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向峰  闫琨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84-86
根据现有国家标准方法,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在保证了实验数据准确度的前提下,在样品量大和时间紧的情况下,可缩短回流时间,提高分析效率,作到保质保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絮凝法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霍妙霞 《环境》2006,(8):100-100
悬浮物的测定,受某些物质的分解、氧化,吸附水、结晶水的变化,气体挥发,以及滤纸或试样干燥程度差异等原因的影响而有不同。本文从控制实验条件入手,探讨减少悬浮物测定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验利用提取茶多酚后的废茶以微波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磷酸活化剂浓度、微波功率、微波辐照时间、浸渍比等因素对制备的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分别通过单一因素分析及正交实验,找到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微波功率700W、辐照时间8min、磷酸浓度20%、磷酸/样品浸渍(质量)比3:1。利用该最佳条件制备的活性炭,验证实验表明:亚甲基蓝吸附值均〉75.12mg/g,活性炭平均回收率达到65.28%。  相似文献   

5.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氨氮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氨氮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重点考察了分析方法中催化剂、碱度、NaClO和苯酚等试剂的用量,此外,还考察了以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有机氮等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氨氮测定的最佳和改进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环境试验条件及其剪裁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探讨了试验用的环境条件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设计用环境条件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GJB150和GB 2423两类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试验条件的特点和带来的问题。分析表明,试验用的环境条件不一定就是设计用的环境条件,并指出了不同阶段试验用环境条件确定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实际,研究水中硒测定方法(SL327.3-2005和GB/T5750.6—2006)。通过实验,全面分析了硼氢化钾-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水中硒的最佳适宜条件,并对仪器的参数及条件进行优化设置。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2mg/L,加标回收率为97.1%-105%,保证了检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王英  龚起  胡丽娜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8):177-178,190
正交试验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将正交试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本文选择对溶气气浮法为研究对象,通过PAC的加入量、沉降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为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和影响效果的主次关系,选择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设备最佳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9.
磷石膏转化法制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过程工程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对磷石膏二步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第一阶段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确定了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SBR法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评述了曝气方式,溶解氧浓度、温度等操作条件和pH值、废水中的营养物及其他物质等基质条件对SBR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我们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对于SBR法渐减曝气更合理、更经济;保持出水水质前提下,SBR法处理废水溶解氧浓度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减小的,从而减少能耗;SBR法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很宽,相应的适应菌群有所不同;SBR法对pH值、部分金属离子以及硫酸根有很强的耐冲击能力。SBR法处理废水对营养物的需求,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就此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液-弹隔振器的设计及试验验证。方法基于反共振原理建立的液-弹隔振器动力学分析模型,推导了其动力学方程。结果建立了液弹隔振器隔振频率与相关参数的关系,依据相关参数完成了液-弹隔振器的设计,并进行了液-弹隔振器动力学性能相关试验,利用动刚度测试法和传递率测试法验证了液-弹隔振器性能,试验验证了液-弹隔振器高静态刚度和隔振频率点下的低动态刚度特点。结论实现了液-弹隔振器的设计,同时液弹隔振器在隔振频率点下达到60%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快橡胶减振器的设计过程。方法分析橡胶材料及Mooney-Rivllin橡胶本构模型特点,介绍橡胶减振器应用特点及隔振设计的相关理论,采用Mooney-Rivllin模型模拟橡胶材料的力学特性,通过引进有限元优化技术,在设计初期保证减振器的刚度特性。