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能源环境保护》2021,35(5)
基于2016~202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PM_(2.5)、PM_(10)、SO_2、NO_2浓度监测数据,选取了4个经济较为活跃的典型沿海城市(天津、青岛、上海、宁波),从地理位置、气候、产业结构、交通运输、GDP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地理位置和气候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存在影响。北方两城冬季PM_(2.5)、PM_(10)和SO_2浓度均高于南方两城,其中2020最高均值分别为南方的2倍、1.8倍和1.4倍。青岛冬季的PM_(10)浓度均值最高,但在夏季远低于天津,与浓度最低的宁波相近。交通运输、温度、降水量均对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受疫情影响,上海2020年运力与2019年运力差异显著,由此导致上海2020年冬季NO_2浓度波幅为2019年冬季的1.5倍。降水量对季节性干旱城市的影响大于常年湿润的城市,降水量对北方两市影响呈负相关,对南方两市呈弱相关。以单位GDP为比对基准值,各污染物浓度比对值最小的城市为上海。以上海为基准,北方城市的PM_(2.5)、PM_(10)、SO_2、NO_2浓度比对值的最大值分别为上海的4.16、4.61、3.82、2.91倍。 相似文献
2.
3.
大气污染物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总量控制可分为五个环节,即工作准备、基数核实、总量分解、排污监测、监督管理。区域总量控制所指的总量,不是指整个区域的环境容量,而是指某级控制区某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亦为该控制区内此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目标。因此,确定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的工作环节是区域总量控制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6.
过氧化氢(H2O2)是自由基的源和汇,是对流层大气中重要的氧化剂.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1990年以来H2O2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对其生成途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H2O2在大气、云水和颗粒物中均有存在,大气中的H2O2主要通过O3和甲醛光解、VOC同OH·/O3等反应生成. 大气中φ(H2O2)一般在nd~8×10-9内波动,晴天φ(H2O2)呈早晚低、午后高的日变化特征;φ(H2O2)随φ(O3)、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增加而升高,随φ(NOx)、φ(VOCs)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降低;H2O2氧化SO2为SO42-是液相化学中最重要的反应,可以导致酸沉降以及二次气溶胶浓度的升高. 在气相光化学反应中,H2O2/HNO3(体积分数比)可以指示O3生成是VOCs控制还是NOx控制. 今后需对OH·浓度、NO2和O3的光解速率等影响H2O2关键因素开展监测研究,此外,还需对我国特殊大气环境下H2O2对SO42-生成的贡献、不同地区H2O2/HNO3指示O3生成对NOx或VOCs敏感性等方面开展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中常规污染物的浓度逐年降低,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哈尔滨市2014年以来,也陆续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本文基于哈尔滨市2015—2019年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在国控站点的浓度数据,对其污染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M2.5、PM10、SO2、NO2和CO的浓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O3的浓度却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污染物与温度、湿度、降雨和风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反映了气象参数对于大气中常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谐波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趋势,PM2.5、PM10、SO2、NO2和CO的半衰期分别为5.05±0.310、7.81±0.640、6.32±0.312、6.58±0.297和8.13±0.442年,O3的倍增期为10.0±1.02年.结合哈尔滨近几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表明大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是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2):66-75
为有效预防突发沙尘暴天气下大气颗粒物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彩塑的污染,文章选取了第138窟内、72窟前及九层楼顶3处监测点,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2窟前平均风速为1.57 m/s,小于起沙风速,九层楼顶平均风速为10.66 m/s,大于起沙风速,占比为98.50%,主风向为东北偏东,占比为39.85%。九层楼顶颗粒物质量浓度比其他监测点更快达到最大值。第138窟内、72窟前PM2.5日均质量浓度为(43.82±15.51)、(59.85±29.78)μg/m~3,超标倍数为0.25、0.71,九层楼顶PM2.5超出仪器上限。第138窟内、72窟前、九层楼顶PM10日均质量浓度为(58.60±21.36)、(74.43±36.52)、(3 725.41±203.41)μg/m~3,超标倍数为0.17、0.49、73.51;TSP日均质量浓度为(80.15±29.02)、(102.33±48.22)、(5 593.68±707.98)μg/m~3,超标倍数为0、0、45.61。各监测点输送颗粒物的主要风向为ENE、NE、E和N、NNE。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气温、气压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除72窟前PM2.5外,其他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大流量大气采样器采集的TSP样品测定了长春市4个功能区及一个对照点的大气颗粒汞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颗粒汞体积浓度(Cv)与单位重量颗粒物上的汞含量(Cm)在时间上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而在空间上则相反,Cv市区大于对照点,对Cm则对照点大于市区,说明了大气颗粒汞主要结合在细粒径的颗粒物上。TSP与大气颗粒汞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它是大气颗粒汞浓度的决定性因素;降水是影响大气颗粒汞的主要气象因子,燃煤与地面扬尘是大气颗粒汞的两个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气环境污染逐渐严重,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而研究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因素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但是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不能盲目的进行,首先需要找到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了解,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最终才能够实现大气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因...