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胜 《环境导报》2000,(6):37-38
日本在五六十年代经济飞速发展,能源消耗急剧上升,致使工业污染不断加剧。如今30多年过去了,经过政府和各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已由公害大国变成了环保先进国家,其中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尤其是针对大气污染采取的防治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日本防治大气污染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各种公害防止条例,对工厂、事业场实施限制指导,采取种种措施防止因机动车尾气、小型燃烧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并着眼于全球环境问题制定环境政策。1 对工厂、事业场采取的限制措施日本的SO2污染问题在五六十年代非常严重。1962年日本通过了《煤…  相似文献   

2.
一、新泻水俣病案件的发生及其经验教训当熊本水俣病(1953年~1960年曾大量发生)引起人们注目的1965年6月,在新泻县又发现了有甲基汞中毒的患者.造成新泻水俣病的原因,是昭和电力工业公司鹿濑工厂向阿贺野川排放的在乙醛制造工艺中含有甲基汞化合物的工厂废液.日本学者在谈到水俣病的惨痛教训时指出,在日本公害史上绝对不能无视的一点,是企业、行政和御用学者三为一体,共同掩盖了公害的真象.因此,只发挥企业和行政两个积极性不可能真正做到防止公害.要想使公害防患于未然,必须唤起民众,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与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战后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等重要的环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害防止协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的公害问题,日本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其经济起飞期,曾经是全球公害最严重的国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有一半发生在日本,随之带来的公害病祸及千家万户。日本在公害应对及相关赔偿上是道路甚曲折、结果可称道:1970年后日本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公害事件,但相关赔偿事宜一直到2013年才基本结束。可将其经验总结为五方面:立法规范、绿色发展;科学认定;公众参与;多措并举;多方筹资。这些经验应用到中国,应注意实现形式的差别,弥补我国在上位法制定、非政府组织介入、多渠道筹资等方面的制度短板,加大摸清底数等工作力度,并根据风险管理原理使相关部门的举措联动配合。  相似文献   

5.
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应先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让日本在较短时期内解决了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改变了其公害大国的形象。今日,中国要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可以从日本的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家。由于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从1965年起,环境问题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经这几年治理,环境状况总的来说有了改善,但有关公害防治遗留的问题还不少,诸如像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等一些公害对策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根据上述形势,日本工业技术院对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力量。1988年度在公害防止技术的研究所属的15个试验,研究所中设立46项特别研究(研究预算额达  相似文献   

7.
<正>"二战"后的日本进行了重建,历经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伴随而来的是大面积的公害多发,其中包括熊本水俣病、富山痛痛病、新泻水俣病和四日市哮喘病四大引发了世界关注的公害病。究其原因,工厂排污难逃其咎。日本的企业从"污染大户"到"环保先锋",也经历了一个转型期。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制定、环境标准的设定、"公害国会"的召开和环境厅的成立。  相似文献   

8.
十月的日本,秋高气爽。正值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不久,中国环境代表团应日本环境厅的邀请于一九七八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二十四日对日本进行了访问。代表团受到了日本朋友的热情接待。访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东京、大阪、千叶、茨城等地的冶金、石油、电力、化工、机械等十六个工厂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四个公害研究所,六个公害监测中心,琵琶湖及一些港湾、码头、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对日本在高速发展经济以后,解决公害的经验教训及基本对策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以法保护环境的日本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 ,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 ,带来的不是繁荣 ,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 ,代价是惨痛的。综观日本的环境问题 ,首先遇到的是公害问题。在世界著名的八大害事件中 ,日本就占据了四件。频繁发生的公害事件 ,使已经饱受了战争之苦 ,又遭受公害之害的日本人民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从关心经济发展转向关心环境保护。进…  相似文献   

