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结合中国人多耕地少的国情,中国面临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土壤环境中能被生物吸收利用的重金属才是衡量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参数.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物有效性的定义以及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因素,讨论了两种常用研究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方法(化学提取法和生物学评价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试验,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铜等的形态与其生物有效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直接可给态对大型蚤的毒性最大,缓冲态次之,惰性态没有表现出毒性作用,反而降低了其它有害形态对大型蚤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4.
根际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及其生长活动显著影响的土壤微域环境,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根际环境影响着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集柘林湾海水养殖区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样品,考察了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生物有效性和形态分布,并分别利用基于总量的Hakanson指数法和基于形态的风险评价指数(RAC)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风险.结果表明,柘林湾海水养殖区大部分位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限值,少数位点Zn和Pb含量超过Ⅰ类限值但低于Ⅱ类限值.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测定浓度(C_(DGT))与间隙水中的浓度(C_(IW))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评估状况基本一致,Zn、Ni和Pb生物可利用性较高.沉积物中Cr、Ni、Zn和Cu以残渣态为主,Cd和Pb以弱酸提取态为主.柘林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存在轻度到中度生态危害风险,Cd和Pb生态危害风险较高.沉积物中Cr、Ni、Zn、Cu和Cd的C_(DGT)与其弱酸提取态含量明显正相关,重金属弱酸提取态能较好反映其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重金属污染物的毒理性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了苏州河7个不同断面底泥SEM/AVS的沿程分布及5种同步提取的重金属Cu、Zn、Pb、Cd、Ni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各采样点SEM/AVS比值均在0.17~079范围内,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毒理性,但上游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普遍低于下游河段;底泥中与挥发性硫化物结合较多的重金属有Ni、Zn,Cd却很少与挥发性硫化物结合;重金属Zn在SEM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Zn与SEM/AVS之间负相关性系数高达-0.61916,是影响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然后依次为Ni、Pb、Cu、Cd。藻类实验表明,苏州河的表层底泥(浮泥层)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毒性,且富含某些有利于藻类生长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生物有效性的概念以及生物有效性的主要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萃取技术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土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采用逐级提取法对江苏某油区5个已污染的碱性土壤中的Pb、Cd、As、Cr的金属赋存形态和在其上生长的植物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除总Cd外,其他3种金属对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类型不同,使莎草的生物有效性有较大差异,与对照点相比,除总Cr外,其它3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明显降低金属赋存形态也有不同,其中Pb和Cr以铁锰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As以铁锰结合态、残渣态和有机质结合态为主,Cd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射击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采集某射击场土壤和植物样品,对重金属和P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射击场表层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Pb、Cu、Hg、Sb污染并呈不均匀的斑块状分布,Pb、Cu、Sb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射击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垂直迁移和侧向迁移.射击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轻武器射击的弹头,具有Pb、Cu、Sb3种元素组合污染的特征.残留在土壤中的含铅弹头,有约2%~7%的Pb已进入土壤.该射击场土壤中不同形态的Pb含量大小顺序为:碳酸盐结合态(Carb-Pb)>残渣态(Resid-Pb)>有机结合态(Org-P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e/Mn-Pb)>可交换态(Exch-Pb),土壤中Pb主要以生物有效性低的形态存在,总铅的生物有效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射击场表层植被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受到铅弹污染的影响,其Pb含量为对照样的16倍,而Hg、As、Sb、Cu含量无显著差异.在射击场碱性钙质土壤中,克氏针茅对土壤总铅的相对富集因子很小,而对可交换态铅有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从吸附动力学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导得静态试验中,重金属离子的泥沙吸附量和水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进而导出重金属离子的泥沙平衡吸附量和水相平衡浓度随泥沙吸附特性、水相初始浓度(泥沙初始吸附量)和泥沙浓度变化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泥沙浓度不影响吸附特性参数如饱和吸附量b,解吸与吸附速率系数之比k及吸附速率系数k1,而水相初始浓度对k1有较大影响;对平衡吸附量而言,泥沙浓度和水相初始浓度均有较大影响,并可从质量守 相似文献
12.
13.
