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与"羌",蒙古与藏族,中原与西域,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在祁连山交错——边界的模糊,暗示着地带的游牧性。只知商旅、不懂驻牧、隔断羌胡的河西走廊,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遮蔽。筑城,通商,采矿,工业,农夫挤走骑士,阏氏盛妆已是不可再追的梦。匈奴古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2.
匈奴的谶歌     
“胡”与“羌”,蒙古与藏族,中原与西域,一个巨大的民族十字路口在祁连山交错一一边界的模糊,暗示着地带的游牧性。只知商旅、不懂驻牧、隔断羌胡的河西走廊,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遮蔽。筑城,通商,采石广l工业,农夫挤走骑士,阏氏盛妆已是不可再追的梦。匈奴古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一语成谶?  相似文献   

3.
刘书润 《绿叶》2012,(8):116-119
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中华、印度、埃及、两河流域,都是伟大、古老、具有深厚积累的农耕文明,但是由于长期封闭,缺乏活力。而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游牧文明常常异军突起,虽较少积累,但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它较多地继承了原始先民的品质,充分发挥人的本能,勇往直前,把一个个封闭的古老文明激活,并串联起来,推动其前进。假如没有游牧民族的冲击,世界将永远各自封闭,陷入没完没了的重复当中。古代人类最大的冲击波,正是来自打开了东西方  相似文献   

4.
正5汉武帝夺取祁连山——他的语言是经略河西——之后,随着战争停歇下来和进一步的河西经略,出现在黑山岭和黄沙漠之间的,是城市。最初谁都觉出了河西四郡的特殊。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群特殊的城市还会繁殖。在这块水和草都不丰足的地方,谁也没料到,日后分娩不止繁衍无度的,是城市。人们常用"无源之水",来形容没有前途。祁连山流出的不是无源水,四座军城靠的也不是无  相似文献   

5.
草原文化与中华道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绿叶》2008,(1):1-3
我今天结合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的主题——"草原文化与世界文明",讲十句话。第一句话,大中华文明,是由草原文明、中原文明和江南文明历经几千年的交织、凝练,融汇而成。非哪个单一文明发展而来,不独属于哪个单一  相似文献   

6.
旷为荣  旷新年 《绿叶》2010,(Z1):113-120
中国现代化的课还没补完,又已背负超克现代化的新使命。面对崛起中的中国,左派右派的想象力都显得贫乏,提不出新的远景和方案。20世纪中国以及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中心问题是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而21世纪的中心问题则是提升为一个"文明—国家"。新的文明不是像西方文明(海洋文明)一样把"异"与"不同"作为"恶"和"敌人",而是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这是一种新的大陆文明。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家乡     
林欣 《环境教育》2015,(4):90-91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的家乡在江苏南通。它是一座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古老城市,它一直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永恒记忆。家乡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狼山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在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有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年间,州官杨钧认为其名不雅,于是改名为"琅山",也称"紫琅山"。狼山风景优美,也是佛教名地,有诗云:"慈悲的菩萨,你用神力的袈裟,将那多情的白狼,裹向了远方,只留下一座空空的狼山。伴着凄凉的  相似文献   

8.
敬畏自然     
这是我幼年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至今仍难忘怀。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六盘山下。那里有河有原又有山,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家乡交通不便,缺少燃料,当地农民只能靠烧柴做饭、取暖。我幼年时经常上山打柴,所谓"上山",其实就是到原上的田间草地去割草,并不是真到山上去。有一次,我跟随一位堂兄到原上去割草,走到离山不远的地方,眼看就要到灌木丛了。我心  相似文献   

