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填方路基诱发滑坡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三高速公路K9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及滑坡稳定性的分析,采用不分离接触数值模型模拟边坡的变形破坏,初步揭示了松散覆盖土层上厚度较大的高填方路基是诱发滑坡的内在机理。该类型滑坡的产生是由于路基堆载使坡体产生垂直方向的压缩变形,也使坡体向坡脚方向产生一定的挤出变形,最后诱发了推动式滑坡。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天山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以天山地区国道217线(K576+800~K690+000段)公路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现场调查资料与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高寒山区实际地质环境条件的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一区段的危险性评价结果,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研究区进行区划。此评价结果可供今后该段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川藏公路102滑坡群2#滑坡发育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同录  赵剑丽  李萍 《灾害学》2003,18(4):40-45
位于川藏公路的102滑坡群以2^#滑坡的规模最大,在上世纪50年代公路修建初期,该滑坡就有变形的迹象,1991年2^#滑坡整体滑动。该滑坡在强烈的自然营力作用下,对公路仍有潜在危害。本文介绍了该滑坡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威胁着行车人员的生命安全,评估公路滑坡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公路滑坡社会风险评估方法无法考虑不同伤亡人数的年发生概率。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公路滑坡两类影响方式下不同伤亡人数的年发生概率计算方法,两类影响方式分别为运动滑体冲击行进中车辆和运动车辆碰撞已滑落滑体。提出的方法被用于评估香港地区青山公路某滑坡社会风险。首先基于中国香港历史滑坡数据统计获得降雨诱发该滑坡的年发生概率,之后采用经验公式预测该滑坡可能的滑动距离,最后基于全概率理论对两类影响方式下不同伤亡人数的年发生概率分别进行计算,并基于F?N 图对社会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车辆人员的伤亡风险互不相同,运动滑体冲击行进中车辆造成的人员伤亡风险低于运动车辆碰撞已滑落滑体造成的人员伤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巫山收费站滑坡为一老滑坡体,公路线路主要以路堑的形式自滑坡中部穿过,导致老滑坡中级滑块发生变形破坏,虽经多次治理,均以失败告终,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对滑坡成因机制及滑动面判识的准确认识,导致整治工程措施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根治。再次进场整治时,采用了综合勘察手段,经过深入研究,查清了滑坡坡体结构、成因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措施,并顺利实施,据相关监测成果及回访调查,整治工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成昆线乌斯河-普雄为示范路段,以该段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对建筑物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开发dBASE、AutoCAD、Idrisi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初步建立了滑坡动态分析系统以实现滑坡特征分析及与环境背景的映射分析,从中揭示出示范段内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为开展滑坡致灾预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滑坡识别主要通过遥感目视解译和人机交互识别,存在耗时费力、主观性强和提取精度低等问题。文中以福建省某公路为实验区,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闽东南山区公路滑坡快速识别方法。包括采用亚米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对色调、地形、光谱、植被指数和纹理等滑坡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确立了适用于东南山区公路的多维多尺度滑坡分类识别规则;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分类工具与多维多尺度特征筛选集相结合构建了公路滑坡识别模型,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色调尺度上对滑坡进行初步识别;最后经由坡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筛选集对初步识别的滑坡区域进一步的分割提取,从而对山区公路滑坡空间分布实行精准识别。经实验验证,文中方法所得滑坡识别的平均精度达到85.73%,且滑体提取形态特征完整,可清晰地展现出滑体的“舌”、“簸箕”状形态,亦可清晰辨别滑体的滑壁与堆积体。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植被发育区的山区交通线路的滑坡识别与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藏东南妥坝3^#堆积体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西部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而公路沿线滑坡灾害也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工程治理.基于藏东南妥坝3#滑坡的现场勘察、测试及室内试验,通过工程地质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敏感性分析、模拟开挖等多种方法,对该滑坡各种特征、成因及其稳定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体物质为多层堆积碎石土,滑带位于相对软弱的角砾土或粘性土含量较大的碎石土中;其运动特征为间隙性的牵引式低速滑动;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地下水位、坡脚开挖等是影响滑坡稳定安全的敏感因素;区域构造、地形及地层特征是滑坡发生的环境因素.滑坡成因为:坡脚开挖、河流侧蚀使临空面增大,改变了滑坡体的边界及荷载状态,坡体前缘应力集中,使边坡在重力的作用下失稳滑移,牵动坡体后部移动.高强度降水、季节性冻土融化造成坡体内地下水富集,含水范围扩大,地下水位抬升,增加了滑体的重量,软化滑带土层,降低了滑动面(带)的抗滑力,加剧了滑坡的形成和解体.  相似文献   

9.
