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国内外20种护耳器对石油钻井噪声的防护效果。首先在隔声室内模拟石油钻井工人接触的噪声环境,声级达103dB(A)。采用护耳器主观测量方法对每种护耳器进行噪声防护效果测量,并筛选出噪声防护效果明显的几种护耳器。 相似文献
2.
1、前言 通常对护耳器声衰减量的描述是采用每个频带声压级,或用频带声压级的平均值,而不是用一个简单的单值来衡量的。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符合戴护耳器时所处的噪声频谱状态。但是,由于近年来,对护耳器的测量所使用声源(测量信号)与过去不同,现已发展用1/3倍频程滤波器后的粉红噪声为声源。这样就接近了实际佩带护耳器 相似文献
3.
4.
5.
肖健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8(5):74-78
研究表明: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低于实验室值,其原因是护耳器的实验室测量条件较为严格。工人在现场实际使用护耳器时,未能同实验室中的受试者一样佩戴护耳器,因而获得的护耳器声衰减比实验室所测得的值低。另一方面,在8小时强噪声环境中工作期间,未自始至终佩戴护耳器,则也达不到预期的保护听力的效果。笔者还综合分析和评述了护耳器现场使用时实际声衰减值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8(5):68-73
简要介绍了最新护耳器声衰减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量,利用其方法对美国现今使用的耳塞进行了计算。对本文所涉及的3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评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9.
通风设施防护效果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5):63-66
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毒危害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而通风设施是预防和控制尘毒危害的重要工程防护措施。阐述了通风设施在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方面的作用,对我国企业现行的新风量、全面通风量、通风换气次数和职业接触限值等通风设施防护效果评价指标、国外普遍采用的控制风速防护效果评价指标以及目前有些机构使用的捕集效率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新风量、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我国需建立健全通风设施防护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11.
石油野外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GB3869—83标准对江汉油田测量、地震、钻井、井下四类野外作业34名工人、24个工种进行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调查,其结果:测量作业为Ⅰ~Ⅱ级;钻井作业Ⅱ级占5/8,Ⅲ级占1/4;井下作业Ⅲ级占2/3;地震作业Ⅲ、Ⅳ级各占4/9、2/9。说明前两类基本属中等强度劳动,后两类大部分属重强度劳动。 相似文献
12.
谭振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3,3(3):52-56
对18家大中型井下铁矿通风防尘技术措施效果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其结果表明:采取通风防尘技术措施,井下铁矿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粉尘浓度由31.4mg/m~3降到3.4mg/m~3;粉尘合格率由19.6%上升至57.9%。在作业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粉尘危害也不断减轻,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接尘工人矽肺发病工龄由10.67年延长至23.42年;矽肺患者死亡年龄由50.35岁延长至60.25岁。综合防尘前后矽肺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23%与1.65%,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白绍鸣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5(1):55-59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罐区安装监控预警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借鉴一般工业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