10.
1960至1970年代初期,日本正在讴歌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增长伴随着"公害"产生了许多人为的环境危害。1960年代末期,公害患者与支援他们的司法团体接连提起了针对公害发生企业的诉讼。特别是新泻县新泻水俣病(1967年6月提诉)、三重县四日市公害(1967年9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环境基本法诞生的时代背景 公害事件推动环境立法起步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早期时日本对公害并没有警觉而任其发展。而战后的日本也是推行经济增一矢为先导政策,致力于追求经济的高度成长。在此期间,1960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达8.8%,1965年达9.3%。1970年高达12.9%。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化工、道路、港湾等重工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遭到极大的污染和破坏。这一阶段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公害事件(熊本水俣病、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及借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夏光 《环境保护》1998,(10):41-42
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从70年代开始实施的“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公害防止管理员经过专门的资格考试,由企业选拔聘任,他们的作用是确保企业遵守 保法规和标准,对环境设施进行管理和保养,从量和质两方面掌握污染负荷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六十年代经济的高度增长,日本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求防止公害的社会呼声也随之高涨。自七十年代以来,防止公害的事业有了迅速发展,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以公共水域的水质为例,1970年测得影响人体健康的各项环境标准的不合格率为1.4%,而1982年下降到0.03%,BOD的合格率已达整个水域的67.5%(其中,海域的合格率81.3%,河流65.3%,湖泊41.7%)。  相似文献   

14.
74757677781982年度日本国立各科研单位承担防止公害等科研项目@张全时$环境厅计划调整局~~  相似文献   

15.
日本公害健康被害行政救济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中旬发生的陕西凤翔铅污染事件,遭受公害健康损害的受害人可以通过哪些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成为大众的关注点.而日本是公害健康被害行政救济立法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我国应加强对日本的公害健康被害行政救济相关立法研究,为科学构建我国公害健康被害行政救济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适应环境——15年的岁月日本环境厅成立15年来,于1986年发表了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而经过了环境管理的初级阶段,进入了开创环境政策新纪元的一年。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其背景的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形势发生了可以称为日本的第三次对外开放根本变化的时代。以1970年秋公害特别国会为开端,暴露出当时社会政治危机形势下的工业公害,直到1975年威胁健康的矿业生产引起公害才基本得以控制。但由于公害而丧生、发生慢性公害病的损害,即使支付了损害赔偿、健康受害补偿,也无法恢复失去的生命和健康。这些事情至今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教训。197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日本的“环境政策评论”进行了评价,使国际经济有关组织在以后的经济计划中对环境经济的认识有了有益的变化。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时候,环境费用的投入仍达到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六十年代,特别是它的后半期,对日本来说,确实是公害日趋严重的年代。作为经济高度发展的年代,且不说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就是土壤污染、垃圾公害、噪声、振动、恶臭、地面下沉等庞杂多样的公害现象  相似文献   

18.
△据江苏省煤矿设计院张家骅、李士龙同志报道:日本茨城大学工学博士长坡实上先生应邀前来徐州讲学。长坡实上先生主要讲了日本环境保护及污水污泥处理发展趋势。他说,日本在二十年前公害很严重,是三十年前工业化发展所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大气、水质、土壤、噪声、恶臭和地表沉降等。大气污染表现在氮氧化物排放量大,最近有机氯污染也较严重;水质污染主要来自工厂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植物吸收污染气体的能力以改善大气污染的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环境厅的附属机构)、用实验证明了向日葵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最大,有可能在防止公路公害方面发挥作用。不过,对单一污染气体具有抵抗力的向日葵、受到复合污染气体的袭击  相似文献   

20.
国外环保     
钟表、自动照相机等使用的水银类电池,正在成为新公害的污染源。东京都公害研究所的实验证明,在清洁工厂的焚烧炉中仅投入一个纽扣型水银电池,排烟中的水银浓度就会剧增到30倍以上。现在日本全国约20%的自治体把电池作为垃圾烧掉,实验结果表明,电池中的水银几乎全部漂散到大气中,对围绕“电池公害”的讨论,似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