浪卡子至洛朴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 km。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鹅理环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坍岸(水毁)等,各类地质灾害影响公路总长7 248m,其中泥石流42条,滑坡l处,坍岸(水毁)12处。各类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针片这些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公路的等级要求,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安  彭振斌  杨坪  左文贵 《灾害学》2006,21(1):59-63
西藏浪卡子至洛扎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km,集交通、外交、军事于一体。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孕育了良好的条件。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坍岸等,各类地质灾害影响公路总长7248m,其中泥石流42条,滑坡1处,坍岸12处。各类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公路的等级要求,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受连续强降雨及江水冲刷坡脚的影响,2018 年 7 月 12 日舟曲县江顶崖发生大型滑坡。为研究该滑坡的成因及其破坏机制,首先采用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和无人机航拍等方法初步确定滑坡范围及岩土体分布特征等因素,其次结合钻探、物探、室内试验等研究手段查明滑体土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该滑坡的失稳特征及其复活机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江顶崖大型滑坡为南峪滑坡群中江顶崖老滑坡的复活体,总体积近 400 万方,属大型滑坡灾害,该滑坡分为主滑坡堆积区、滑坡侧壁区和滑坡后壁区;(2)不利的地形地貌条件、软弱岩土体组合、强烈的构造运动、降雨的入渗和江水冲刷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连续强降雨是决定性因素;(3)江顶崖大型滑坡同时具有推移式和牵引式滑坡的特点,滑坡中后部以推移式变形为主,坡体临江前缘以牵引式滑塌为主;(4)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仍有失稳风险,需要进行加固治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类似大型滑坡的成因机制研究及其预警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雨量值无法有效刻画及聚类算法难以适用地质地貌较复杂的大范围滑坡危险程度评估模型建立等问题,采用UM-Chameleon算法建立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估模型,并对延安宝塔区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评估结果与实际一致,体现出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整体特点,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及研究区适用范围的宽广性;其滑坡预测成功率比M-Chameleon算法高,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刻画雨量值,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滑坡危险性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秦岭山区某路基沉陷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路基坍塌是秦岭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以108国道K1561+250段路基沉陷为例,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段路基的沉陷与地下水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在考虑暴雨对坡体影响的基础上,对该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评价.以此为依据,确定了锚固工程辅以排水的整治方案,并按工程要求进行了整治设计,经工程整治后检验,该方案起到了稳固坡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尼公路聂友段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特殊,滑坡、崩塌、泥石流和雪崩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具有群发性、频发性、周期性,并形成灾害链,公路病害十分发育。通过对中尼公路聂友段沿线实地考察、勘测,并根据典型灾害的成灾特征和危害方式,提出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其中康山桥雪崩采用明硐加挡墙的方案,樟藏布泥石流和707#滑坡采用修建索桥的方案,扎木拉滑坡崩塌体采用改线加明硐的方案,确保了中尼公路的畅通,而且对西藏其他类似地区也将具有重要的引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云南虎跳峡"滑石板"岩质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0月28日云南虎跳峡左岸发生“滑石板”顺层岩质滑坡。滑坡体呈不规则菱形,长800多m、宽250m、厚30多m,体积不小于500万m^3,高速下滑300多m入金沙江,并堵江成坝。通过详细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对比分析,发现该段斜坡系由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内层为原生节理的层状结构,外层为节理裂隙化松散结构。揭示了虎跳峡滑石地段斜坡发生滑坡的复杂成因机制,认为该滑坡是在玉龙-哈巴雪山断块强烈隆升背景下,地震、降雨和深切峡谷的强卸荷改造等地球内、外部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对该段斜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将来还可能再次发生类似岩质顺层滑坡,其周期长短则受内外动力的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6.
阿尔及利亚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第三系泥灰岩广泛分布,该套地层风化作用强烈,节理裂隙极为发育,质地极软,具有遇水后快速膨胀软化,失水后崩解的不良特性,造成公路边坡工程建设中出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依托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承建多条高速公路工程,开展泥灰岩的矿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膨胀性及崩解性试验研究,分析泥灰岩的风化、水理特征及其相关性。进一步对第三系泥灰岩公路边坡工程破坏的机理分析,并提出泥灰岩公路边坡防护技术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断裂构造是地球应力的外部表现。断裂构造的识别对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LOS影像,结合地形图,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构造及水系特征等,建立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实地验证,该研究区内存在断裂构造100余条,北西方向断裂为区域性断裂。  相似文献   

18.
滑坡是常见的公路边坡病害之一,如何经济、合理、有效地选择滑坡治理方案十分重要。本文从滑坡整治基本原则出发,介绍了广惠高速公路某古滑体边坡治理的两种方案———抗滑桩方案和预应力锚索方案,介绍了这两种方案各自的发展现状、施工工艺和优缺点,通过比较选择了预应力锚索方案。最后提出了在滑坡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十堰地区因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的复杂性及强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部触发因素,目前发育的滑坡等地质灾害越来越多。本文将以谷竹高速公路某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钻探、室内试验及物探等多种综合手段,对该滑坡的成因机理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同类滑坡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路滑坡灾害链式反应阶段性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保成  王亮  牟顺 《灾害学》2011,26(2):54-58
为了对公路滑坡的发育阶段做出准确判别,研究了公路滑坡灾害发育的链式反应机理,将滑坡的发育阶段划分为3个阶段。采用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技术手段,从发育阶段的表现特征中选定了滑坡识别的相关因素集和评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公路滑坡灾害的发育阶段进行了识别,并在陕南公路滑坡调查中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