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和经济损益。由于汉江水流量和水环境容量减小 ,将引起汉江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减少并给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经济损失约在 12 0 .5 2亿元左右。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措施 :加大沿岸城镇入江废 (污 )水的处理深度 ,以补偿水环境容量的损失 ;兴建碾盘山梯级 ;实施引江济汉工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新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江汉中下游的水环境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流域管理经验及中国国情,提出了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汉江中下游流域水环境管理新体系的设想。文章旨在为江汉中下游建立一个科学的水环境管理体制提供一些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3.
汉江中下游水质模拟与预测--QUAL2K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将产生影响.本文运用美国环保局最新推出的QUAL2K模型,探讨了汉江中下游的水质变化趋势.QUAL2K模型进行了部分修改,以克服QUAL2E的缺陷.将QUAL2E和QUAL2K都应用到研究河流的同一河段并比较模拟结果发现,QUAL2K比QUAL2E能更好的拟合野外观测数据.水质预测为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年调水145×108m3,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化情况,预测因子为BOD,结果表明:BOD在汉江中下游江段普遍升高,这说明汉江中下游的水质总体下降,最大浓度变化分别为19.8%和21.8%.  相似文献   

4.
蒋重阳 《环境科学》1992,3(6):61-63
本文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之后,对被调水的汉江中下游及其它有关区域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该工程实施之后,有可能使汉江中下游水位降低;加剧汉江中下游农业用水差值和缺水状况;可能使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劣,向北方调送污水;使汉江中下游淤积程度加重,治理投资加大,气候有所变异。据此,本文提出实施该调水工程时,应同步修建沙市-沙洋的“两沙运河”,加强对汉江中下游段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两项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该调水工程实施之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调水及梯级开发对汉江襄阳段水环境容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是襄阳市主城区唯一水源地和纳污水体,其水质状况对襄阳市和汉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重大。对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及汉江梯级崔家营建成后的汉江襄阳段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为该区域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汉江襄阳段的水质、水文条件以及排污状况,采用零维和二维水质模型相结合,对该江段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2015年汉江襄阳段主要污染物COD和NH1-N的水环境容量在多数江段呈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丰水期和平水期下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平  窦明  夏军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0):1343-1348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相似文献   

8.
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对汉江流域水资源形势产生影响,本文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可供给量、需求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流域实际可供水量和余缺水量.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明:调水工程实施后,汉江流域上游供水可以满足需水要求,汉江中下游流域将缺水54.81×108m3;全流域将缺水10.41×108m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汉济渭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甚至整个流域产生缺水性影响.从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距离指数法对汉江流域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并对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受调水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汉江流域水资源已处于不可承载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5×108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加枯水期下泄流量和三峡电站减少枯水期下泄流量的联合调度将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其中下游水质状况是国家和湖北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影响区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质状况和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工程运行对汉江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奠定基础.收集了汉江中下游干流11个水质监测站2011—2014年pH、ρ(DO)、ρ(CODMn)、ρ(BOD5)、ρ(NH3-N)、ρ(TP)、ρ(TN)等7项水质指标,应用水污染指数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综合辨识2011—2014年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1—2014年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整体上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Ⅳ类~劣Ⅴ类水体,超标指标为ρ(TN)、ρ(TP)、ρ(BOD5),其中ρ(TN)超标最严重.②为深入辨识TN负荷对研究区域水质的影响,通过情景分析发现控制ρ(TN)可有效改善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③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状况层次聚类分析表明,在时间上将研究时段分为2类,基本对应于汉江中下游的汛期和非汛期;在空间上将水质监测断面(沈湾、泽口、新沟、宗关、转斗、皇庄、汉南村、石剅、白家湾、余家湖、罗汉闸)分为3类,其中第3类可细分为3个子类,各子类所对应的水质监测断面与其空间分布基本对应.④汉江中下游干流富营养化严重,其中ρ(TP)和ρ(TN)在非汛期分别呈显著降低和增加趋势,汛期无明显变化.研究显示,江汉中下游污染严重,营养盐尤其丰富且ρ(TN)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麻栗坝水库工程的水质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坝水库不会产生富营养化,重金属含量不会明显增加,水利工程对水体质量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石溪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江西宜春石溪水库的水环境状况,运用沃伦威德尔模型和狄龙模型等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石溪水库COD Mn、NH 3-N、TN、TP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石溪水库2012年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入库的污染物量超出其自净能力。将水环境容量按照Ⅲ类和Ⅱ类水标准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按近期目标CODM n、NH 3-N、TN、TP的超标率分别为7.6%、86.1%、121.1%、40.7%。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溪水库水污染原因,提出了水污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烟台门楼水库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烟台市1998年~2003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评价了门楼水库的水环境质量现状,从其水质变化趋势可知,近年来,门楼水库水质趋于好转。根据烟台市确定的水质保护目标,选用适合于门楼水库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分别计算COD、BOD、TN、TP的水环境容量。根据2003年门楼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又分别计算了这四个指标的已利用环境容量和剩余环境容量。结合作者对门楼水库的相关研究,提出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卢金友  林莉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179-1186
