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塔吊的形状及结构常使其受电台电磁辐射和雷电的影响而感应高压电,创新介绍利用电路模型计算塔吊感应电压和分析感应雷过电压特点,独创性提出制作等电位圈避雷器和建立一种建筑塔吊的多频率接地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塔吊因雷电和电磁波辐射感应高压电而难于防护的棘手问题,提高了建筑塔吊在雷电及电台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安全》2015,(7)
<正>电磁防护技术实验室是我国最早开展电磁环境污染和职业防护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完成了《北京市电磁辐射污染分布规律与控制研究》、《大中型电磁辐射体选址技术規范》、《建筑物防电磁辐射涂料的研究》、《金属膜复合屏蔽材料研究与开发》、《新型轻体电磁屏蔽室的设计研究》等多项国家、北京市重大课题和标准编制。在长期的电磁辐射、电磁防护研究实践中,对电  相似文献   

3.
《安全》2016,(3)
正电磁防护技术实验室是我国最早开展电磁环境污染和职业防护技术研究的实验室。完成了《北京市电磁辐射污染分布规律与控制研究》、《大中型电磁辐射体选址技术规范》、《建筑物防电磁辐射涂料的研究》、《金属膜复合屏蔽材料研究与开发》、《新型轻体电磁屏蔽室的设计研究》等多项国家、北京市重大课题和标准编制。在长期的电磁辐射、电磁防护研究实践中,对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阴影、散射、多重反射、多重折射的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处理经验,可以精确仿真基于电磁波的  相似文献   

4.
《安全》2014,(5)
正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磁辐射防护技术实验室拥有德国Albatross Projects建造的半电波暗室、功放室及控制室各一个,配备有先进的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仪、环境和职业暴露现场电磁辐射测试设备数十台。主要业务:1.电磁辐射防护材料和服装的屏蔽效能检测;材料的复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损耗正切、S参数等性能检测。2.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现场检测及防护治理。3.各种电磁环境的仿真软件开发、电磁防护材料的吸收和屏蔽效能的仿真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5.
焊接过程产生的电磁场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对高频的防护问题,已成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力的重要课题.在研究焊接生产电磁辐射环境、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了电磁辐射屏蔽效率及导致屏蔽效率差异的因素.通过对不同部门制定的安全限值的比较分析,提出高频焊机安全使用建议.对控制高频焊接场所电磁辐射,尽可能降低从业人员电磁暴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华芳 《安全》2011,(6):55-5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磁辐射防护技术与研究实验室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于电磁辐射职业防护领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电磁环境污染和职业防护技术的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雷电电磁辐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分析雷电电磁辐射的危害,基于MTLE雷电回击模型,以及北京地区实测雷电流波形,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了雷击时地下空间中的电磁场,并对线缆终端负载进行了雷电电磁耦合,计算了负载上的雷电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计算结果表明,土壤对雷电电磁场的屏蔽并不彻底,地下空间仍需要进行防雷设计;线缆终端负载上感应的电压和电流峰值可达数百千伏和数百安培,并且其数值随雷电波波头时间的减小而增大,对当前大多数自动化系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8.
电磁辐射与电磁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电气进程带来的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护问题。从电磁辐射的来源、作用人群、对人体的影响方式阐述了电磁辐射防护的必要性。介绍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电磁辐射防护原理、防护装备标准及产品现状。提出了现有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及防护装备产品标准的不足,指出现阶段应进行的进一步工作:考虑非致热效应对人体的影响,完善统一电磁辐射暴露限值标准;增加电磁辐射防护装备标准覆盖面,以利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9.
