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活动断层及避让距离的有关进展:(1)对活动断层进行了最新总结,并着重给出了工程上避让距离研究所用的活动断层概念;(2)归纳了世界有关国家活动断层避让的规范和专家的有关研究并进行了评价;(3)对断层地表破裂与避让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符合工程避让的断层精确定位和建立工程分类的避让距离研究是今后应攻关的方向,并提出了供参考的研究结果及想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与活断层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分析了地震预报的经验与问题,对地震短期预报需进行新的探索与研讨,才能更快地前进。文章重点论述了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方面有关的断层分段性问题。如何在众多的活断层上确定近期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是地震预报中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活断层分段性问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段是断层的破裂单元,断层的分段就是对断层进行独立的破裂单元的划分。断层分段有4种,当前讨论的主要是活断层破裂分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工离心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断层错动引起的地表破裂研究中,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的总结了土工离心机在模拟断层错动研究方面的应用历史与现状,梳理了不同性质断层、不同场地条件和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不同试验参数对地表变形特征、土层破坏机理、破裂扩展规律及土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目前断层错动离心模型试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动力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10个基础问题。主要包括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原始地形恢复方法、滑带土基本特征、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地震动入射方向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地震滑坡地震动场的反演、土体地震流滑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斜坡地震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滑坡灾害风险分析以及快速评估方法等。开展这些基础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地震地面破坏实地考察和统计的基础上,发现地震地面破坏的类型与发震断层的性状关系密切。以走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可产生大规模的地震地表破裂;以倾滑为主的高角度发震断层有时可产生一定规模的地震地表破裂;以倾滑为主的低角度发震断层或连通不好的发震断层,地震地表破裂不发育,而次生的地面破坏普遍发育。倾滑型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在多方面具有类似的特征,但逆断层性质的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分布在断层下盘,而正断层性质的发震断层产生的地面破坏分布在断层的上盘。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表明,地震地面破坏分布受断层能量释放区域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重大岩土工程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存在若干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导致了重大岩土工程风险的存在,风险评估是重大岩土工程建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半个世纪以来,岩土工程界在这一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外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阐述了各种风险评估模型的优缺点;分析了岩土工程风险因素,评述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还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可接受风险的标准,探讨了确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关键问题。在系统总结国内外重大岩土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5个方面的重点研究课题,可供这一领域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构造应力场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子模型方式提取出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应力边界条件,对大柳树坝址区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及破裂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大柳树坝址区浅层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断裂对应力场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破裂危险性分析表明,对坝址构造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坝址北侧F 201地震断层的活动,以震源的垂直投影位置看,如果F 201发生强震,其南盘岩体至少5 km范围内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产生地表破裂,危及坝体安全。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联合出资支持和组织的重大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最近经过自由申请、专家评审、基金委审定立项。 该项目是根据我国城市迅速发展和减灾工程建设的需要,经过众多专家建议和反复论证后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作为“八五”重大项目提出的。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与重大工程场地灾害危险性分析与损伤评估理论研究;灾害荷载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可靠度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地震使龙门山断裂带形成了3条同震地表破裂带,这表明有多条活动断层同时参与地震破裂,其过程复杂,现象丰富。本文对小鱼洞地表破裂带及其与另2条地表破裂带的交汇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的活动性质和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小鱼洞地表破裂带位于彭州市小鱼洞镇附近,是汶川8.0级地震形成的一条走向NW的逆冲并具有左旋走滑分量的同震地表变形带。调查结果显示,小鱼洞地表破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小鱼洞镇一带的中段,逆冲量和走滑量最大;小鱼洞镇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南段,逆冲量和走滑量逐渐变小;小鱼洞镇向西北方向进入山区的北段,则表现为以逆冲为主的活动性质。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建设中,工地及邻近地区的断层活动性是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显微构造分析法和包裹体方法在断层活动性评价中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事实表明,这两种方法在工程地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选择川青地块及周边3条主要活动断层——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东昆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以构造应力场资料及GPS监测数据作为地表约束参考,结合地质资料及历史地震资料,基于与状态相关的摩擦本构关系,模拟了研究区域内最近的4次强震——昆仑山口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芦山地震发生前后断层——地块体系的力学和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应力、应变、位移状态与地震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初步推断研究区域内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段为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道孚段、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和东北段。  相似文献   

12.
