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目前中国农业源污染所处阶段及进一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中国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人均农业GDP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当人均农业GDP达到7 037.04元时,中国农业源COD产生量达到拐点,拐点时的COD产生量为l 487.14万t;当人均农业GDP达到6 513.03元时,中国农业源氨氮产生量达到拐点,拐点时的氨氮产生量为193.72万t.若按照2000-2009年最低人均农业GDP年增长率5.76%来估算2009年以后各年人均农业GDP,那么,2014年中国农业源氨氮产生量将达到拐点,2016年中国农业源COD产生量将达到拐点.同时,由于农业源主要污染物产生量的区域差异性,以及产业结构、人口特征、农业生产特点等实际情况差异,辽宁、江苏、河南、湖北、广东、四川6省农业源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产生量与各省的人均农业GDP之间未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共政策外部性理论,选择政策评估的侧面影响模型作为农业政策环境评价的基本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我国不同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农业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现有农业政策如何通过调整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对种植业面源污染产生影响。结果表明,现行的农业土地政策、农业结构政策、农业财政政策和农村人力资源政策均对种植业面源污染有显著影响,农业政策对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的缓解有正向、负向2种效应;影响各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的农业政策指标组合互有差异,同一个农业政策指标对不同区域种植业面源污染影响的正负效应也有差异。侧面影响模型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适用于农业政策环境评价研究;农业政策对种植业的面源污染影响分析能够为政策层面进行种植业面源污染风险控制与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来提高产量以及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 ,提出将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与革新产品作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建议先主抓多途径开辟有机肥源 ,大田作物资源化增值 ,快速解决奶牛牛源与增加系统生物多样性 4项 ,可改善生态环境 ,使农民增收 ,将农业生态系统导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是洱海水质保护必须直面的不可逃避的问题。在系统调研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洱海流域不同农业产业、行政区域、农用地、入湖河流和入湖河口湿地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及特征,介绍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采用的技术,总结了入湖河口湿地、农田灌排沟渠和湖滨缓冲带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生的积极作用,阐明大蒜不合理的施肥和轮作模式,奶牛、猪和肉牛等大牲畜的养殖以及土地利用的频繁改变等是导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的化肥减量施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水稻-蚕豆轮作以及蚕豆间作大蒜模式,既能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又能保证作物优质适产。针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入湖河流生态系统以及养殖业等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都市型农业土地利用面源污染环保意识和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针对北京郊区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的顺义区蔬菜化肥和农药超量使用及大型养殖场废弃物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问题,在大量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VM方法,评估了顺义区公众对以上农业活动造成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意识和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首都郊区农民的环保意识在增强;家庭人均纯收入、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受访者的年龄与支付意愿则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还计算了顺义区2002年全区农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是49.18元/人,该年全区人民总支付意愿为2680.861万元人民币。该研究可为有关部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探讨并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管理与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以上海郊区农村为例,梳理总结农村面源污染及其控制现状;在肯定当前治理效果的同时,识别其局限性,指出农业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不协调、农村发展模式转变下制度与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是根本原因;针对当前农村面源污染重要的贡献者——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分别从改革农业补贴制度、重构实现农村多重价值的制度以及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方面给出了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农业环境污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慨述了广州市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指出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是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养殖业废水直接排放和频繁使用农用化学品也对农业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提出了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控管理体系、推行农业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等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源氨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氨(NH_3)作为大气中碱性气体,在雾霾形成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源头上控制NH_3排放,对降低大气二次无机盐及PM2.5浓度水平,控制雾霾污染,大幅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尤为重要。农业源NH_3排放是大气中人为源NH_3的主体,其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因此,总结农业源NH_3排放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NH_3排放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其NH_3排放过程与特征,进而针对性提出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农田施肥和畜禽养殖NH_3排放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结果发现,肥料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田间气象要素和施肥方式是影响农田施肥NH_3排放的主要因素;畜禽饲料性质、禽舍环境和清粪模式是影响畜禽养殖NH_3排放的主要因素。目前,农田施肥NH_3排放研究主要是从农田氮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粮食增产需求角度开展,而畜禽养殖NH_3排放研究主要从职业卫生健康角度开展,上述研究缺乏以NH_3排放环境暴露风险为目的的考量。因此,开展以环境空气为排放界面的农业源NH_3排污系数研究,制定农业源NH_3排放清单,并基于环境暴露风险,明确农业源NH_3排放优先控制区域,最终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制定农业源NH_3排放分区控制技术体系、策略与路线图以及标准与政策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掌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和排放特征,对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2年广东省276个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断面的监测数据,分析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流失和养殖业污染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在县域尺度上评价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水质COD、TN、TP、NH4+和NO3-浓度最大值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农村生活污染监测断面,表明全省农村生活源污染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贡献最大。2)粤北地区监测断面水质指标浓度和污染指数显著小于其他区域(P<0.001);珠三角地区生活源和养殖源污染指数(Ii=2.59和1.97)最大,以及种植源和养殖源污染比例(37%和36%)最高;而粤东地区种植源污染指数最大(Ii=1.93),生活源污染比例最高(51%)。3)县域尺度农村生活源污染状况最严重,尤其珠三角和粤东地区重污染和严重污染区县较多,以珠海金湾区(I...  相似文献   