笔者首先提出了煤岩变形破裂过程电磁辐射与应力耦合的概念 ,然后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从力电耦合的角度研究了煤岩冲击矿压预测的电磁辐射法 (EME)。研究结果表明 :FLAC3D方法能对矿山巷道掘进过程煤岩内部应力场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 ;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来源于应力集中区 ,在场点监测到的电磁辐射信号主要是应力集中区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产生的 ;EME信号呈现出与煤岩内部应力变化相同的规律 ;利用力电耦合方法研究煤岩冲击矿压电磁辐射预测法是可行的。笔者最后还对未来煤岩冲击矿压电磁辐射预测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射频及微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本文总结归纳了我国电磁辐射职业危害状况,分析了现代企业电磁辐射防护的新特点,并提出企业电磁辐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雷击电磁辐射对录井系统的危害问题,建立了录井系统线路雷击危害模拟试验模型,采用8/20 μs冲击电流发生器,开展了录井系统的雷击耦合试验,定量分析了雷击电磁辐射对录井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和距离电流通道的减小,耦合的电压随之增大;线缆长度越长耦合的电压越大,最大耦合电压达到了2 720 V;屏蔽层接地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对线缆的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早在 196 9就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列为必须严格控制的现代公害之一。论述了电磁辐射的来源、危害及减少电磁辐射是对环境污染的防护措施。对全面了解电磁辐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移动通信基站是实现通信信号覆盖的重要设备,是保证移动信号覆盖范围与信号质量的基础支撑。现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移动通信基站的架设密集度极大的增加,为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基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与环境监管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基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的有效评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与环境监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对台风下乙烯精馏塔的风载荷分布及风振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台风下塔设备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对乙烯精馏塔的抗风能力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乙烯精馏塔的迎风面为风压力,背风面和迎风子午线两侧为风吸力,风压力和风吸力沿着塔高不断增大。在风载荷作用下,乙烯精馏塔的最大应力出现在迎风向塔体与裙座的连接处,最大变形出现在塔顶。随着风速增大,最大应力和变形呈三次多项式的变化关系,但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呈现一阶频率振动。通过强度、挠度和疲劳分析,可对不同台风强度下的乙烯精馏塔可靠性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5.
脱硫塔是天然气处理的关键设备之一,设备完好性、适用性直接影响天然气脱硫效果和产晶质量。南堡作业区在用脱硫塔13台,2013年投用以来,底排污腔存在积液,弱化脱硫效果,影响脱硫塔正常运行,脱硫塔内部构件腐蚀损坏后导致塔内滤料漏失,影响下游天然气处理设备和管道平稳运行,本文以NP3-2转油站内脱硫塔滤料遗失成功治理为例,积累经验,为脱硫塔维护运行和检维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使用电脑及受其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目前高校内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其所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了解程度和受其危害程度,在南开大学本部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宿舍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个人电脑的普及率为45.7%,以电磁辐射强度相对大的阴极射线管(Cathod RayTube,CRT)显示器电脑为主,占64.9%;拥有个人电脑的大学生,平均每日使用电脑的时间长;学生使用电脑后出现不良症状(眼疼、头晕等)的比例高,为77.4%,女生对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高于男生;随每日使用电脑时间的延长,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增加;大学生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有所了解的人数比例为71.9%,但知道防护措施的仅为29.6%,使用防护屏的仅为5.4%.综合调查结果认为,大学生电脑普及率高,使用时间长,且对电脑电磁辐射无应有的防护,大多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电磁辐射的影响,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消除或减少电磁波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各种具有电磁防护功能的服装面料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服装面料的电磁防护性能的测试费用一直较为昂贵.本文在研究织物电磁屏蔽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面料的电磁防护性能与面料本身的电磁参数及厚度的关系.并且通过专业的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HFSS建立面料电磁屏蔽效能测试的仿真模型.将服装面料的电磁参数以及厚度值代入模型中,可以模拟测试获得服装面料的电磁屏蔽效能.这对于设计开发人员来说不仅可以减少昂贵的测试费用.加快开发的速度.还有利于设计出成本更低、防护性能更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电磁辐射预警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准确性,减少误报现象,在分析大量电磁辐射现场数据基础上,基于电磁辐射预警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原理,提出了电磁辐射峰谷比值法,利用正态分布统计特征计算每个班次的电磁辐射瞬时强度峰值均值和谷值均值,并将其比值作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警值。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义忠煤矿11112风巷掘进工作面,研究结果表明:与临界值系数和动态变化趋势系数法相比,峰谷比值法误报较低,预警准确性高,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误报对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