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2004~2010年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其评价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城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时空分布规律,SO2浓度表现为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采暖期SO2浓度值为国家二级标准平均浓度的3.45倍。城区南部污染重于北部和中部。鸟鲁木齐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燃煤、地形和气象等因素。为防治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继续恶化,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地区环境空气中TSP达标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P是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根据TSP污染源调查和污染物源解析研究成果,对乌鲁木齐市TSP污染现状和污染物来源进行了分析,在对TSP污染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和污染治理经验。提出了TSP达标规划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SO2污染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是煤烟型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特别是采暖期SO2地面浓度日均值通常超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倍左右。1998年供暖期环境空气中SO2年度日均值为0.105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8倍。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配合《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实施,通过对乌鲁木齐市SO2污染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就如何预防SO2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的污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传输矩阵与线性优化法耦合测算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同时大气环境容量又是大气传输、扩散和排放方式的具体体现.本文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建立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采矿、建材、石化、冶金、其他工业排放、电厂、供暖、生活面源及移动源九类污染源对乌鲁木齐市铁招、监测站和收费所三个国控监测站点浓度贡献的传输矩阵,模型采用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值依据近11年乌鲁木齐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统计数据分配,用LINGO线性优化法测算了乌鲁木齐市能够满足控制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大气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伊宁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通过对伊宁市多年(2001—2004年)来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摸清了伊宁市空气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类型为煤烟型,污染物为TSP、NO2、SO2。提出了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及建议,为了解和掌握伊宁市大气环境质量做了有益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2001-2005年空气中SO2、NO2、PM10、降尘等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并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城市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出影响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防治或减轻乌鲁木齐市的空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基于2001~2018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选取SO_2、NO_2、PM_(10) 3种常规大气监测污染物作为乌鲁木齐大气环境体系评价指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大气污染物层次构造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2001~2014年期间环境质量为三级,2015~2018年环境质量为二级,大气污染物权重排序为:煤改气前PM_(10)SO_2NO_2,煤改气后PM_(10)NO_2SO_2,说明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占主要作用,"煤改气"能源结构调整使SO_2的浓度也有所降低,大气污染类型从以前的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逐渐转化。各年度大气质量优劣依次为2014~2018呈现逐年变好的趋势,2001~2013年有升高也有降低交替存在,整体评价与乌鲁木齐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布的一致。表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趋势较明显,研究成果为探索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张掖市甘州区城区采暖期2008—2012年5年环境空气质量数据为主,对采暖期污染物变化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张掖市冬季采暖主要以燃煤为主,能源结构不合理、锅炉污染严重、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交通污染等原因,使得冬季采暖期间张掖市甘州区城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采暖期间污染物浓度随时问呈正态分布特征。结合污染特点,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利用清洁能源、加大监管力度等建议,以期改善张掖市采暖期的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为主题,针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阐述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和环保部门如何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发挥职能作用,以期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新疆环境保护》1990,12(4):1-6
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和飘尘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论采暖和非采暖期均出现两个高峰和低谷。浓度变化主要和污染源日排放特征有关,其次受气象因素的影响,由此而引起的结果是:采暖期日变化规律图的峰形较钝,浓度波动的范围较小;非采暖期峰形较锐,浓度波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乌苏市2007-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空气质量良好,各类污染物浓度表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属于比较典型的煤烟尘污染。虽然采取了集中供暖措施,但迅速的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数学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四川环境》2012,31(3):61-64
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给出客观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三级),但空气质量在逐年好转,SO2和PM10依然是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在逐年上升。模糊综合评判考虑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性,根据污染物浓度对各级别的贴近度考察污染物的级别,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可以细致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基本可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并已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乌鲁木齐所处山口地形、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条件所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就逆温层形成、污染源排放特点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及解决途径,以达到明显改善乌鲁木齐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效并不十分突出。笔者分析了近几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集中供热-缓解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集中供热在治理城市大气污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以及清洁能源对改善乌鲁木齐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指出在现阶段发展集中供热工程,仍将是缓解和改善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建设现状,研究与构建乌鲁木齐城市生态框架,整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健全气流通道,协调水利,并通过绿色通道及“绿楔”、“绿脉”形成通畅的气流,恢复城市外部范围生物的正常输入和市中心区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使城市动植物群落之间相适宜,把乌鲁木齐市建成空气清新、景观秀丽、环境宜人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