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萍萍 《环境工程》2023,(4):262-263
<正>以调和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改善人居环境与村落空间、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建设为目标和要求的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在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效益、发展乡村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的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重要战略的推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研究》是2021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其结合乡村景观的形成原因、基本功能、动态变化与演变、规划与评价等基础知识阐释了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景观的重大意义,结合乡村水景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与建设实践、植被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与建设实践、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案例与建设实践等,论述规划设计与建设乡村生态景观时所要遵循的原则、所要贯彻的要求、所能采用的方法,探讨乡村生态景观的生态价值的呈现之路,兼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影响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推动生态影响后评价的实施,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在阐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度量了研究区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水生态环境特征的变化,以及研究区生物多样性和致灾因子在水库建成蓄水前后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库的建设与运行对局部区域植被净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并对水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文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梳理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江 《环境保护》2023,(13):66-67
<正>乡村振兴背景下,将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既可以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与期待,也可以促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自然、社会、经济的和谐。《乡村景观规划与生态设计研究》是由李莉著,2021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著作。该书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科学规划乡村景观,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着力打造自然、宜居的乡村生活环境,夯实乡风文明基础。通读全书,其特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于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诊断生态修复优先区,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抓手。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利用人类足迹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识别生态网络并诊断人类干扰致其结构与功能受损的关键区域为生态修复优先区。研究表明:(1)城市群人类干扰整体呈核心—边缘递减的圈层式分布,且西高东低,北高南低;(2)识别区域生态网络,其中包含140个生态源地斑块以及307条源间潜在生态廊道;(3)诊断得到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共计867.17 km2,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共计97.83 km,生态夹点修复优先区共计40处,从面线点相结合角度提出消除或弱化人类干扰的修复策略。研究能为新时代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6.
洱海东区湖滨带现状及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洱海是云贵湖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造成洱海水质恶化、水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尤其是作为湖泊保护屏障的湖滨带,其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急需进行生态修复.针对洱海湖滨带的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的设计分区、工艺流程和设计内容,提出了洱海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外部地震形变监测成果的分析,阐述了大坝地震形变监测的基本内容,简述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及其与库区水位相关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解决水利枢纽地震安全监测中剔除库水位干扰的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国家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本文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成果导向原则,进行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总体设计,明确了识别生态环境风险及成因、支撑流域区域水质目标管理、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推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先进适用技术、创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协调机制和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六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1+X"模式和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高度融合的联合研究组织方式。目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启动会已经召开,联合研究一期项目(涉及水质目标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和智慧决策平台)已经启动,联合研究的58个驻点工作组已经完成与地方的需求对接和方案编制,以水专项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荐技术手册(第一册)和"三磷"综合整治技术为代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形成初步成果,长江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智汇长江"正在加快搭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正在从设计迈向现实。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程》2021,39(1)
<正>作为一种新的乡村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旨在运用天然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资源,实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田园景观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运用其进行乡村景观规划,有助于丰富乡村景观内容与品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图。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自然、和谐、活力为主题,以生态绿色发展为设计原则,打造体验式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如图所示,其中黄色区域为以自然田园风光为主的田园休闲体验区,拥有湿地景观、菜田景观、池塘溪水等景观节点,主要是运用当地的农业与自然资源,为游客提供亲近农业景观的机会,满足人们农业参与农业景观的体验互动需求。粉红色区域为基于当地地域文化设计的民俗风情体验区,主要为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海地区是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珍稀与经济鱼类3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的密集区,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同时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胁迫与干扰,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在对沿海地区生态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梳理、总结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了减缓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以期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考虑环境污染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设计园林景观是当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进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规划的重要手段。对当前园林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案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提出基于环保角度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该思路有助于完善绿色环保生态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构建节能减排的健康生活,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基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园林景观设计思路更侧重于对绿色环境的布局,以便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节能减排功能。该方法有助于为园林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纳总结了城市景观生态的特点和规划内容的基础上,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分析了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现状,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芙蓉区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具体包括:景观的生态框架设计,种群源(斑块)工程,廊道与节点工程,城市山水生态工程,城市绿地建设工程和城市景观文化规划。通过上述具体的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使长沙市芙蓉区的景观生态能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为城市生态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西安市在改革后的快速发展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影响和制约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西安的城市建设需要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做好生态园林设计,在保证特色生态的基础上做好生态建设,推进景观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共同推进西安的景观绿色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宁夏泾源县上胭村湿地工程设计方案为例,依据水生态治理与景观提升相结合、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设计理念,探讨乡村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水土保持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和融合地域特征的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并由此认识到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中融入风景园林内容,将小河道生态景观重建与整治设计相结合,可有效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层次.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有一定数量的大城市以城区为单元创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区.城区的生态规划面临着尺度的局限,但同时也具有贴近社会基层单元的优势.以《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区总体规划》为例,阐述了特大城市城区生态规划的原则,从生态示范区、生态区考核指标体系设定,生态功能区划,自然生态体系规划,宜居环境建设以及生态社会建设等5个方面说明了城区生态规划的具体方法和主要规划内容.提出城区生态规划应与区域整体规划目标相协调并将规划措施落实于社会基层单元.  相似文献   

17.
生态规划在浙江杭州武强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阐述了生态规划的涵义及其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从区域背景分析和现状资料介绍入手,对武强溪流域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区域作出了生态规划,提出设立生态保护区、进行土地的规模利用、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布局和建立人工湿地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最后,分析了在环境综合整治中生态规划优于环境规划之处,并指出了生态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生态适宜度评价尚有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在广泛开展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化在带来利益的同时,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景观生态化、基础设施生态化和建构筑物生态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供了一条生态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庆油田景观生态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和原则,综合考虑油田生产设施用地、城镇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因素,制定以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强度和布局调整及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规划措施,旨在维护油田景观生态格局在区域背景下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和健康,强化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的功能,实现油田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是干旱区城市实现区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位于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的巴彦浩特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在对巴彦浩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巴彦浩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范围,并提出了实施巴彦浩特生态环境规划的措施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