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混凝—催化臭氧化对垃圾渗滤液MBR出水COD、UV254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及可生化性能的影响。在pH 11,FeCl3用量800 mg/L的优化条件下,COD、UV254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7.8%、61.9%和88.7%。混凝出水催化臭氧化结果表明,3%-Ce/AC催化臭氧化效率最好,COD去除率为33.6%,臭氧消耗系数为1.40 mgO3/mgCOD。经混凝—催化臭氧化处理后,MBR出水的COD、UV254及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58.7%、90.8%及98.7%,BOD5/COD从0.036提高到0.375,可生化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运行环境,在常温环境下,运行结果表明:膜能够截留大量并使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在最短的时间富集成为优势菌种,对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具有高效的去除效率;氨氮负荷0.082~0.109gN/gMLSS.d,CODC r负荷0.136~0.192g CODC r/gMLSS.d,DO 2.0~3.5mg/L,脱除氨氮的效果较好,去除率在95%~98%,CODC r去除率60%~70%。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虞市总干渠微污染原水水质特点,采用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沸石滤池(ZBAF)+活性炭滤池(GAC)组合工艺进行中试研究,考察了运行初期ZBAF的挂膜启动情况和组合工艺整体对此类水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ZBAF在水温25℃~29℃、气水比1∶2、滤速2.5m/h下运行20天即挂膜成功;挂膜成熟后,组合工艺在5m/h滤速下对浊度、氨氮、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达99%、85%、70%和75%,出水水质良好,浊度、氨氮、CODMn分别稳定在0.5NTU、0.1mg/L、1.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4.
张俊  张道斌  陈曦 《四川环境》2006,25(2):9-13
本文初步研究了用SB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在驯养结束后的20个连续运行周期里,控制曝气量为250 L/h,温度为27℃,有机负荷为0.4 Kg(BOD5)/m3.d。当系统进水CODCr,NH3-N分别为810 mg/L和93 mg/L时,系统出水CODCr,NH3-N分别为160 mg/L和28 mg/L,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此条件下可以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维持有机负荷和温度不变,在曝气量为150 L/h,200 L/h,250 L/h时分别测定不同进水水质时CODCr,氨氮的去除率。实验结果表明:当气量为250 L/h时,CODCr的去除率随进水CODCr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进水CODCr为790 mg/L时,CODCr的去除率随气量的升高而升高,去除率为65.78%~79.68%,并且在1小时以后有较高的去除率。稳定运行8小时之后,去除率较接近各自的最高去除率。当气量为250 L/h时,氨氮的去除率随进水氨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进水氨氮较低时(低于50 mg/L),氨氮的去除率随曝气量的升高而升高,去除率为62.07%~97.69%。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MAP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磷酸铵镁结晶法)和化学沉淀法对玻璃蚀刻液废水中氨氮和氟的去除效果,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形成了一套玻璃蚀刻液废水处理工艺。采用N/P/Mg投加比例为1∶1∶1的两级MAP法和Ca/F投加比为1. 8的两级化学沉淀法,并在两级氨氮和氟去除反应后分别添加PAC-PAM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为40 mg/L、2mg/L和20 mg/L、1mg/L进行絮凝沉淀,最终出水氨氮和氟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 8%和99. 9%;对出水进行折点加氯处理,氨氮最终去除率可达99. 9%,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氯离子(Cl-)对过一硫酸盐法(PMS)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影响,通过改变Cl-浓度和氨氮浓度,采用常规水质指标分析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对比了Cl-对PMS体系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活性氯的累积生成情况、氨氮的转化影响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无氨氮时,Cl-可以增强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当初始氨氮浓度为60 mg/L,反应60 min时,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但UV254去除率从22.96%大幅下降9.27%,说明了Cl-的存在可以促进渗滤液中氨氮的转化但会影响芳香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Cl-可以降低PMS体系处理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腐殖化程度,但氨氮的存在会削弱高含氯垃圾渗滤液中腐殖质的去除效果。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过一硫酸盐法处理高含Cl-垃圾渗滤液中氨氮与有机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某厂丙烯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分析,根据其特点采用生物法进行处理。为降低丙烯腈污水预处理池出水氨氮的浓度,在原有池体即生物倍增池末端增加反硝化工艺去除氨氮,节省了投资成本、减少了改造时间。污水池改造,氨氮、COD去除率分别为87%,77%,TN、CN去除率分别为66%,93%,达到了去除出水大部分氨氮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镇江金山湖备用水源,考察混凝、预氧化、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吸附以及与预氧/氯化联用工艺对天然原水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无机盐混凝剂中三氯化铁去除效果最好,且去除效果随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高锰酸钾预氧化在低投加量时可取得良好效果,增大投加量去除率降低;次氯酸钠预氯化会产生大量THMs,不宜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效果分别随时间和投加量增加而增大;预氧/氯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率最高(60%),且活性炭吸附可大大减少预氯化产生的THMs。  相似文献   