<正> 平原隐伏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探测研究包括确定隐伏断层位置,研究其性质和活动性。因此,它对评价平原区重大工程设施的地壳稳定性,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表地质特征和大震重复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我们在地表地质,微地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化探、浅层物探、钻探、槽探等综合探测研究方法,对北京平原区的几条主要隐伏断裂进行了探测研究,现将这一研究工作的初步认识简要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利用近代国内外强震的大量震害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强震引发砂土液化、崩塌滑坡和地面断裂等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性,可直接用于强震地面破坏的宏观定性评估,也可供地震动和地震地面破坏的理论模型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强震应力降和视应力进行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整理了中国大陆107次M≥5.0地震的震型、发震断层性质等资料,分不同发震断层性质和不同震型两种情况,比较了不同地震视应力的大小关系。结果显示,地震视应力的高低和发震断层性质有关,也和地震类型有关。走滑型地震的视应力高于非走滑型地震的视应力,走滑断层中孤立型地震视应力低于多震型地震视应力。非走滑型地震情况则复杂得多,既有视应力很高的孤立型地震,也有视应力很低的多震型地震。为了进一步探索利用强震本身的信息快速判定震型的方法,还通过视应力计算了18例强震的静态应力降与动态应力降之比值Y,得到当Y>0.2时,强震可能为孤立型或近孤立型的主震—余震型地震,当Y<0.2时,强震可能为多震型或强余震丰富的主震—余震型地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合理的最小搭接长度,防止落梁破坏,基于有限元软件 ANSYS 建立了连续刚构桥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近断层和断层处地震动以及结构弹塑性特征对高墩连续梁桥最小搭接长度的影响;基于国内外抗震设计规范,分析了远场、近断层和断层处地震动下结构的最小搭接长度需求。针对该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各国抗震规范要求,中国和日本规范相对较保守,其搭接长度约为美国规范计算结果 2 倍和 1.5 倍;考虑近断层地震的最小搭接长度满足《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而地表破裂的跨断层地震作用下最小搭接长度需求超出规范要求,跨断层桥梁应采用防落梁措施;搭接长度与桥梁结构设计参数(跨径,墩高和材料等)和地震动强度指标(PGA,断层错位,PGV PGV/PGA 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与展望     
<正>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出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就是到二○二○年全国基本上达到抗御六级地震的能力,东部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大城市和城市群作为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二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三是试点并推广地震紧急处置技术,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遭受的地震灾害损失;四是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地震预报世界领先;五是实施强震应急响应与联动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在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资助下 ,于 2 0 0 1年 1月启动了“强震及工程震害资料基础数据库”项目。在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项目组成员通过努力在规定期限 (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 )内 ,圆满地建成了“强震及工程震害资料基础数据库” ,并于 2 0 0 3年 8月 2 8日通过项目验收。该数据库的建成为相关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决策部门和其他用户查询、检索和应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并将对工程建设及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出防震减灾的奋斗目标,就是到二○二○年全国基本上达到抗御六级地震的能力,东部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大城市和城市群作为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二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三是试点并推广地震紧急处置技术,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可能遭受的地震灾害损失;四是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持地震预报世界领先;五是实施强震应急响应与联动工程。  相似文献   

19.
北川县城土层特性对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场地条件之一的土层特性(土层结构、土动力参数)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工程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选择汶川地震强震区典型的钻孔资料和强震记录,以北川县城地勘标准孔和安县塔水波为基础,运用土层等效线性化程序计算了140个工程场地计算剖面,定量分析了土层特性改变对反应谱αmax、Tg及地震影响系数差△α影响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开展减灾工作的需要和联合国有关决议的精神,国务院 决定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 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 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 与合作。 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由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办、局的部门领导 组成: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副主任:多吉才让、徐荣凯、王光 亚、郝建秀、石万鹏、邓楠、范宝俊、高虎城;委员:张保庆、张广 钦、罗峰、高强、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