市带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从旅游学的角度看,乡村旅游产品具有一般旅游产品的特征,其发展历史较短而速度过快,已出现了众多棘手的问题。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从规划编制、精品培育、设施完善、资源保护、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示范带动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内旅游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国内旅游客流中,乡村游、近郊游、短线游、一日游、自驾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客流成为主要旅游流,乡村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以西安市蓝田县汤峪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在旅游流时空演变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及发展现状,找出面临的问题,从旅游流时空演变机理下的旅游客流、管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能量流、文化流、促销流、人才流等方面着手,就管理、开发规划、产品创新、环境与文化保护、市场营销、资金投入、延长产业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发展的居民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之一,多种因素对社区充分参与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宏村等四个乡村旅游地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归属、利益分配、效益认同、组织需求、政策支持、参与能力等六个因素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归属感是居民社区参与的首要影响因素;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应从制度上肃清障碍、提供合理的参与渠道、开展必要的居民培训,居民要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开发对彰显红色旅游教育价值,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化型两型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随机拦截问卷和抽样访谈等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韶山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化开发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当前红色旅游产业的总体生态化水平不高,在旅游产品与服务、交通出行与餐饮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纪念品产业及市场、对游客生态消费行为的培育等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生态化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不少文献对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做了实证研究,但专门针对某一年龄群体的研究却不多。事实上,不同年龄的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旅游消费行为。以成都城郊乡村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合的方法,从出游意愿、时空行为、出游方式、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方面对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消费行为做了详细分析,试图发现青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律,提出开发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