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灾害学》2020,(3)
为了有效地解决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事故情景演变过程中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问题,首先利用Dempster合成法则选取网络节点变量,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情景网络图;其次利用联合概率公式估算网络节点变量的状态概率,构建符合现场实际的火灾情景推演模型,形成直观的火场综合态势图;最后以某国际商业广场火灾事故为实例,对情景推演模型进行应用。实例表明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事故情景推演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便为灭火救援指挥人员应急决策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防控的各类棘手问题中,"如何高效地梳理与传达错综复杂的疫情数据"这一问题,完全可以用信息可视化设计进行有效的解决.从我国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看,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帮助民众与社会各界快速了解新冠肺炎相关知...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9,(3)
随着历时3年、投资1亿元的"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基本建成,被称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疫病疫情蔓延的"神经中枢"——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日前正式投入运行。据了解,已建成的上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包括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经1966年邢台、1976年唐山地震,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型肺炎、2008年汶川、2013年芦山地震等数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其应急处置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我国体制优势发挥了重大作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空前挑战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在控制疫情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应对疫情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给抢险救灾活动提供决策借鉴,研究关键救灾设施的中断机理问题。首先,构建了设施中断的情景推演动态模型。再引入故障树方法,构建了情景推演下,关键救灾设施中断的故障树模型。然后,将故障树转化为故障贝叶斯网络,构建了基于情景推演与故障贝叶斯网络的动态推理模型。区别于传统的灾害演变模型,本文构建的模型为动态描述关键救灾设施的中断概率,提供了可行的量化方法。最后以海地地震太子港灾区为背景构造模型,针对区域采供血机构,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后向诊断,可以辨明影响系统失效的关键因素。在灾害演变过程中,根据情景推演函数实时加入最新信息,更新证据,通过前向推理,可以动态预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动态调整与优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永领  夏保成  吴晓涛 《灾害学》2013,(1):146-149,159
应急预案的外部保障是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评价应急预案运行保障是优化完善应急预案的运行基础、提高应急预案可行性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应急预案对应的灾害情景的基础上,确定在预案适用范围内该灾害情景可能造成的应急需求;构建应急预案运行保障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储备或运行状态;确定应急预案对应的灾害情景对各保障要素的破坏程度;最后建立了应急预案运行保障的评价模型,对应急预案的运行保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研究是研究热点,但对小城镇却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剖析了当前小城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弊端,简要介绍了小城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应急预案、历史灾情库和法律法规库三大功能.着重论述了小城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流程和预案的框架要素,并分析了应急决策系统与小城镇应急管理体制的融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降雨作用下山区小流域突发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与应急预警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选择浙中丘陵山区衢江区铜山源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风险评价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降雨作用下山区小流域突发地质灾害动态风险预警模型,以典型代表性降雨事件为实例,以动态风险水平为预警判据,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指导区域地质灾害应急防灾。实例验证表明:在"2011·6·19"代表性降雨事件下,研究区地质灾害动态风险水平划分为极低、低和中3级区,对应于应急预警Ⅴ级、Ⅳ级和Ⅲ级区,以此有效指导分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防灾;而且经实际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检验与验证,本次新发生点位于地质灾害动态风险中级(应急预警Ⅲ级)区,可见动态风险水平分区评价是合理可靠的;通过降雨作用下山区小流域突发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可以有效指导区内地质灾害应急预警和防灾处置,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19,(3)
山体崩塌突发灾害对旅游景区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全面学习山体崩塌突发灾害信息管理知识,构建有效旅游管理专业应急知识培养体系,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对山体崩塌突发灾害的能力,提高旅游景区安全,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在研究山体崩塌应急灾害信息体系,分析应急信息管理流程和灾害干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建立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架构,并给出事件应急处理决策流程和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构建的建议。实验分析表明,高于97%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该体系可掌握应急知识,该体系可有效进行突发灾害旅游景区山体稳定性分析、监测预警分析和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王志  袁志祥  吴艳杰 《灾害学》2010,25(3):104-109
分析了国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建立了汶川8.0级地震农村受灾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评价模型。调研了汶川8.0级地震农村受灾地区,综合评价了地震灾区灾前预警能力、灾中应急能力、灾后恢复能力,分析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任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一定会影响到公众的心理,而公众的心理行为反过来又会对事件的发展演变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危机发生时期,相关政府部门尤其需要了解突发事件中的公众心理,并通过科学地发布风险信息来减轻和化解社会心理压力,同时引导公众正确地认知风险。从风险沟通的角度入手,以问题形式报告了心理学界在风险认知及行为决策方面所积累的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春颜  郭涛  姜伟 《灾害学》2023,(4):144-149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衍生社会风险的监测数据信息,用来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进行衍生社会风险等级的快速识别,用来提高相关负责部门对衍生社会风险的监测水平和应对能力。收集了107起典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利用多维情景空间分析法构建包含社会生理、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社会应对以及社会环境风险五个维度的衍生社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基于指标量化规则对案例的衍生社会风险评估指标进行量化打分,最后利用熵权—TOPSIS方法构建衍生社会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通过测算最终将风险等级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度警情四个等级。  相似文献   

