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讨论大气中气相 SO_2转化为液相 SO_4~2-各个分过程的特征时间;分析控制S(Ⅳ)在液液中转化速率的速率决定步骤。  相似文献   

2.
SO_2作为大气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由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而受到重视。根据模型对SO_2浓度变化规律的认知程度以及时空模拟能力,将预测方法分为统计预测、智能预测和数值预测,并分别就当前国内外常用的SO_2浓度预测模型的原理及应用作了简单介绍,并根据现有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未来的发展势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区近地面SO_2浓度变化特征,于2016年在山东大学对济南城市大气中SO_2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济南城区SO_2年均浓度为0.049 mg/m3。SO_2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SO_2在采暖季表现出明显的双峰型日变化,在非采暖季显示出单峰型日变化,这归因于非采暖季SO_2排放量远低于采暖季。风向、风速与SO_2扩散和输送密切相关,偏东方向,风速越大,SO_2浓度越高;其他方向,风速越大SO_2清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工业污染对现代城市所引起的环境问题特别严重。城市和工矿区三废的排放,不仅地下水受到污染,而且地表水、大气、土壤和生物(包括人体)也可能受到污染,从而扰乱和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而且往往超出人体生理所能适应的范围,人体也来不及改变自己的适应能力,这就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并使原有的疾病增高发病率,因而产生新的病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乐山市空气环境质量,对乐山全市25个监测点空气中的SO2、NO2进行监测,分析了乐山市城乡环境空气的地域、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O2的浓度在地域上表现出农村到城区逐渐变大的规律;SO2的浓度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受地势抬升作用和南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以夹江县—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犍为县(沐川县)为中心轴的地域短途传输通道。  相似文献   