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2015年重庆市黔江城区2个自动监测站点PM10,SO2,NO2,O3日均值和小时均值,结合同期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进行分析.表明,PM10、SO2、NO2和O3春季平均值呈显著差异,PM10超标6天,SO2,NO2,O3污染水平较低,未超标;PM10、SO2和NO2呈现早晚双峰型,O3呈典型单峰型;风速与SO2和NO2浓度呈负相关,与O3浓度则呈正相关关系,风速较小时,利于PM10浓度降低,当风速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PM10浓度升高;污染物浓度和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降水对大气污染物有削减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2019年夏、冬季天津市大气污染物监测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天津气象铁塔垂直观测,针对大气垂直扩散条件对PM2.5和O3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地面PM2.5浓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O3浓度则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受大气垂直扩散条件的季节和日变化影响,冬季,地面与120m PM2.5质量浓度相关明显,与200m PM2.5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夏季,120m和200m PM2.5质量浓度相关系数为0.72,午后通常出现120m和200m PM2.5质量浓度高于地面的情况.夏季,不同高度O3浓度差异小于冬季,地面与120m高度O3浓度接近.以大气稳定度、逆温强度和气温递减率作为大气垂直扩散指标,对地面PM2.5和O3垂直分布具有指示作用.冬季,TKE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系数为到-0.65,夏季,TKE与ΔPM2.5相关系数为-0.39.夏、冬季TKE与地面O3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和0.53,与ΔO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70.弱下沉运动对地面O3浓度影响较强,40m高度垂直运动速度与地面O3浓度的相关系数在冬、夏季分别为-0.54和-0.61.对冬季典型PM2.5重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雾霾的生消维持和PM2.5浓度的变化与大气稳定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和TKE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对夏季典型O3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近地面的O3污染的形成与有利光化学反应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垂直向下输送和有利垂直扩散条件对O3污染的形成和爆发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影响下大气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26提供的大涡模式和国标推荐的AERMOD模式分别对方形建筑物影响下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结果的比较,对各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涡模式对污染物散布特征的模拟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对建筑物顶部、空腔区和尾流区等区域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模拟效果均处于可接受水平;AERMOD模式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偏离较远,尤其是对空腔区污染物散布的模拟能力较差,误差较大.与大涡模式Y/H =0平面流场模拟结果对比(H为建筑物高度),AERMOD模式对风场的假设未能客观地反映建筑物附近气流变化的基本特征,是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建议结合大涡模式订正,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关联度计算采取了倒数化算子处理,使计算结果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不仅对西安市的城市形象,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西安市13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6类污染物的数据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对各污染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大气污染原因,结果表明:2010—2018年SO2浓度显著降低,PM10和NO2年均浓度总体并未呈现下降趋势,2013—2018年PM2.5浓度变化趋势与PM10浓度变化趋势相同,二者污染情况均较严重,CO浓度呈减小趋势,2013—2016年O3的污染状况有恶化趋势;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大幅上升所反映的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餐饮业的大规模发展,对西安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SO2的工业减排对大气SO2浓度水平下降效果明显,但NOx和烟(粉)尘排放量的下降却没有反映在大气NO2和颗粒物浓度下降上。说明大气NO2来源除了工业来源外,还有其他重要来源(如:机动车排放、天然气燃烧产物),同时也反映了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复杂,单纯依靠降低烟(粉)尘排放量无法有效降低颗粒物浓度。高增速的机动车保有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均对西安市大气污染问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2014年2月1日—2015年1月31日福州市区6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CO、SO_2、NO_2、O_3、PM_(2.5)、PM_(10)逐时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福州市区大气污染物污染水平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区首要污染物为PM_(10),且SO_2、CO污染程度极低,6个站点质量浓度超标率均未超过10%,其中鼓山站的空气质量最优,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概率超过了50%。在污染物质量浓度日变化曲线中发现,只有O_3呈单峰形态,峰值出现在14:00左右,通过对污染物的"周末效应"分析,发现CO、PM_(2.5)工作日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周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