Mao Meizhou Liu Zihui Dong Huiru Liu Jingyi Kathe K. Bertines Minoru Koide Edward D. Goldberg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1991,3(1):109-116
The fluxes of heavy metals and magnetite, a fly-ash component, from coal burning, to sediments of the Kunming Lake in Beijing have increased measurably over the last fifty years. Age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sediment strata through Pb-210 geochronologies. Even with a doubling of coal usage by the year 2000, the anthropogenic metal fluxes will still be less than those recorded in metropolitan Tokyo and U.S. lakes. 相似文献
14.
以菲律宾蛤为指示物种,并利用美国环保署提出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式从人类的角度对中国渤海海域不同地区(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盘锦、锦州湾生态监控区-锦州、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监控区-北戴河、渤海湾生态监控区-天津、黄河口生态监控区-东营、莱州湾生态监控区-莱州以及大连市营城子、鲅鱼圈)的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Cr、Pb、Hg、As的污染状况作出一个系统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几个地区的非致癌污染物Hg风险等级处于Ⅰ级,对于人类不构成任何威胁;致癌污染物Pb的风险等级为Ⅰ级,同样对人类也不构成任何威胁,As的风险等级基本处于Ⅲ级水平,为人类可接受水平,但Cr的风险等级基本处于Ⅴ级等级范围,可能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威胁,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Locomotion behaviors are susceptible to disruption by a broad spectrum of chemicals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es. However, no systematic testing of locomotion behavior defects induced by metal exposure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e model organism of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n this study, the acute toxicity from heavy metal exposure on the locomotion behaviors was analyzed in nematodes. Endpoints of head thrash, body bend, forward turn, backward turn, and Omega/U turn were chosen to evaluate the locomotio... 相似文献
17.
18.
以磷灰石-零价铁作为添加物,强化混凝应急处置Cu、Pb污染河道水体,并模拟构建产生沉积物,通过静态释放实验方式,研究了其对沉积物中Cu、Pb释放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磷灰石复合零价铁介入应急混凝处置显著减少了沉积物中Cu、Pb的释放;45 d释放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磷灰石复合零价铁的沉积物中,Cu和Pb从生物有效性高的酸可提取态向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的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投加磷灰石复合零价铁有利于应急混凝处置重金属产生沉积物的稳定,且零价铁掺杂比例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of five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Pearl River in South China, potential toxicity of the heavy metals was assessed using consensus-base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SQGs) method and geo-accumulation (Igeo) index metho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ed the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demonstrating a common trend in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The assessment using the consensus-based SQGs method showed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Cu was the highest, and Cd was the lowest. The evaluation based on mean probable effect concentration (PEC) quotient showed the region was seriously polluted with high toxicity heavy metal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 PEC quotient and the average of Igeo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26 (n = 23, P < 0.01). In conclusion, the consensus-based SQGs and mean PEC quotient are applicable to assess potential toxicity risks of heavy metals in freshwater sediments in the Pearl River. 相似文献
20.
在野外调查与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一点多样混合采样法收集宝鸡市工业区土壤分析样品50个,采用Tessier连续形态分析法对城市土壤重金属Pb、Zn、Cd、Cr、Cu、Sb形态进行分级并使用ICP-OES对其各形态含量进行测定.在对6种重金属活性系数(MF)、迁移系数(MJ)、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及人群健康风险研究的基础上,对重金属地球化学形态分布、迁移能力、生物活性与环境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宝鸡工业区城市土壤重金属Zn、Cd、Cr、Cu、Sb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而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在各形态含量所占百分比中,重金属Cr可交换态含量最低.化学形态分析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整体迁移的顺序为:Pb(77.60%)Zn(47.36%)Cu(35.86%)Cd(30.91%)Sb(16.46%)Cr(11.31%);土壤Pb(MF=35.77%)的生物活性最强,Cd(MJ=0.091)的迁移能力最大.城市土壤重金属Cd和Cr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处于中低等水平,但Cr对儿童将产生较大的非致癌风险.而重金属Pb对儿童和成人均产生非常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和中等程度的致癌风险,可见,重金属Pb是宝鸡市城市土壤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与健康风险因子.重金属Pb、Zn、Cd、Cr、Cu、Sb工业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的来源和城市儿童高铅血症的检出率说明宝鸡工业区重金属的干湿尘降污染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