9.
系统评价天然蛭石吸附氨氮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聂发辉 《四川环境》2004,23(4):15-19
采用在人工配置含氨氮的污水中投加蛭石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然蛭石吸附污水中氨氮的饱和吸附容量以及蛭石吸附氨氮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污水的pH值、温度、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的大小,结果表明,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 8mg/g;蛭石吸附量在pH2 0~6 0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最佳pH为4 0~6 0;温度在15~35℃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减小,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pH>蛭石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这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氨氮吸附材料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碟管式反渗透(DTRO)工艺中运行压力、进水温度及电导率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分析探讨了工艺对川西气田采出水生化处理产水COD、氨氮、氯化物等指标的截留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运行压力6~7MPa、进水温度24~25℃、电导率32000~40000μS/cm时,DTRO工艺对气田采出水COD、氨氮和氯化物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5.54%,80%,98.78%,DTRO膜系统平均回收率达50%,减量化效果显著。同时,较单独低温多效蒸馏,热-膜耦合工艺运行成本降低19.75%,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选择麦饭石、火山石、陶瓷生物环、珊瑚砂、细菌环、活性炭、吸氨沸石7种粘土矿物对模拟河道废水进行吸附脱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对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59. 4%;细菌环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56%;火山石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32. 6%。此外,粘土矿物和水生植物的组合对废水中TP,氨氮,COD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氨氮、COD、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80%和66%。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和水生植物的搭配组成人工浮岛对河道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有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高锰酸钾氧化技术是提高混凝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作为混凝工艺的前处理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实验采用高锰酸钾强化混凝处理生化尾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pH以及不同混凝剂组合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OC,UV254等污染物的去除率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锰酸钾投加量小于12 mg/L时,反应时间不应大于40 min;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存在最优的pH,pH在6~7范围内,有机物去除率较高;高锰酸钾与不同混凝剂组合工艺相比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直接混凝剂混凝,COD去除率明显提高。高锰酸钾与聚合氯化铝组合混凝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其他组合工艺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MIEX磁性离子交换树脂对某水厂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MIEX树脂用量与后续混凝工艺对原水的浊度、有机物、无机阴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MIEX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对UV254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和59%。MIEX树脂对无机阴离子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SO24-的去除率一般为80%以上,NO3-为50%以上。但MIEX树脂对低浊水的去浊效果一般,同时MIEX预处理可以有效强化混凝沉淀对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城油田生产废水高盐、高温、高矿化度、可生化性差等水质特性,现场采用“混凝沉降+高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中二级排放标准。混凝沉降阶段COD去除率为36~49%,挥发酚去除率为11~21%,石油类去除率为42~69%;催化氧化阶段COD去除率为20%~40%,挥发酚去除率为69%~73%,石油类去除率为16%~20%。  相似文献   

15.
催化氧化复合生物技术处理油气田压裂返排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油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四川某气田井组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特征和治理技术现状的分析,提出催化氧化复合生物处理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压裂返排液COD去除效果明显,最终出水COD浓度均降至10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98%以上;G-BAF生化系统进水盐度在0.5%~5%时,系统适应性非常好,有机物去除率达93%以上;当盐度提高到8%时,有机物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4%左右,G-BAF生化系统适合高盐度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压裂返排液出水主要污染指标COD浓度、氨氮浓度、SS浓度、pH值均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出水可用于油田及污水处理站设备清洁、钻井岩屑清洗等,实现废水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吗啉生产废水的特点,制定处理工艺路线,通过生化试验和化学氧化试验,研究该工艺对废水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并确定生化各段停留时间及氧化剂投加量等工艺参数,最终开发出一套处理吗啉生产废水的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生化段试验进水COD平均7 725 mg/L,平均出水COD为168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7.7%;进水氨氮平均浓度489 mg/L,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2.3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9.5%。最后经化学氧化处理后,出水COD60 mg/L,氨氮5 mg/L,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分别选取新炭、一年炭及三年炭,考察臭氧投加量及炭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1.0 mg/L时,三种炭龄活性炭在工艺运行过程中对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新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一年炭和三年炭,CODMn和UV254去除率分别达54%和69%;一年炭去除效果略高于三年炭;三种炭对于NH4+-N的去除效果都很好,新炭处理效果最优;出水中污染物浓度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取样的黑臭河水中培养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金鱼藻+铜钱草+富贵竹、金鱼藻+富贵竹5组水生植物,研究该五组水生植物对COD、氨氮、总磷、BOD_5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对黑臭河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处理能力。金鱼藻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大于75%,对总磷和BOD_5的去除率均大于80%,污染物净化能力相对较好。金鱼藻+富贵竹的植物组合脱氮效果最好,在实验的两个阶段中脱氮率分别达到了78.2%和88.7%。铜钱草的除磷能力最差,去除率仅为40.8%。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同时吸收氨氮和总磷时的除磷效率要高于单一总磷底物时。  相似文献   

19.
对锦州石化炼油污水处理装置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序进气浮和精除油工艺除油,生化缺氧池改为悬浮污泥回流工艺,一级和二级好氧池改为MBBR工艺,大大地降低了外排水或污水回用水质污染物浓度,石油类去除率为97.5%,COD_(Cr)去除率为96.5%,氨氮去除率为97.3%,满足了辽宁省DB 21/1627—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污染物的排放指标,同时也减轻污水回用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工湿地冬春两季对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的弱点,为达到湿地处理系统全年水质目标,构建了表流人工湿地-氧化塘交替系统,以某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冬春两季该湿地系统对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氧化塘对T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表流人工湿地,两者的间隔使用,有效的改善了冬春两季氮磷的去除情况。冬春两季对TN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0%~54%、55%~66%;对氨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3%~55%、75%~82%;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21%~47%、49%~58%;对TP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0%~69%、64%~69%。表流人工湿地与氧化塘的交替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表流湿地冬春季存在的弱点,从而对尾水处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