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强震转动加速度计的结构原理,导出了转动加速度计的微分方程、频率特性、以及灵敏度计算公式。在国家转台校准装置上对转动加速度计灵敏度、线性度、幅频特性进行了校准,在实验室内对转动加速度计最大量程、一致性以及水平振动对转动加速度计的影响等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强震转动加速度计具有良好的性能,可用于强震转动加速度和建筑结构转动加速度的测量。该转动加速度计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
为获取城区浅部介质结构,利用台阵微振动观测技术对城区不同环境下的2个场地进行了微振动观测试验。研究设计了嵌套三角形观测系统,采用修正空间自相关法和频率波数法提取Rayleigh波频散曲线,选用邻域算法反演台阵下方各层埋深及其纵、横波速度结构,并对反演结果与现场钻孔勘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阵微振动观测技术是获取地壳浅部介质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对主要地层界面的深度解释误差约为3%~8%,该误差大小与界面的波阻抗差异有关,波阻抗越大,其解释精度相对越高;该方法可以直接获取台阵下方S波速度结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微振动方法不需要专门震源,施工经济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复杂地震地质环境下获取城区地壳浅部介质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鉴于结构模态识别对采样时间同步性的高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环境激励下利用同步性未知的脉动响应信号来识别结构模态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非同步采样下某高层建筑多个楼层的振动加速度时程信号进行插值和滤波处理,并利用相关系数完成了参考楼层与移动测量楼层加速度时程信号间的校准,纠正了不同楼层之间加速度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同步后的加速度时程能够识别高层建筑振动的前3阶振型与自振频率,且该振型满足正交性要求,证明了该方法在结构模态研究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会出现许多电磁异常信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些异常信息来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探索工作在不断的深入,有不少成功预报的震例,也有许多失败的预报震例。自20世纪以来,地震电磁异常现象越来越引起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绝大多数强烈地震都有它的临震异常现象的发现与记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地震前电磁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观测、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5.
没有直尺,无法确定长宽高;没有钟表,无法确定时间;同理,没有摆,人们也无法测定地震的活动。众所周知,欲在一个运动系统中去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地震发生时,万物都处在剧烈的晃动中,想要找到一种在地震时能够保持相对不运动的参照物来记录地面振动的大小、方向、轨迹和方式,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如果说坐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1978—1988年的区域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利用地方震尾渡方法,测定了胶东沿海区域地震尾波介质品质因子 Q 值,其均值为174,属低 Q 值区域,Q 值随时间变化不大。同时,对该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的动力特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微机与我们组装的DSD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仪组成的一个可对试样施加任意波轴向荷载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对黄土在不同地震荷载下的动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初步得到了不同地震荷载对一组黄土的动模量及阻尼比影响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8.
实物三维振动破裂实验设施是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在兵库县三木市建设的世界最大级的振动台,被赋以爱称“守护地球”计划,期待它对探讨地球规模地震的防灾对策和研究开发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起积极作用,意在对大规模地震中如何防止建筑物倒塌,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对象研究。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提取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信息。面向对象影像分类技术主要通过多尺度分割,并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模糊分类,可以很好的利用影像上下文信息,提高分类精度,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明显。利用汶川地震的震前、震后的福卫二号等数据进行研究,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北川附近灾情进行了变化检测分析;并结合DEM数据对唐家山堰塞湖璇坪乡区域震后初期的水体面积和蓄水增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提取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提取地震次生灾害可以取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振动频率对饱和砂土液化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对饱和砂土进行了一系列动三轴实验,探讨了振动频率对液化强度数值的影响程度。在1.0、1.5固结比和0.05、0.10、1.00 Hz振动频率条件下,针对相对密实度分别为70%、28%的密砂和松砂进行了100、200、300 kPa围压和100 kPa围压条件下的液化强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饱和密砂和松砂在各种固结条件下,液化强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同破坏振次时,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液化强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上均符合线性关系;振动频率由0.05 Hz变化到1.00 Hz时,液化强度相差达25%以上;动强度指标φd值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相差12.2%;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砂土达到液化破坏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振动频率对松砂液化强度的影响比对密砂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考虑地震波输入的情况下,运用美国ANCO公司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开展室内小尺寸的模型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振动方向和振动频率下,滑坡-碎屑流的堆积规律。