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库区湖北段川明参的生境特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明参为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现仅知分布于我国四川和湖北二省内的局部地区,在三峡库区也有其分布。根据在三峡库区湖北段内的实地调查情况,描述了明参的分布,生境特点和群落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是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18年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取模型及分布指数,揭示了库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植被以高和中高覆盖度为主,其分别占库区总面积的65.72%和28.61%。18年来,库区年均植被覆盖度增长率为0.14%;(2)库区植被稳定类型占总面积的79.50%,植被改善占16.71%,植被退化占3.79%。26个区(县)中,长寿区、江北区等7区的植被改善面积小于植被退化面积,存在生态退化风险;(3)高程小于500 m、坡度小于6°的区域植被退化优势显著;高程500~1 100 m的区域植被改善为主导类型;坡度6°~15°的区域无明显优势分布;高程大于1 100 m、坡度大于15°的区域植被稳定和植被改善类型为优势分布;(4)库区不同坡向上,平坡上的植被退化类型显著,当坡向由阴坡向阳坡转变(西坡→南坡,北坡→东坡)时,植被覆盖度变化优势分布类型由植被退化型转变为植被改善型。研究结果揭示了三峡库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对库区生态环境评价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湖北部分)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长江三峡库区(湖北部分)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的调查表明,三峡库区天然分布有殂稀濒危植物40种,隶属27科36属,分别占湖北省总数62种和全国总数388种的64.5%和10.3%;天然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1种,隶属27科73属,分别占湖北省总数的206种和全国总数的1700多种的63.6%和7.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酮、光叶珙酮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库区的发展基础发生变化,库区的产业结构必然地要有所调整。百万移民促进新的城镇体系的建立。加入WTO对三峡库区的发展产生新的冲击,库区产业结构必须进一步调整。以大力发展林业为主,其次加强牧业的发展,再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加强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要合理调整城镇体系。根据三峡工程和入世对库区的影响,提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1)以市场为导向,立体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商品率,确可经济的发展;(2)提高人才素质;(3)培养人们的生态价值观;(4)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5.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为了解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长江上游至三峡库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水文环境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鲢幼鱼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影响鲢幼鱼资源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其中流速偏差解释率最大为57.7%。随着流速增大,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于0.10~0.55 m/s流速范围内;浮游生物密度和离坝距离与鲢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浮游生物密度增加和距离大坝越远,其鲢幼鱼资源密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水温的升高,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集中分布在18℃~21.5℃水温范围内。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上游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变化对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应加强缓流生境库区和干支流汇合处的生境保护,为鲢种群资源量恢复构建重要栖息地。  相似文献   

6.
利用用于IPCC 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三峡库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雨以上日数(R10)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同时考虑模式的偏差,预估高(A2)、中(A1B)、低(B1)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21世纪三峡库区R10的变化。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三峡库区R10的变化存在差异。与目前气候(1980~1999年)相比,未来整个21世纪(2011~2100年),A2情景下三峡库区R10平均减少1.7 d,A1B情景下平均减少0.3 d,B1情景下平均增加0.2 d,3种情景平均将减少0.6 d。21世纪初期(2011~2040年)、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100年),A2情景下三峡库区R10减少都最多,分别平均减少2.5、1.5和1.0 d;3种情景平均分别减少1.4、0.2和0.1 d。〖  相似文献   

7.
以三峡库区腹地5个区县为研究区,以1988、2000、2010和2015年4期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得到研究区土壤侵蚀数据,采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从区域尺度、乡镇尺度分析三峡库区腹地土壤侵蚀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27a间,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状况呈现波动性演变,2000年以前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在恶化,而2000年以后侵蚀状况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2)在乡镇尺度上,进一步分异,出现4种演变类型:持续性变好、持续性变差、波动性变好、波动性变差;主体演变类型与整体大体一致,但在云阳县和长江沿岸存在与整体相反的演变类型;(3)侵蚀状况始终严重或持续性变差的12个乡镇为治理重点区域,而波动性变差的24个乡镇为治理的次重点区域。研究结果有助于该区域水土流失的精准治理。 关键词: 土壤侵蚀演变;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多尺度研究;三峡库区腹地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地表水和鱼体中甲基汞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三峡库区鲤鱼(Cyprinuscarpio)、铜鱼(Coreiusheterodon)、长吻鱼危(Leiocasislongirstris)和翘嘴鱼白(Culteralbuenus)各组织器官中甲基汞的含量水平,以及地表水甲基汞的浓度。证明鱼体肌肉中甲基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肾脏、脾脏。各组织器官中甲基汞含量与有机汞、无机汞和总贡含量呈显著线性关系;水库鲤鱼甲基汞含量高于河流鲤鱼;三峡库区江段江水甲基汞浓度与加拿大未被污染湖泊湖水相当。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A级物流企业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7、2012、2017年中国A级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A级物流企业发展阶段特征差异明显,不同等级发展存在不平衡,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发展格局。(2)A级物流企业分布格局总体呈现“南(略偏西)—北(略偏东)”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沿东部沿海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A级物流企业经历了“二核多中心”—“三核多中心”—“三核多中心连片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3)A级物流企业在省域单元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先增大后降低;冷热点分布格局虽有变化,但仍然较为稳定,冷热点格局的梯度变化特征较为明显且逐渐增强。