6.
对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烟气中SO_2和NO_x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分析了不确定度来源,求出各不确定度的分量,最后按《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与表示》(JJF 1059.1—2012)的规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并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使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SO_2和NO_x的浓度,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7.66%和±7.04%,影响不确定度的顺序为:系统效应随机效应,系统效应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较大,其中仪器示值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在分析过程中应加强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炼油ATP工艺产生的高氨氮废水,采用原有的蒸发汽提处理方法存在成本高、产品氨水存储运输危险性大等不足。用高氨氮废水替代石灰作为碱源协同处理ATP工艺炉烟气SO_2技术,排放指标满足国家标准,同时解决了高氨氮废水处理费用高的问题。处理剩余废水替代原工艺脱硫剩余废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继续处理,全程无多余的废水产生,工艺简化为硫酸铵一种产物且无危险性。该技术的研究为更好完善ATP工艺提供了环保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在粘土及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废弃钻井液的处理,采用非分散红外TOC仪测聚合物吸附量,研究了聚合物PAM、PHP、FA367、CPAM在粘土及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是高度不可逆的,聚合物高分子与粘土因氢键、静电及嵌入三种相互作用方式而吸附,阳离子型聚合物絮凝剂在钻井液固体颗粒表面比阴离子和非离子型絮凝剂有高得多的吸附性能,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氧化铝工业产生赤泥的成分和性质,探索了赤泥和粉煤灰用于工业烟气脱硫的可行性。通过小型固定床反应器脱硫实验,分析了赤泥和粉煤灰的比例、样品含水量、SO_2浓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赤泥和粉煤灰在烟气脱硫领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燃煤电厂废气脱硫的成本高、效率低及二次污染问题,实验研究了不同O_3含量在N_2/SO_2/O_2体系中对SO_2脱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了在O_3的强氧化作用下,N_2/SO_2/O_2体系中SO_2的最高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且O_3生成量越高,去除率则越高,能量利用率也随之升高。但是,反应装置中的副产物氮氧化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植物叶片中含硫量探索了能否利用行道绿化叶树片来监测大气SO_2中污染的可行性.经希点采样分析证实所用的大叶黄杨栾树和黄桷树叶片均能吸收大气中OS_2,其中以大叶黄杨吸收SO_2量较大为8.05mg/g干叶,可作常规监测用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植物叶片中含硫量探索了能否利用行道绿化叶树片来监测大气SO_2中污染的可行性。经希点采样分析证实所用的大叶黄杨栾树和黄桷树叶片均能吸收大气中 OS_2,其中以大叶黄杨吸收 SO_2量较大为8.05mg/g 干叶,可作常规监测用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3.
韩新  王远  石磊  曹洋  陆根法 《四川环境》2010,29(2):23-27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战略目标,合理进行SO2削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运用基于生产前沿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1990到2007年18年间的SO2有效削减百分比。计算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越优化的地区,该值越小。1990~2007年间的平均SO2有效削减百分比上海、广东、福建、海南最小,一直为0。北京、天津、浙江、江苏较低,平均SO2有效削减百分比分别为13.83%、15.31%、18.36%、21.14%,而河北、山东最高,分别为39.81%、32.00%,应该加强这些地区的SO2削减,采取措施提高SO2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被动扩散采样技术,将泸州市全市区域按16km×16km间隔划分为38个网格,并开展了2011年3月~2012年2月期间大气污染物SO2、NO2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泸州市SO2、NO2浓度季节变化规律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SO2的空间分布表明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区及西北区域,NO2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全市呈南部低、北部高的趋势。泸州市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与污染源分布格局以及主导风向有关,同时,泸州受区域外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SO2排污费的征收有个比较准确的确定方法,对物料衡算法和实测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系统分析了物料衡算法的误差产生原因,对实测法中的瞬时值法和连续采样法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物料衡算法测算SO2有较大的误差;应尽可能采用连续采样法测定SO2;对于有大量废气排放的单位,应尽量保持煤源的一致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6.
采用增重法、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NaCl沉积对7B04铝合金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对SO_2和NaCl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5℃、95%RH条件下,7B04铝合金表面沉积NaCl在含有与未含有SO_2的环境中的腐蚀增重随时间变化均呈递增趋势并符合指数衰减规律,后期腐蚀减缓;NaCl和SO_2共存时,NaCl沉积在腐蚀初期作用比较明显,但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Cl-作用不断减弱,SO_2的作用则变强;NaCl和SO_2同时存在时,引起的腐蚀大于二者单独存在时引起的腐蚀之和,即NaCl与SO_2共存对7B04铝合金的大气腐蚀具有一定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油基岩屑中岩屑与基础油的基本特性,系统探究了岩屑粒径、温度、压力、油基钻井液用乳化剂浓度和水含量对岩屑吸附基础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屑粒径的减小,其对基础油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模型,即岩屑对基础油的吸附主要为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低温下基础油吸附至岩屑是一种自发行为,但随着温度的上升,基础油吸附量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压力的增大,基础油吸附量先略 增大后变化较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基础油吸附量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乳化剂含量的增大,基础油吸附量先增大后下降。油基钻井液用基础油在岩屑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对于油基岩屑进行脱油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塑料制品在服役过程中易于老化,且交叉应用场景多,导致产生大量的混杂废塑料。浮选是分离混杂废塑料的重要方法,其主要依靠表面改性来实现分选。物理表面改性包括火焰处理、沸腾处理、轻度热处理等。化学表面改性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润湿剂表面改性,常用润湿剂包括单宁酸、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木质素磺酸盐等;第二类为化学方式处理表面改性,如氨水、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预处理方式。本文总结了前述表面改性方法在废塑料浮选分离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钴的分光光度测定常用的显色试剂有亚硝基红盐[1]、亚硝基甲苯酚[1]、PAR、[2]、5 cl PADAB、[3]、DPPI、[4]、亦有采用多元络合物的[5]。中川元吉等研究了1-(2 噻唑偶氮)2-萘酚(简称TAN)与一些金属离子的反应,[6]提出在PH 4~10,TAN与Co~(2+)生成组成2∶1的红色络合物,Σ580nm=3.8×10~4,但未见用于具体样品分析,且需用氯仿萃  相似文献   

20.
钴的分光光度测定常用的显色试剂有亚硝基红盐、亚硝基甲苯酚、PAR、[2]、5 cl PADAB、[3]、DPPI、[4]、亦有采用多元络合物的[5]。中川元吉等研究了1(2噻唑偶氮)2萘酚(简称 TAN)与一些金属离子的反应,[6]提出在 PH 4~10,TAN 与 Co~(2+)生成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