9.
温克刚 《绿叶》2007,(11):12-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要求"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正8进山——有着全套丰富的解数。聒噪西部的新潮人不懂,在进入祁连山之前人不能避开一个地理区,它就是火烧干沟般的前山地带。这体验在整个大西北都是普遍的;无论前往天山或是帕米尔,你避不开这一段熬人的前山苦闷。在新疆,在甘肃,数不清多少次,我对着山影绕着沟壑,忍着喉咙皮肤的灼裂!这一次也不例外,满眼只是不毛的石砾。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经济决定了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与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的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历史起点,沿着不同的文明之路前行。因此,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记得住乡愁",走出"现代化等同于城市化"的认识误区,避免城市替代乡村的西方单级城市化道路。在生态文明时代,走城市与乡村二元文明共生、循环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林红宾 《绿叶》2013,(8):102-110
深谷怪声天气有些反常。"谷雨"以后,气温仍然偏低,倘若在以往,早该进山采茶了。直到"立夏",我才与两位朋友驱车来到百里之外的深山采茶。这儿地处大山前怀,背凤朝阳,气温偏高,都怪异地春温不等,再加上我主观臆断推迟此行,导致山茶略老。山茶生长在巨石杂陈、落差较大的谷底溪床上,与野蔷薇混为一处,山溪上下,比比皆是,团团嫩绿,葳蕤生光。两位朋友是夫妻,首次采茶,甚是愉悦,便如鸡啄米般采了起来。我酷爱爬山,又是采茶老手,深知山高风烈,越往上走气温越低,山谷尽头的山茶正当时,索性舍近求远。我跟朋友说明情况,要他们优中选优,溯流而上,在山半腰汇合。言罢,背上行囊,沿着羊肠小道独自爬山。  相似文献   

13.
祖祖辈辈在草原上生活的牧民,以最淳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古老的游牧文明,游牧文明又以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养育了辽阔的草原和广大草原人民。经历了严酷环境考验的草原植物,阻挡着千万年的风沙,一旦被破坏,内蒙古和北方地区将加快荒漠化,面临更加干旱的威胁。记得在上小学时就学过那首描写大草原的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耳边还经常响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草原赞歌。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让我无限向往,而在我去过之后,草原又成为印在我心中的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风景。现在回想起那次草原之行,依然是那么清…  相似文献   

14.
钟茂初 《绿叶》2013,(Z1):19-28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因而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当前,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需要予以厘清,以此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宏观政策、微观理念与法律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把环境、生态纳入了"生产力"范畴,破解了发展中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这一难题。"两山"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更加明确和清醒。"两山"论既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指引,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纲领。  相似文献   

16.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千百年来的游牧生活和生产,孕育了牧人间互为依存,同舟共济的良好风尚。比邻兄弟旗县的牧民也有着助人为乐,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寒假前期,我家访了常年在牧区生活的学生家长,今年已有八十多岁的道尔吉老人。这天正赶上下雪,老人坐在新盖的三间大瓦房内,吸着烟,眯着眼睛,望着窗外的大雪,眼中布满茫然与深思,自语道:不管这雪怎么下,也不会像七七年的那场大雪呀。  相似文献   

17.
正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跟妈妈发起一项名为"走啥别走狗屎运"的社区倡议活动,通过张贴手绘海报、赠送拾便器等方式,呼吁邻居文明养宠。为此,我被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授予"环保小达人"的荣誉称号。身为"环保小达人",就要承担小卫士的责任和义务。我和妈妈商量后决定,每年为社区环保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称之为"环保小卫士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8.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重要思想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践行的关键就在于找到转化的渠道和途径。2020年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研究"两山"转化案例,探索"两山"转化渠道,探讨"两山"转化机制,是生态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应该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绿色文明     
人类社会的发展,仿佛一条由文明的兴衰构成的链条,环环相扣,永不终结。而推动文明发展的,则是时代条件的流动与变化。经历了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人类进入了传统工业文明的百年辉煌。在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一个世纪中。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人类的文明,开始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中办、国办就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措辞严厉的通报,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时,专门提出对修正《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过程中失职、渎职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要求追责的原因在于这部地方法规的某些条款违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与上位法相冲突。之前,此类追责尚无先例。此次追责,对各地立法机关是一次有力的警醒。事实上,近年来在地方立法中,因不认真审查把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