实验发现,振动方向对堆积体的形状影响显著,振动方向为水平时,冲程的值比振动方向为竖直时的值要大,而堆积宽度和厚度的值却比振动方向竖直时要小。振动频率对于散粒体的堆积分布影响显著;在不同的振动方向上,水平和竖直两种振动方向对于堆积体的各个特征影响互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几次历史大震为例,结合亚洲大陆其它一些大震对地震滑坡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作为古地震滑坡的鉴别标志,在新疆发现了多处古地震滑坡。本文根据1812年新疆尼勒克8级地震震区的两次古地震滑坡的分布、规模,滑坡壁下崩积物,滑坡舌所掩埋的古地面的 C~(14)年代测定,对两次古地震事件的参数和大震复发间隔进行了估计,并对利用滑坡壁坡角估计其发生年代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靠度和灵敏度的结构局部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结构地震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分析结构的整体地震易损性。提出了结构局部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通过构造结构局部性能指标与其参数之间的一个新的功能函数,给出了局部地震易损性的可靠度表达式;根据可靠性灵敏度的概念,提出了构造结构局部性能指标概率密度函数的新方法,并详细推导了结构可靠指标对局部性能指标参数的灵敏度表达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可极大地提高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半主动控制装置在受控结构中的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阻尼器进行振动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这种振动控制的效果不仅取决于阻尼器出力大小和控制算法的优化,也取决于阻尼器在高层结构中的布置位置。目前,对于阻尼器的位置优化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被动控制,而对于主动及半主动控制装置研究则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等效二次型性能指标的阻尼器位置优化方法,并应用到磁流变液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最后,通过一8层剪切框架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阻尼器的优化布置方法是简单准确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存在负载之间功率分配不均及取放负载时对其他负载有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赫姆霍兹线圈 LCC-S型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 利用电路互感模型对该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推导出了流过发射线圈的电流、输出电压及效率的表达式,研究了工作频率和负载个数对效率的影响,该系统还具有恒压输出的特性。其次,为了使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更加均匀,发射线圈采用赫姆霍兹线圈,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设计了两种赫姆霍兹线圈,这两种赫姆霍兹线圈在轴中心附近的较大范围内产生均匀的磁场。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正> 质子磁力仪是利用氢质子绕地磁场作拉莫尔旋进,测定旋进频率以表示磁场大小的仪器。用于Z观测的分量仪是由质子磁力仪和补偿线圈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线圈产生一个与地磁场水平分量H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人工磁场,从而测定垂直分量Z的大小。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看,质子分量磁力仪测量结果是否精确的因素很多,如底座水平程度的影响,线圈装置误差的影响,线圈定向误差的影响,以及电流稳定度的影响等。其中补偿电流不稳定造成的影响只需电流稳定度>1/300就可消除,线圈装置造成的误差影响可以通过转动补偿线圈达到要求,线圈底座水平的东西向失调影响可忽略不计,主要误差影响来源是线圈底座水平的南北向失调,其失调角度不可能通过观测程序或取观测的平均值来消除。要保证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必须重视做好线圈底座南北向水平的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17.
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研究了三种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计量,即间接停减产损失、中间投入积压增加损失和投资溢价损失。利用了城市投入──产出表所表达的产业关联关系估计了由于生产的联锁性造成灾害的进一步损失。并用上海市的实际数据对地震的间接经济损失作了预测计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安徽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呈同步活跃关系。本文对安徽的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 ,并用综合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安徽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目前正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震活动期 ,该活动期约在 2 0 0 6年前后结束 ,估计发生地震的最大震级为 5级左右 ,可能主要是 4~ 5级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H∞范数,提出了偏心结构利用调液阻尼器减震控制的一种新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将优化目标取为从地震动到结构响应的传递函数的H∞范数,利用调液柱型阻尼器(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s,简称TLCD)和环形调液阻尼器(Circular 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s,简称CTLCD)来控制偏心结构在多维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振动,采用遗传算法来对阻尼器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这种优化方法无需求解结构运动方程,所得到的阻尼器最优参数也不依赖于特定的地震动。用一个12层的偏心结构作为算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所得到的阻尼器最优参数,在不同场地条件下,对偏心结构的扭转耦联振动均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霍山一六安地区历史地震和近20年来M_L≥1. 0级地震活动特征。运用多种方法分别计算了该区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对于小震活动频繁但震级不大,区域相对较小,历史地震统计样本也较少的霍山一六安地区,运用刘正荣方法来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