(4)影响中国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异格局的核心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经济实力等,且影响程度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A级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均大于各因素单独作用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流域川陕哲罗鲑分布与栖息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基础上,对大渡河流域川陕哲罗鲑栖息地及分布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其适宜栖息地保护河段进行了评估与划分。研究表明:(1)1950~2012年,大渡河流域川陕哲罗鲑分布范围持续减少,损失率高达91.4%,强烈的人类活动(如水电开发)成其主要影响因素;(2)川陕哲罗鲑对栖息地生境质量需求较高,适应水温范围较窄(4℃~14℃)。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川陕哲罗鲑对于生境的需求存在差异;(3)大渡河上游干流及众多支流对保护川陕哲罗鲑极为重要。在上游适宜划分为川陕哲罗鲑栖息地保护的河段总长度共计2 222.9 km。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1)川陕哲罗鲑栖息地有效保护,不仅应保护其现有分布区域,而且还应涵盖具有较高保护和恢复价值的历史分布和潜在分布空间;(2)尽快开展大渡河河源区川陕哲罗鲑栖息地保护相关规划和研究工作;(3)为协调流域保护和发展,建议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古大树种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蕴藏着丰富的古大树种资源,约有5000余株。作者从中挑选了树龄较大者195株作为库区重点保护对象,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区的嘉陵江流域、金沙江渡口至屏山河段流域、三峡库区及库周区,土壤坡面流失量都超过3000t/a·km~2,属长江上游流失严重之最,应列为首批治理重点区;三峡区长江主航道及近主航道支流两岸的重力侵蚀十分严重,给长江输入大量难以排除的砂石物质,应重点加强此区域的重力侵蚀防治。最后对此区的水土保持提出了6条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利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三峡工程的兴建给库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水库蓄水将导致库区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环 境容量不足等等。三峡水库周边的水位变动区域的干、湿交替区——湿地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功能和环境景观特点,新建大型水库周边湿地开发利用对库区移民安置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应对其进行有效、合理、安全的综合开发利用。三峡库区湿地的水位具有年内周期性涨落变化特点,以库区水位变动带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并结合库区涨落带的坡度、土壤和水文等条件,探索与不同湿地区域段相适宜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湿地生境开发利用途径对缓解库区人地矛盾,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景观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同时考虑鄂,豫两省汉江唐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需水要求的战略性工程,是调整水资源的空白布局,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的紧迫任务。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汉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15.
对三峡库区的地理概貌、气候条件和夏橙的引种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夏橙的生态习性及其对库区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是一个很大的夏橙宜林区,这里生产的夏橙产量高,果实品质优。因此,在库区开发适宜夏橙发展的区域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奉节“白帝城”位于三峡库区集聚贫困地区的腹地、是典型的“富饶的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地形环境、交通设施的水平限制和行政区域的分割,形成了三峡地区腹地典型的“鞭长莫及”的贫困地区,社会及经济发展缺少大中型城市的辐射作用。因此,建立“白帝城”地级市,形成新兴城镇网络体系,是调整库区腹地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实现库区生产力布局科学化、促进当地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富饶的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了加深认识是前提,科学规划是条件,联动开发是途径,行政整合是力量,政策倾斜是保障,产业调整是动力等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在空间上发展不均匀,无明显垂直分带,且分布分散,人为干扰严重。目前,在70多个植被类型中,森林类型占25个,江岸两侧海拔800 m以下地区森林已经很少。森林类型中,马尾松、柏木林的分布面积最大,并在许多疏林中成为主要树种,主要是飞播或人工种植。库区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17.5%。库区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用能总需求量的10.78%。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对森林的不合理砍伐导致脆弱的土壤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库区土壤年侵蚀量达到2.9亿t。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对库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将是长期的。调查结果同时表明,库区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在5 032种以上,而且乡土树种多。分析认为,只要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紧密结合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充分利用良好的生物学基础,科学地封山育林,分带逐步恢复,同时,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发展森林能源,建设多目标复合和多种模式并存的林业经营体系,发展经济,就能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经营环境,实现森林恢复,形成合理布局的水库森林防护系统,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特大型工程,必须保证其长期,安全地运行,这就要求对工程中的埋地金属构件进行有效的腐蚀防护,而构件使用寿命的预测及防护方法的筛选又赖于该地区土壤的腐蚀性强弱。本文以三峡坝址土壤的腐蚀性调查与研究为重点,探讨了三峡地区土壤的腐蚀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作者认为,三峡地区土壤的腐蚀性较强,在工程建设中最好先进行土壤腐蚀环境的勘测,并在工程中采用必要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体系构成与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三峡库区多功能防护林体系主要由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护滩林、道路防护林及四旁植树等林种构成。多功能防护林布局一是要遵循不同地貌部位的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功能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二是根据防护对象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因地制宜、因害设施布设不同的防护林林种;三是以保障库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使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最有效、最合理地得以利用;四是在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五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六是在树种选择上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林种配置上,网、带、片相结合;七是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协调发展,使三峡库区防护林体系结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