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然杭 《山东环境》2001,(2):14-14,20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 ,而且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利建设的发展 ,对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的改善提高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及土壤盐碱化等其他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亦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 ,促进水利建设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定义为“既能满足当前的需…  相似文献   

2.
根据概念形成的基本原理,对"教学思维"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梳理。内涵上,对"教学思维"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定义方式——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进行了区分。外延上,主要区分了教学思维方式、教学思维方法、教学行为、思维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概念,以求使教学思维概念更趋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3.
浅谈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出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郎特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一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主要的三个基本特征为公平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一、持续发展自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再也不能走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从现在起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达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近年来人们更多的使用了“持续发展”一词,“持续发展”一词的确切定义,最早见于世界自然保护战略(IUCN,1980),其定义为:“为使发展得以持续,必须考虑社会和生态因素以及经济因素;考虑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基础;以考虑替代行动的长期与短期优缺点.”在80年代,持续发展的概念,也已经从狭义概念向广义的概念变化,狭义的概念大体涉及“环境上持续发展”,即在整个时期内有最佳的资源和环境管理,例如:“环境上的持续经济发展是在整个时期内,在保持自然资源的机能和质量的条件下,寻求最大的经济发展的净效益”.现在变化到:  相似文献   

5.
万秋山 《环境保护》1996,(10):39-41
可持续产品的概念、内涵与研究进展万秋山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被全球各国所接受;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手段的研究已全面展开,一并有了长足的进展。80年代末期成熟起来的“清洁生产”、“污染预防”等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90年代初以来又相继出现了“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经济市概念内涵 自从1987年亚尼科斯基(O.Yanitsky)与雷吉斯特(R.Register)分别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对生态城市概念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也有很多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黄肇义等,2001).本文所提出的生态经济市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发展目标理论进行反思后提出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种建设生态城市的模式,也是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视角下对生态城市内涵的一种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生产”与“清洁生产”内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可持续生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而言,厘清可持续生产的含义并对可持续生产与清洁生产的内涵进行辨析十分必要.阐明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含义,将其定义为与人、自然、社会相和谐的生产活动或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清洁生产含义,指出了可持续生产与清洁生产在实施层面、目标指向和内容维度三方面的区别:①清洁生产的实施层面仅局限于企业层面,而可持续生产却涉及到整个社会层面;②在生产活动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方面,可持续生产的目标指向比清洁生产更为全面;③可持续生产是在“技术”、“制度”2个维度上的双向拓展,而清洁生产仅是在“技术”维度上的单维延伸.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条件下的第一个绿色经济计划,突出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是一个“绿色的生态发展观”。作为哲学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其内涵:一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二是发展必须保持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建立以“人为中心”,依靠人的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腾…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与累积影响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阐述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分析可持续发展要求下传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弊端。累积影响评价在概念、目标与方法上与可持续发展一致,探讨了累积影响评价的特点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绿色饭店的理念及其生态化控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冬 《环境保护》2002,(1):24-25
绿色酒店是现代酒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绿色酒店“生态化控制过程”的理念,介绍了绿色酒店的定义及其经营宗旨;论述了绿色酒店企业理念应有的内涵,提出了绿色酒店日常运营中应具备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公路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觉 《交通环保》2000,21(5):21-25
根据可持续发展发展内涵的代际公平性、资源限制性、发展协调性和质量效益型发展要求,分析了湖北省公路发展现状,提出了“代际单元”概念,提出了考虑代际公平的决定性影响,对公路设计、施工和营运三个阶段中环境保护的实施进行了打分评价,得出了公路目前还远离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结论,强调了公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本文阐述了这一外来词汇的定义,反证了实施它的必要性,谈了从环境保护入手的实施要点。是学习和宣传“可持续发展”的一篇浅易讲稿。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两大世界性难题。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的总称。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持续发展是当代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科学家经过20多年探讨和酝酿形成的。1981年美国农业科学家R.Brown出版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把经济学中“稳定社会”概念发展成“持续发展”的概念,开辟了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新纪元,成为21世纪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全球共同发展战略。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持续发展”给出定义:“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1993年对该概念进行补充,认为待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正(即不应损害下代人…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综合国力的内涵,对比分析了综合国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回顾了关于综合国力的研究历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理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概念,并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有的工业活动都会产生一些废物,并将其丢弃,因为人们认为它们没有进一步的经济利用价值。“废物”这个名词的定义是:“非生产物质或无能效的,其价值低于对其进行收集、加工和输送所需费用的物质”。根据这个定义衡量,则具有再利用、回收或再循环经济价值的物质即不是真正的废物(可称它们为剩余物),例如农业的和农业一工业的剩余物质。某些物质被定为废物是因为它有害。“有害”这个名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在美国,把废物都定为有害物,因为它们可能: (1)引起或明显增加死亡率,或加剧不可治疗的疾病; (2)当处理、贮存、输送、去除或其它管理措施不当时,能对人群健康或环境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危害。在联邦德国,用“特殊废物”这个技术名词而不用“有害废物”一词。这类废物的专门定义是:“由于其性质、组分或数量对健康、大气或水质有威胁,通常是易爆、易燃或能促进传染病的传播,所以必须对它们进行专门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对有害废物的定义是:”由于其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需要对其采取特殊的控制和处理程序以避免对健康产生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所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被抛弃的废物,因为它们似乎没有进一步的用途。危险废物越界转移全球公约草案中对废物的定义是:“根据一国法律的条款被处置或打算处置或要求处置的物质或物体”。某些特定的废物称为“危险废物”,这一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应用。例如美国,具备下列特性之一的废物称为危险废物,即“如果它能引起或助长死亡率的上升或严重的不可逆转疾病或可逆转但会造成残废的疾病,或当在对其操作、储存、运输、处置或其它管理不正确时,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带来当时的或潜在的重大威胁”。在联邦德国有“特殊废物”的条款。对这类废物的技术定义是:“由于其自然特性、成份或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内外讨论的一个热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也非常之多。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行了归类,并给予简要的评述,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内涵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龙楠 《环境》2003,(2):36-37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没有湿地就没有水”。对不少人来说,尤其是非专业人士,湿地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个广义的湿地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 ,而资源则是维系人类繁衍生息的“食粮”。《2 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意义实际上是指资源作为一种物质财富 ,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代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因此 ,从资源的特性来认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 ,如水、空气、阳光、海洋、土地等基本资源。同时 ,人类作为自然的产物其发展更是离不开资源。人类自有史以来 ,各种自然资源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