13.
减灾短讯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20,(3)
我国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域中应用性能不高,因此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重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灾害应急预案。以实际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突发山体滑坡灾害特点为基础,分析突发灾害应急决策机理。设置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并设定山体滑坡灾害应急响应条件,分别从应急准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以及应急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内容,最终完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动态应急方案探讨。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应用设定的应急预案受伤人数大大降低,景区与游客的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解决了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结构性缺陷,实效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图书馆风险特征,并考虑个体感受与群体效益,从图书馆应急能力评级概念出发,结合在线问卷调查,提出图书馆应急能力等级变权VIKOR评估模型与方法。首先,从等级评估的概念与内涵出发,刻画图书馆应急能力评级问题,避免混淆应急能力评级和排序两个本质不同的问题。其次,构建图书馆应急能力评级指标。然后,提出高校图书馆应急能力等级变权VIKOR评估模型与二元语义等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检验模型与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实用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图书馆应急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代数这一数学工具,该文创新建立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理论架构,包括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种建立的救援灾害轴,面向村、社区、街道(镇)、区(县、市)、市、省等区域建立的救援区域轴,面向准备、响应、处置、保障、善后等时间建立的救援时间轴,由此构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应急救援能力途径通用表达式模型。研究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包括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达式,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格;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就可根据实际的救援灾害轴、救援区域轴、救援时间轴等实际情况,得出具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  相似文献   

17.
郑莉  王卷乐 《灾害学》2021,(4):200-206
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评估需求,基于2020年11月28日-12月03日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企业进行了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对新冠肺炎疫情在行业和企业层面造成的影响状况、企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诉求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包括: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呈现出不均衡性,小规模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加工制造业所受负面影响较大,高科技业、电商受负面影响较小;企业策略多随当下市场需求而定,期待提供更多融资政策支持,以及更具行业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对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建立企业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②加快创新力度,提高互联网与数字化能力;③完善贸易合作机制,加强企业韧性;④积极探索加工制造业的新模式;⑤建议更加关注进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4月5日10时,四川省地震局对外正式发布《"4·1"石渠5.6级地震烈度图》,这标志着此次石渠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面对前往的甘孜州是四川除省会成都外疫情最重、确诊病例最多的特殊地区,四川省地震局是如何高效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连续行车十余个小时、长途跋涉近千公里、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地区奋战30  相似文献   

19.
张科  张森  张萌 《灾害学》2021,(4):175-180
新冠疫情呈现出散点多发及不可预见性等特征,针对城市社区制定合理高效的预防与管控措施尤为重要。结合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对武汉市265个疫情社区的空间特征与感染率分析,发现疫情社区的感染率与社区建成年代要素、规模要素及管控特征要素存在较强线性关系,与社区周边公共设施要素、空间布局要素、人口要素线性关系较弱。基于此,提出社区潜在疫情风险评价模型,从社区潜在风险识别评价、防疫圈划分及防疫管控机制三个方面,制定社区“防疫圈层”规划策略,构建多级共享的“社区-生活圈-城市”防疫体系,满足管控状态下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提升社区应对突发疫情的抵御能力,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平息地震发生后现场的混乱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系统、高质量的决策,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参与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协同决策主体,构建了决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测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属性参数,应用多主体仿真软件进行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仿真,得到了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为度量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提供理了论根据,并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