汉江生态经济带是国家战略水资源保障区、内河流域保护开发示范区、中西部联动发展试验区、长江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全国地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的高强度开发和剧烈的人类活动造成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已成为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系统剖析发现,汉江生态经济带存在的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重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安全保障不足、汉江中下游水生态受损、汉江部分支流水污染严重等.丹江口水库总体水质良好,但水质保障工作存在部分入库支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支流库湾水华发生风险加剧、库周及上游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和消落带管理薄弱等不足.汉江中下游存在硅藻水华频发和鱼类资源量大幅减少等水生态问题,同时中下游部分支流水质不达标,严重影响汉江水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切实做好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科学开展基于生态流量保障的生态调度、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完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工程是举世闻名、倍受世人关注的跨世纪工程。2008年三峡大坝蓄水,江水流速将大大减缓,长江的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急剧下降,库区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将不断增加。三峡工程的生命力不仅仅决定于三峡工程本身的工程质量,最终决定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库区的环境质量越高,三峡工程的使用寿命就越长,库区的环境质量越差,三峡工程的使用寿命就越短。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问题是三峡工程寿命周期的致命因素。应高度重视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问题,尽快制定三峡库区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库区水资源保护资金的投入,完善库区水污染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岭市2011年饮用水源地清河水库小流域内水质状况,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分析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进行水污染风险综合评价。目的是定量分析评价清河水库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计算结果表明:清河水库小流域水质较差,水库入口、红花甸、聂家沟、曾家屯、腰堡的水质均属于V类水,说明水库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而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库水质污染和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急需进行科学的治理,否则将带来严重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7.
Fresh water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s of pressing concern globally, but its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in reservoirs are poorly documented. Danjiangkou Reservoir is the second largest reservoir in China and is divided into the Han Reservoir and Dan Reservoir. In this work, microplastic abundanc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were investigated. The microplastic abundance of 15 main tributaries of the reservoir was also measur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in Han Reservoir and Dan Reservoir) and source of microplastics were analyzed. Microplastics accumulated in the middle layer of the reservoir, and the size and color of the microplastic particles changed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bottom, which implies that surveys of surface water are not enough to determine the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for deep water reservoirs. In the surface water, the microplastic abundance in the Han Reservoir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Dan Reservoir (p < 0.05), but microplastic abundanc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bottom water. Tributaries were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microplastics for Han Reservoir but not for Dan Reservoi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might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Dan Reservoir, which should be given additional atten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microplastic sampling strategies in deep water reservoirs. Further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microplastics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enter the reservoir and the sinking behavior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采眼水库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综合不同水期的监测数据得出分析结果:西泉眼水库的TIL(∑)值在40—60之间,表明水库水质污染介于中营养与轻度富营养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问题关系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重庆朱沱断面和湖北南津关断面分别代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入出库断面,在对DO、COD_(Mn)和NH_3-N的年均、季均值统计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法评价入出库水质,运用R/S法查明入出库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出库水质在2004—2014年间均介于Ⅰ、Ⅱ类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中,2004—2007年、2012—2014年均为Ⅰ类,2008年均为Ⅱ类,2009—2010年均在Ⅰ、Ⅱ类间变动,且均距Ⅰ类较近;入出库断面每年4个季度水质的相对贴近度均在Ⅰ、Ⅱ类间波动,但更偏近于Ⅰ类,这一趋势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最为显著,2005—2007、2009、2010和2013年整体上两断面水质在4个季度中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均入库水质变化明显呈现良好趋势,而出库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入出库季均水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入出库过去的水质变好趋势会延续到未来相同的时间序列里,但这种水质变好趋势在将来的变化中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三峡工程阶段性的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认识,丰富人们对近年实施的环库生态治理工程成效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是将水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定量联系的一种新型评价方法,它可将单项指标直接落实到人体健康上去,从而确定污染物的主次和治理的优先权。文章通过对于桥水库进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指出目前于桥水库水体中存在的各类污染物所致危害的风险很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饮用水比较安全,主要风险因子为化学致癌物中的砷,非化学致癌物的影响非常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