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杭州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城区34条河道45个点位河道底泥进行采样,分析了pH及汞、砷、铅、铬、镉、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的底泥为中性偏碱性,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很大,部分河道底泥重金属中汞、铅、镉、铬、锌、镍等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少数河道镉、铬、锌污染严重;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云龙湖底泥中铅(Pb)、锌(Zn)、铜(Cu)、锰(Mn)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了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4种重金属中Cu为中度污染,Pb为轻度污染,其余2种均未构成污染。云龙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轻微的程度,生态风险顺序是Mn>Cu>Pb>Zn。  相似文献   

3.
柴窝堡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表层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Pb、Cd含量均超出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除湖心区外,Cd在5个监测区域中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其它重金属在5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Cu,Pb与Cd、Cu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4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柴窝堡湖表层底泥受到Cu、Zn、Pb、Cd污染,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重金属由底泥进入水相。  相似文献   

4.
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底泥受到重金属极强污染,各溪港污染程度为老霞湾港铜塘港>霞湾港,各元素污染程度为CAHgPbAs;霞湾港由于底泥量最大,其重金属含量最大,Cd、Hg、Pb、As分别占总量的69.45%、80.62%、66.46%和86.56%;霞湾港中污水厂~河口段重金属含量最大,CA、Hg、Pb、As分别占该港总量的98.50%、56.06%、18.14%和52.09%.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海某水库底泥进行取样检测,评价分析,研究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铜、锌、镉、铅、铬、镍和锰7种元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利用检测数据,参考《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土壤背景值,分别采用单元素污染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城市半封闭河道水体重金属污染分配特征,以旴江-南丰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分析了Cu、Zn、Cr、Pb 4种重金属在水-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旴江-南丰段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53.17~63.24mg/kg、7.94~8.93mg/kg、26.13~40.13mg/kg、44.56~48.12mg/kg;河道水体中Cu污染水平最低、其他3种重金属浓度均无法满足水功能区划中相应的水质标准。研究结论可为旴江-南丰段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洞庭湖表层底泥样进行了Cd、Pb、Cu、Zn、As、Hg和Cr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对各河流入湖口和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所有样点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其次为Pb、Cu和Zn,各子湖区该三种金属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再次为As和Hg,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区As、Hg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而Cr对洞庭湖表层底泥的污染最轻。主要河流入湖口中,湘江和资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Cd、Pb、Zn和As污染最为严重,沅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Hg污染最为严重,资江和汨罗江表层底泥的Cu和Cr污染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潜在危害极高,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城陵矶和大通湖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为高。根据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值大小,洞庭湖各子湖区(段)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次序为:西洞庭湖大通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入海口北支沿海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含量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要求,污染程度属于安全Ⅰ级水平,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级别,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d﹥Hg﹥Cu﹥Cr﹥Pb﹥As,2005年~2011年,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的Ⅰ级水平。  相似文献   

9.
都江堰(内江)水系河床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都江堰水系9条河流23个河床底泥样品,对底泥中重金属铜、锌、铅、镉、汞、铬、砷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使用标准土样对分析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对底泥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都江堰水系9条河流河床底泥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城市上游河段基本清洁,城市或工业集中发展区河床底泥受到污染,其中,沙河和毗河下游底泥已受到中到重金属重度污染,府河下游河段受到重金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稳定化/固化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周期短、见效快、易操作、费用低等优点,是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常用技术之一。以含锰、镍、钴复合重金属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配制、筛选出有效的稳定化/固化药剂,优化该工程污染底泥的施工技术参数及条件。在研究的基础上,使污染底泥达到修复目标值,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工程的实施为含锰、镍、钴等复合重金属污染介质的修复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葫芦岛市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葫芦岛市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典型区的土壤受到程度不同的重金属污染,其中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地区污染程度最重,金属锌是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市攀钢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攀枝花市攀钢工业区土壤中五种重金属元素(Cu、Pb、Zn、Cr、Cd)的空间的分布特征、形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Cu、Pb、Zn、Cr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相差2.98、3.4、5.2、2.7倍,cd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甚至相差15.7倍。重金属元素相关性特征可分为Cd—Pb—Zn和Cu—Cr两组。形态分布特征表现在Cu、Zn、Pb、Cr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可利用性最强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污染较严重的是攀钢机关、攀钢原料场。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5—2017年衡阳市城区大气降尘中砷、镉、铅的监测数据,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对3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表现为镉铅砷;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镉铅砷,镉均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铅以轻微及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为主,砷以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为主;非致癌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砷铅镉,砷、镉的致癌风险指数远低于非致癌风险指数,砷的致癌风险指数大于镉。  相似文献   

14.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底泥是水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底泥中元素的含量一般为10~(-4)—10~(-2)%,比水中同类元素往往高1—4个数量级。底泥主要由粘土矿物和腐殖酸等组成,对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和螯合作用,且吸附和螯合容量均大。如果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愈多,排放时间愈长,其富集的元素含量就愈高。相对于水体和生物而言,底泥中的化学成份随季节、气候等的影响较小,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底泥中的化学成份更能反映出污染的情况。加以底泥样品易于保存,底泥与水及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管理模式及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管理状况,对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应执行的管理程序和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分级分类方法,并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析了泸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p H值、有机质以及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Cd、Hg、As、Pb、Cr、Cu的平均含量水平未超过四川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中土壤污染元素的浓度限值进行评价,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标。地积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污染或无污染以及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漆燕  成应向  刘湛  肖亚琼 《四川环境》2011,30(6):104-107
通过对湘江株洲段6个监测断面左右两岸共32个底泥样品重金属Pb,Zn,Cd,As,Hg和Cr质量比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霞湾断面是重金属富集最严重的断面;Cd,Hg和As的含量均超过GB15618—1995三级标准和长沙-湘潭-株洲3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大部分分布特征为右岸高于左岸;从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看,湘江株洲段各监测断面潜在生态风险都很高;各重金属元素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Hg〉Cd〉As〉Pb〉Zn〉Cr。  相似文献   

19.
20.
梁塘河作为城市河道,其底泥的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物质和重金属。营养物质中全磷的含量较为丰富,达到了二级营养水平;重金属中铜的污染程度最大,其次为铬、镉和铅。根据污染物垂直分布分析,其含量普遍在20~40cm泥层最高,在40~60cm泥层最低,因此最佳清淤深度为50cm左右。针对清淤后的底泥,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分析各种底泥资源化利用方法,认为直接施用于城市公园建设和湖滨带修复是梁塘河底泥方便可行、成本低廉的资源化利用手段,且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