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本文用苏03井记录到的全球大地震的井水地震图上的脉冲振幅A与相应持续时间T求得Msτ震级的公式: Msτ=1.02LogT+0.756 LogA+5.73 结果表明,所求得的震级Msτ值与地震目录的Ms震级标准差小于0.20。此方法简便,易于计算,也许是求全球大地震震级的一种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方面收集的资料,对震级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以期对地震工作者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同行进一步了解震级定性定量的由来、发展和现状作引荐。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苏台网15个地震台的84个地震DD-1短周期记录资料,通过m_(Lg)震级与持续时间τ和震中距Δ相关,得出该区持续时间震级M_D公式:M_D=a_0+0.44(lgτ)~2+0.00036Δ+DM这里,a_0为与记录分向和尾波截止水平有关的常数;DM为台站校正值。M_D标度内部单台标准差为0.09~0.10震级单位,M_D相对m_(Lg)的单台标准差为0.16~0.17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4.
风险感知偏差机理概念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风险感知理论体系,以风险感知过程为主线,从风险感知信息的识别与收集、编辑与处理、评估与决策3阶段解析风险感知偏差形成过程,分别从个体心理机制与组织因素2个层面探析风险感知偏差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基于心理距离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并解析风险感知偏差的4维心理距离模型。论述了风险感知偏差的放大机制和干预对策。基于此,构建了风险感知偏差机理概念模型。研究结果为探索风险感知偏差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可为安全风险管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淮阴地震台近几年所记录到的震中方向与实际震中位置相差很大的现象进行一系列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淮阴台井下摆的水平方向发生偏转所致,通过计算得出:水平向相对于相应的地理方向逆时外转动了52.6度。  相似文献   

6.
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等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专家走访和寒冻害灾情调查,建立台湾青枣的寒冻害形态学分级标准。根据近年来福建、广西、广东引种台湾青枣的寒冻害调查资料,结合2014/2015年、2015/2016年冬季青枣的野外观测和地理移置试验,基于形态学分级建立灾情样本集。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灾情样本分析,获取各寒冻害等级指标的阈值,最终建立基于日极端最低气温的台湾青枣寒冻害等级指标,各级指标分别为:2.5℃T_d≤5.0℃,轻度;0℃T_d≤2.5℃,中度;-2.5℃T_d≤0℃,重度;T_d≤-2.5℃,严重。研究的等级指标采用典型年灾情和人工气候箱致灾试验结果验证,准确率达90%以上。研究结果对引种台湾青枣的合理布局及寒冻害监测预警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基于构件的计算福建土楼木屋盖结构损伤率的方法,建立了功能函数,并对用于功能函数的结构构件承载力进行了计算。最终得到了方形屋盖结构的损伤率。研究了瓦片掀翻和椽条破坏两种破坏形式下屋盖的损伤率,分析了风向角、高宽比、坡角等因素对损伤率的影响效应,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方形土楼木屋盖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损失函数。可为土楼屋盖的抗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福建暴雨洪灾时空变化与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暴雨洪涝灾害数据库资料,重建了1971—2005年福建暴雨洪灾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以县域为单元,根据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福建暴雨洪灾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与暴雨次数的年际变化并不一致;年内非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71.2%集中在4—6月份,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有81.3%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东西分异明显,东部以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根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4个二级区;西部以非台风暴雨洪灾为主,区内依据危险性差异划分为3个二级区。分阶段研究表明,洪涝灾害的分布范围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并与暴雨频次和持续时间呈不同步增长,反映了福建的洪涝灾害是主要致灾因子暴雨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承灾体的脆弱性加大了洪涝灾害灾情,福建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格局和区域划分可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极值分布理论对1970~1999年间台湾和华东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其地震相应震级的复发周期[T(M)]、理论发震次数(η)和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发震概率阈值(PO)。通过对T(M)的同比分析,发现两地中强地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用以上研究的结果对华东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概率、发震时间和地震强度进行综合判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圆形土楼悬挑屋盖属于风敏感结构,且处于我国台风多发区,为提升结构的风灾防御水平,保障其抗风安全,采用CFD 数值模拟方法对屋盖表面风荷载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了增强其抗风性能的气动抗风措施。研究表明:圆形土楼悬挑屋盖迎风面风压较大,其中,内、外悬挑屋盖端部风压系数绝对值最大,分别达到1.5 和0.75,属于风荷载敏感部位;在外悬挑屋盖端部加设竖直挡风板和波纹挡风板均可以一定程度地卸载上述风荷载敏感部位的风压值,综合比较,设置波纹挡风板较竖直挡风板对风压卸载效果更好;对于设置波纹挡风板,当其相对高度h/Hj=0.05(h 为波纹挡风板高度,Hj为地面到屋脊处距离)、倾角θ =-45°、波纹圆弧半径R = 5.5 m 时整体对屋盖表面风压卸载效果最优,其内、外悬挑屋盖端部风压系数卸载率分别达到40.1% 和54%,原因在于倾斜布置的波纹挡风板对悬挑屋盖表面来流起到阻挡作用,使得气流撞击形成的漩涡从屋盖悬挑端转移到挡风板表面,同时波纹的存在降低了内、外悬挑屋盖表面气流漩涡强度,从而达到卸载屋面风荷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震害快速评估系统为依托,以分析处理现场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主要影响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四个区域因素及其影响指数值、区域综合指数值,提供了各分区的划分依据、各分区影响指数值的评定标准以及区域综合指数值的计算方法,为合理应用不同地区之间的易损性矩阵或易损性曲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房屋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长期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民居带有浓厚的当地特征。以福建省农村民居为例,利用现场调查的数据,首先对影响农村房屋建造的区域特征要素做了归纳,总结出区域特征要素,主要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资源状况三个方面。然后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要素对房屋建造的影响。最后指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居民不应盲目追求现代建筑,传统民居应得到保护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区域内多灾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当前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在梳理沿海城市多灾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触发关系的多灾种耦合危险性评估方法。首先选取多指标建立单灾种分级方案,计算单灾种初始危险性指数;然后构建基于触发关系的多灾种耦合规则,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耦合,计算耦合后的危险性指数;最后对耦合后的多灾种危险性的综合进行了探讨。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灾种耦合危险性评估中具有可行性,为后续多脆弱性和多灾种综合风险的研究提供支持,为决策者进行科学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1985—1997年期间云南重力网测定的云南垂线变化资料,与同期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所测定的时间纬度残差中的垂线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这两种技术得到的云南垂线的年际变化符合得很好,年际变化的振幅约为0.002″,说明强烈地震前时纬残差异常是真实的,反映了垂线的异常变化,同时证实了用这两种技术测定垂线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