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南通市濠河为例,建立了潮汐河网水质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参数估算的方法。所建模型可用作潮汐河网地区进行水污染控制、水质管理、评价、规划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潮汐河网水环境实时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建立了特别适用于潮汐河网水环境的水量、水质的实时数学模型.且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做了模拟潮汐河网中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控制体积法和隐式离散基本水质方程,根据潮汐河网的特点,利用半控制体积概念和迭加原理,导出一种适合于任意形状的均匀混合型潮汐河网水质方程的分缓解法。应用广州潮汐河网两期水文水质同步实测资料,建立溶解氧动态模型,并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水质预测,初步揭示了广州潮汐河网半月潮期间的水质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潮汐河网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运用非恒定流水环境实时数学模型和“影子工程法"对一系列引水方案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进行定量的预测、分析和比较。该方法对潮汐河网地区水务工程的环境与费用效益分析研究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文中的算例为广州市市政洪水与污水整治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福州市内河河网的水力和水污染特征,根据圣维南方程和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原理,建立了一个适合潮汐河网的水质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了较先进的网联合解法,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该模型采用底部校正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低流量的计算问题,基本上满足了区域水质规划和污染源控制规划的要求,在福州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方案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文条件变化对重金属运移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北江河网区复杂的水环境系统,建立了河网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重金属模型,选取相应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通过设定上游来水条件与下游潮汐作用并代入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水文条件下河网区重金属的运移过程。研究结论为,不同潮汐作用导致西江和北江的水流相互流通方式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污染物的传播途径;遭遇大潮时河网区各断面同期的镉浓度值要大大高于遭遇中潮和小潮时;上游来水量增加会增大(遭遇大潮时)或缩小(遭遇中潮或小潮时)西江和北江在思贤滘处的水位差,进而会加剧对西江(遭遇大潮时)或北江(遭遇中潮或小潮时)的水污染。  相似文献   

7.
潮汐河网水环境随机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潮汐河网水环境模型中水文及水质参数具有明显随机性的特点,本文建立了潮汐河网水环境随机模型,给出了随机参数的分布函数形式。用Monte-Carlo随机抽样法求解水项模型 当只抽一个样本时,随机模型的算法与确定性模型的算法一样。计算结果为水环境容量的分布函数,容量结果与保证率成一一对应关系。最后还对随机参数的分布函数形成进行了敏感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潮汐河网区水污染总量控制及其分配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潮汐河网地区水污染总量控制的两种方法和水污染负荷总量分配的六种方法。对各种方法都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求解方法,并给出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数学计算的方法——递归函数,在单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和质量平衡及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河网水质数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是简单的。文中介绍了该模型用于研究京津地区河网有机污染物分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潮汐河网具有其独特的水物理及水化学特性。本文采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域20个水样的BOD降解实验数据,并用BOD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潮汐河网水体BOD降解过程的延滞期消失,远离污染源河段河水的BOD降解过程两阶段区分不明显,降解过程符合BOD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此外,潮汐河网河水的降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11.
感潮河网水域(广州河段)纵向离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感潮河网地区的污染物质混合输移的机制十分复杂,本文结合广州河段1987年枯水期的水文水质同步实测资料,利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及计算机模拟识别等方法,对感潮河网地带的纵向离散系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天然河流的振荡剪切离散提出了一个实用的解析分析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等效离散系数D*与振荡剪切离散系数D-的关系;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断面的D*/D-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计算机模拟,为广州河段提供了D*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32  
珠江三角洲河流、河口及南海北部近海区域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AHs总量分布范围在255.9~16670.3ng/g,整体污染水平处于中偏低下水平.分布特征为珠三角河流>伶仃洋>南海;珠江广州段是高污染区;沿南海近海海域4条剖面,随离岸距离增加,浓度下降.西江、伶仃洋及珠江部分站点石油污染比重大,南海近海则受燃烧来源比重大.PAHs来源诊断指标表明,珠江三角河流及伶仃洋更多受石化燃料燃烧的影响,南海近海区则主要受木柴、煤燃烧的影响.与1997年样品的对比表明,多环芳烃污染程度无明显下降,但区域内PAHs来源从以煤燃烧为主转变为以油燃烧为主,这种近期能源结构的转变在沉积速率较快的珠三角河流及伶仃洋表层沉积物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立了包含产业内部关联波及效应和居民消费诱发效应的投入产出宏观闭模型.在此基础上测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完全实施所需投资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GDP、就业的正负效应及重点区域不同行业的影响,并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五年期间项目实施将拉动京津冀地区GDP增加35.66×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40808个;拉动长三角地区GDP增长2782.03×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38285个;拉动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52.85×108元,增加就业岗位约74758个.在短期(2013-2017年)内,长三角地区所获总收益远大于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从行业影响看,三大地区实施"计划"后受益的行业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与"计划"直接关联的行业.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所获得的直接效益远大于珠三角地区,侧面反映出珠三角地区服务业水平要整体高于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而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因对交通行业投资较大,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要远大于京津冀地区.研究显示,不同地区投资所获的效益受到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在未来产业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应多考虑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应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居环境系统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一级子系统、九个二级子系统和三十六个基层指标的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7年、2000年和2002年三个时间断面对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明显,人居环境建设开始进入软环境主导时代,但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明显较差.同时人居环境的改善还面临着区域产业整合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纺织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纺织设备和工艺水平限制等,纺织行业对环境影响也较大.通过调研珠三角一城市纺织行业56家重点企业,对行业的生产、排污现状及治理作了介绍,调研计算推测出排污结果,并与环境统计数据作对比,研究了该市纺织行业的排污现状和治理效果,为制定地区环境质量保障方案和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朱付彪  陆林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65-1576
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状况并探讨其机制。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区位商,显示区位商≥1的城市数目有增多趋势;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占都市圈整体平均百分比有下降趋势,2000年为19.76%,2008年下降至12.83%。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合理,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在时间上呈增强趋势。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选取2007年统计数据,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现状,发现其内部城市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即广州和深圳属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包括珠海和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和肇庆属第三等级。最后借助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互补性、可达性和替代性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多变量非线性河涌水质预测问题,提出了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河涌水质预测模型。模型采用协同结构的非线性函数将水质时序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然后将该回归问题转化成半无限线性规划问题,运用交换集法求解。文章利用东江流域河涌水质数据进行了拟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河涌水质预测模型相比,多核模型的预测误差减小了23%以上,它较单核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泛化推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