10.
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养分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减少化肥投入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最为根本的方法。然而由于农民对环境不够重视,目前源头化肥减量的方法实现难度较大,仍然有大量的养分流失到农田之外,因此如何减少农田流失养分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农田流失养分通过水生植物富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是一项较为有效、可行的养分减排措施。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农田养分流失及水生植物吸收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首先介绍了农田养分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接着阐述了水生植物富集农田流失养分以及水生植物对养分的资源化利用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流失养分再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估算了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结果表明:(1)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年间福建省农业源CH4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6.50×104、44.38×104、37.87×104、33.12×104 t,呈降低趋势。其中,稻田CH4排放的贡献较大,4个时期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1.11×104、29.49×104、22.16×104、18.80×104 t,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6.76%~66.90%;而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管理的CH4排放量在20年间的变化不明显,分别为6.27×104~10.31×104 t和4.95×104~7.20×104 t。(2)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南平市和三明市,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1%;稻田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占全省稻田CH4排放总量的56%,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稻田CH4排放;畜禽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和泉州市,占全省畜禽CH4排放总量的52%,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畜禽CH4排放。近2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水稻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未来农业源 CH4排放下降速度可能会放慢,因此控制水稻 CH4排放的重点应放在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稻谷品种选择等方面;而控制畜禽 CH4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使畜禽品种、饲养技术和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得到改进,提升单位畜禽饲养量的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福建农业CH4排放控制政策和对策措施,降低农业源CH4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编委风采     
谢德体:1957年出生,四川开江人,1988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土化系,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学术负责人、农业资源与环境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农业部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程中心主任,中加  相似文献   

13.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调查了西苕溪中上游3个参照、7个农业面源、3个小城镇和1个城市废水污染溪流的水质和底柄动物.结果表明,受污染溪流的NH3-N、TP、CODMn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参照(P<0.05).城市溪流的NH3-N[(2.464±2.69)mg/L]、TP[(0.5734±0.179)mg/L]和CODMn[(4.6804±0.959)mg/L]显著高于农业面源和小城镇废水的(P<0.05),但pH(7.34±0.06)和DO[(4.74±0.88)mg/L]显著低于农业面源和小城镇的(P<0.05).小城镇污染溪流的TP和电导率显著高于农业面源的,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参照相比,3种污染类型溪流底栖动物群落总分类单元丰富度、EPT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IBI生物完整性指数均显著降低.城市对底柄动物群落的影响最严重,但小城镇与农业面源之间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牛产废水和城镇废水污染是西苕溪中上游水生态系统健康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有关退化的机制还需深入研究.图2表4参19  相似文献   

14.
将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引入农业系统,以山东桓台县为例,从农业系统外部投入的源头入手,对高投入高产出粮区粮食生产的潜在面源污染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富营养化面源污染潜力(EP)最大,其次是水体毒性潜力(AEP),环境酸化潜力(AP)最弱。夏玉米的各类指标均高于冬小麦,且夏玉米的EP、AEP和冬小麦的EP值都超过了2000年世界人均环境影响潜值。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指数(IP)分别是1.08和1.45,夏玉米的IP比冬小麦高34%。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对面源污染的贡献高于冬小麦。氮肥的施用对AP和E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9.75%和88.06%,农药的施用量决定了AEP的大小。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养分管理优化方案推荐的施肥量,测算可知优化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分别降低2.91%和18.35%,但夏玉米的IP仍然高于冬小麦。因此,控制氮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等源头减量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根据扩展的全息理论,从人体血液循环功能与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功能的全息关系出发,确定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功能的5个基本要素:作物单产,复种指数,饲料的浪费度,畜禽转化率和循环总量,并将人体血液循环的计算公式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了描述系统循环过程中动力与阻力相互关系的数学摸型。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功能的综合评价(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扩展的全息理论,从人体血液循环功能与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功能的全息关系出发,确定了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循环功能的5个基本要素:作物单产,复种指数,饲料的浪费度,畜禽转化率和循环总量,并将人体血液循环的计算公式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了描述系统循环过程中动力与阻力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水环境严重污染的形成,既有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欠帐过多的问题,也有水资源条件差,环境容量较小的问题。淮河流域水环境污染多种多样,既有工业点源,又有农业和农村面源,还有人口迅速膨胀及城镇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和2019年广东省农业统计年鉴数据,以广东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为基本单元,选取农田化肥施用量、畜禽养殖粪便排放量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核算清单,对广东4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种养业结构调整是引起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的主要原因。从2008—2018年,全省各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禽畜养殖量(以生猪养殖为例)珠三角、粤东养殖量缩减,粤西、粤北养殖量扩增。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随之发生变化,2018年全省排放强度上升为687.45kg·hm~(-2),比2008年增加21.04kg·hm~(-2),其中珠三角、粤东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粤西、粤北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由农田施肥引起的TN排放强度除粤西上升外,其他区均下降,而TP排放强度各区均上升;由养殖业排放引起的COD、TN、TP排放强度,珠三角、粤东下降,而粤西、粤北则相应上升。因此,广东应结合各区农业实际,立足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排放过程拦截。应采取如下的措施:(1)加强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研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2)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应用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先进技术;(3)深入开展禽畜粪污土地承载力研究,提高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土霉素废水农灌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将经过一定处理后的土霉素废水与清洁水混合,作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可能性。试验表明,经处理后污水不仅不会增加农业环境负担,而且能起到改良土壤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理论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已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改善我国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源是一种复合源类,具有源强不确定和排放不连续等特点。其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扬尘。但目前只有少数的开放源类起尘量可以进行估算。国内外一般对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的防治对策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或生态修复治理、湿法防尘、将堆放物用覆盖物覆盖或封闭储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