结果在某设备减振设计中,采用单轴拉压曲线获取了橡胶材料的Mooney-Rivllin模型参数,以减振器的部分结构尺寸为设计参数,减振器的三向刚度为设计目标,获取了三轴向频率近似相等的隔振系统(轴向频率40 Hz、径向频率40.9 Hz)。通过试验测试,减振系统频率与试验值差别较小,其中轴向差别为2%,径向差别为1%。结论通过引进有限元优化技术,采用合理的橡胶本构模型,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加速了橡胶减振器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军用飞机淋雨试验进行降雨参数设计,为军用飞机实验室淋雨试验参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逐一分析,横向对比的方法,对国军标中部分与淋雨试验相关的六个标准,以及国外的三个标准,在降雨强度、雨滴直径及降雨方向等的参数设置进行分析。结果总结降雨强度设计的规律以及各标准在实验室淋雨试验设计时的作用,给出飞机水密性淋雨试验和除雨性能淋雨试验的部分降雨参数设计。结论给出的降雨强度参数符合各标准的要求,所总结的规律建立在深层理解各个标准的基础上,为军用飞机实验室淋雨试验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软土地基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岩土体力学参数的取值问题是关键。基于MATLAB(R2007a)模糊工具箱中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对基坑岩土体力学参数进行了位移反演分析,并结合汉口火车站出站厅基坑工程实例,动态反演了具体参数,检验了反演精度,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用于基坑工程位移反分析的可行性及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有源相控阵可靠性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有源相控阵原理和特点,对有源相控阵可靠性特征展开了分析。在同等复杂度下,采用可靠性表决模型和全串联模型对可靠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有源相控阵表决模型设计的工程经验参数,并利用氮化镓器件对有源相控阵高可靠性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板材成形有限元仿真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反映模具与板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板材实际变形的全过程,有助于推动生产的快速化和设计的智能化。汽车企业通过对板材成形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可确定钢板性能参数范围和冲压工艺参数范围,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采用动力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对上海宝钢St14-T冷轧薄板的深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变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源相控阵原理和特点,对有源相控阵可靠性特征展开了分析。在同等复杂度下,采用可靠性表决模型和全串联模型对可靠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有源相控阵表决模型设计的工程经验参数,并利用氮化镓器件对有源相控阵高可靠性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准确地对热塑性复合材料前缘结构进行抗鸟撞冲击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刚度退化、材料塑性及应变率影响的复合材料本构关系,通过霍普金森拉-压杆测试得到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动力学性能参数。基于不同的失效模式,采用PAM-CRASH显式有限元法,针对运输类飞机热塑性复合材料机翼前缘结构在高速冲击时的破坏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热塑性复合材料较其他复合材料在临界拉伸损伤极限值和纵横向及屈服应力的率相关性上具有更好的性能。冲击分析时,失效应变应考虑材料破坏瞬间的强化效应。剪切应变取值为0.1左右时,前缘结构计算仿真失效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高,应变误差仅为6.2%,破坏尺寸误差为4.9%。结论在复合材料失效参数较复杂的情况下,抗冲击设计可将拉伸、压缩、剪切及层间失效等多目标优化设计简化为等效剪切应变失效的单目标优化,此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型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设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碗型工装和板型工装结构在动力学试验方面的优劣。方法由于导弹舱段进行振动、冲击、加速度等动力学试验时,不能直接安装在台面结构上,需要设计和优化工装进行固定安装。针对某弹体舱段试验用的工装进行结构设计,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前六阶模态的频率和振型方式,判别碗型和板型两种结构设计方式的优劣。同时,对设计工装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出加强筋对模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质量相同的碗型工装的各阶频率均高于板型工装,加强筋的优化方式对于碗型工装结构的前三阶模态频率提升25%左右。结论碗型的工装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传递力学信号,保证信号传递的均匀性,加强筋结构可以有效地增强工装结构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发动机缸体出现开裂失效原因。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断口扫描分析、显微组织分析、能谱分析及低倍缺陷分析测试手段,对发动机缸体的开裂模式及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动机缸体原材料中Si元素超标,导致晶界析出较多的Al Si Cu及Al2Cu脆性相,在开裂区域组织存在过热过烧现象,两个原因导致组织晶间结合力大大降低。同时,在开裂区域存在热节效应,低倍疏松和缩孔较集中的现象,为热裂纹形成及继续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论通过不断改进设计工艺,控制原材料成分及调节浇注参数,大大减小了热裂纹出现概率,在后序批量生产中,未发现类似失效样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