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其中小流域面源污染已成为面源污染问题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的分析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探讨了小流域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小流域面源污染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对水环境的污染贡献率逐年提高,逐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环境瓶颈。文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物流失特性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研究、面源污染模型研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研究与实践等。最后,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领域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固定源污染治理的成效日益显现,农业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经过近40年的研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做法。本文通过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核算与关键源区识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评估以及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未来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主要建议如下:(1)编制我国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路线图;(2)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优化研究;(3)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评估技术体系研究;(4)开展构建"萝卜+大棒"的治理政策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4.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目前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从流域水环境状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出发,结合面源污染的特点和研究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调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非点源污染环境影响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点源污染也称面源污染,因其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污染严重,对其治理及管理的难度也较大.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非点源已成为中国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文章中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特点、来源和危害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需求,结合当前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尚不健全、高精度水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不足的问题,以湟水流域为例,基于环境统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包括工业源、城镇生活源、畜禽养殖源等点源与农村生活源、农业种植面源及城市径流面源的全口径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与热点区域。结果表明:湟水流域生活源与农业种植面源已取代工业源成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来源,污染源沿主要河流呈条带状分布,热点区域位于北川河中下游、云谷川河下游和小南川河下游等区域;2015年以来湟水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与污染负荷呈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流域亟需针对性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制定水系带状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首要环境问题,其污染范围广,污染后果严重.理清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域分布规律,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成途径,本文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异规律,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并针对不同区域,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2016—2019年南盘江(华宁段)流域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9年南盘江(华宁段)水环境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总磷超标,原因主要为生活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提出对南盘江(华宁段)进行治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BMPs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有关控制技术及其BMPs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地方特点及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滨岸缓冲带控制技术BMPs体系,主要包括:缓冲带布局,细化设计,施工建设,养护与管理,以及与之配合实施的前置工程性BMPs措施,并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环境功能目标的不同坡度、不同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流域面源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源污染的特征,农药流失、超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规模化养殖、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是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结合面源污染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确定治理技术,如加强对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好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发展循环型农业等,提出了保护与治理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面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分析城市面源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特征,并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下垫面类型特点,建立城市面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及污染负荷预测模拟和迁移规律。所建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可为城市水环境规划、面源控制和管理研究提供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2.
排污权交易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文中通过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的调查和对治理污染的手段和措施的分析,结合排污权交易的优势和特点,探讨排污权交易体系引入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相比较于大型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成本较低的状况为排污权交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分析面源污染具有涉及个体多、发生不确定性强、减排结果监测困难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点源与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的总体框架。同时针对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解决思路,期待着为今后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流域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启动了濑溪河等流域综合治理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探明濑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分布特征是该方案编制的前提.以四川省境内濑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L-THIA(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长期水文影响评价)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地图数据、土壤水文数据以及长时间序列(2009—2014年)逐日降雨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模拟径流量符合水文站监测数据,进而模拟2014—2015年流域内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L-THIA模型模拟得到濑溪河流域径流量约为5.10×108 m3,和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相比,模型模拟相对误差为5%,表明模型模拟质量较好,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结果表明,流域内TP、NH3-N、CODCr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04.10、353.12、5 162.53 t;农业用地对研究区的非点源污染影响最大,林地最小;根据濑溪河水系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16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TP、NH3-N、CODCr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比例相似,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平均负荷强度为3.72 t/km2,TP、NH3-N、CODCr的输出范围分别为(0.08~0.15)(0.14~0.27)(2.19~3.89)t/km2.研究显示,流域非点源污染产生量的估算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揭示为编制濑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欢  陈秀洪  吴琼  罗娜  黄徐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3018-3028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对水环境的胁迫日益突出。基于土地遥感数据、城市排水管网等资料,构建流域—海湾一体化水环境模型,探讨深圳湾流域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雨季COD、NH3-N和TP单位面积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负荷分别为17.21 t/km2与10.21 t/km2、0.17 t/km2与0.69 t/km2、0.04 t/km2与0.07 t/km2;(2)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大雨及以上等级降水较多的5月和8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截排工程集中、下垫面面积较大且坡度较陡的深圳河、大沙河和新洲河流域;(3)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COD、NH3-N和TP浓度可达地表水V类标准的3.7倍、18.2倍和8.5倍;(4)雨季COD、NH3-N和TP浓度高于旱季的区域分别超过深圳湾总面积的40%、60%和65%。  相似文献   

15.
以保定市城区水系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16日公布的黑臭水体河流中的黄花沟14.4公里的黑臭水体段为参考进行了勘查、取样与COD实验工作,重点从河水不同位置COD的变化角度对黄花沟水体、两岸环境、河道状态以及污染段的点源与面源污染因素等进行概述与浅析,以整体角度概括了以污染累积为主的污染原因,而应对此类河流污染,实施河道修复、生态修复、点源与非点源的控制等多方面的治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联合应用流域水文非点源AnnAGNPS模型和水库水质CE-QUAL-W2模型,AnnAGNPS模型输出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将其转化为金盆水库入库浓度作为CE-QUAL-W2模型的输入,对黑河金盆水质进行预测,研究非点源污染对陕西金盆水库水质影响.结果表明,在对水库水质进行预测时,应对洪水期和非洪水期的非点源污染区别对待.非点源污染在洪水期时对金盆水库水质有较大影响,而在非洪水期时非点源污染对水库水质影响不显著.非点源污染对水库纵向和垂向水质影响存在差异性.林地对流域非点源污染削减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武汉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是以九峰山和马鞍山森林公园为基础,整合周边山体、植被等自然资源,建成的具有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森林保护区。针对区内主要为面源污染及源强预测具有定量难、精度低、包容性小等特点,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规划采用遥感数据及现场资料建立环境数据库,划分城镇区及非城镇区建立模型计算污染负荷,最后提出区域水土流失分区控制、生活面源点面结合控制、农业面源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氮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水源保护区,也是长江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区域之一.非点源污染是库区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库区非点源污染状况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估算库区1990~2015年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总量,分析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确定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氮磷污染负荷量在空间上均呈现库区腹地高,库尾次之,库首最低的分布特征;氮磷污染负荷总量在时间上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00年达到最高值,2015年降到最低值;各污染源对氮磷污染负荷量的贡献率按从大到小依此为:土地利用、农村生活以及畜禽养殖;其中,旱地这种土地利用类型是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元谋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谋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自然环境、水质现状、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阐述,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确保饮用水安全提出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