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灾害学》2016,(1)
震陷是导致地基失效的主要震害形式之一,选取天津滨海三个典型吹填场地,开展循环荷载下吹填土震陷特性研究,建立吹填软土震陷量计算模型;依据分层总和法提出了吹填场地震陷评价方法,并给出震陷等级划分标准,进行了吹填场地软土震陷评价方法研究。利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天津滨海吹填场地进行了50年超越概率10%和2%地震影响下的震陷评价和分区。研究结果可为场地地基处理、土地规划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吹填土含泥量大、含水率大、渗透性差、零承载力,常规地基处理工法无法开展,地基处理面临诸多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复式负压固结技术,该技术包括3道工序:改性真空预压、电渗降水和强夯动力固结。改性真空预压使地基得到初步固结,具备一定强度,为后序工作做准备;电渗降水可有效降低夯前地下水位和土体含水率,并促进夯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电渗降水和强夯动力固结多遍耦合,共同对吹填土进行地基加固。现场开展了复式负压固结技术工艺试验、土性试验和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应用于吹填泥的地基处理,改性真空预压可快速提高承载力,电渗法可迅速降低地下水位,有效避免强夯时"弹簧土"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最佳夯击能。复式负压固结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新吹填软土地基。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区盾构法隧道变形主要包括纵向不均匀沉降和横向收敛变形。当纵向沉降累计变形、不均匀变形坡度以及变形速率等达到一定程度,横向水平直径相对标准圆变化量超过一定数值,就会引起隧道结构受力的安全问题。上海地铁自1995年1号线开通后,针对地下线路每年2次沉降监测,高架区间每年1次沉降监测,自2011年全路网地下隧道每年1次横向收敛监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测数据。对上海地铁隧道近25年的变形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原因及典型特征。对四种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对比,总结横向收敛变形的特征。可为类似软土地质条件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设计、施工及运营期维护保障提供参考,减小结构破坏风险,保障城市地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填砂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产生破环的情况,建立起能反映填砂路堤不均匀沉降对沥青路面结构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不均匀沉降量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不同路面结构层次组合对填砂路堤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根据研究成果提出,实际工程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填砂路堤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在保证路表弯沉、道路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选用模量较低的基层材料;随着底基层厚度的增加,基层底面水平向附加拉应力减小,故在实际施工中可适当增大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土地基堆载吹填淤泥并同步真空预压加固技术,考虑吹填淤泥的堆载作用在吹填时线性增长、在同步抽真空预压时指数形非线性衰减的变化过程,考虑地基附加应力沿深度的抛物线形非线性衰减变化、以及竖向排水体施工引起的涂抹效应,基于等应变假设,推导了软土地基在径竖向同时固结时任意点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的显式解析解答。运用该解答对某工程现场试验中软土地基的固结过程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所提出的解答,可以得到与实测固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一致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解答的适用性·同时也发现水平向渗透系数是决定计算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型固化技术对高含水率吹填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三轴流变仪,考虑干湿循环次数、围压和初始静偏应力等因素研究其对吹填固化轻质土蠕变变形和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吹填固化轻质土具有密度小、质量轻及强度高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围压可有效缓解吹填固化轻质土的蠕变变形,而初始静偏应力对其影响较小,前7 次干湿循环对土体破坏应力的影响最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抗剪强度指标c、φ 值均随初始静偏应力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而后逐渐稳定的趋势,且前7 次干湿循环,二者均呈指数函数降低;7 次以后,变化均较小并逐渐稳定。基于c、φ 值与时间关系曲线,分别构建了不同偏应力作用下吹填固化轻质土c、φ 值的预测公式。根据蠕变曲线发展态势,通过回归分析,引入围压、初始静偏应力和干湿循环次数等因素,建立了吹填固化轻质土蠕变变形预测模型,并验证了其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场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大规模平山填沟造地工程为背景,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定量分析新型挖填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以场地地球物理勘测和压实黄土室内动三轴试验为基础,构建考虑场地横向不均匀性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给出场地填方厚度、挖填交界面和土层参数对场地挖方区、填土区和界面区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而大厚度覆盖层对地震波能量传递有抑制作用;填方土层压实参数影响填方区地震动放大范围;挖填界面的平均坡度和界面阻抗对平面内地震波场折射和反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大规模挖填场地地震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施工期的安全稳定性控制标准常采用规范法,但单一利用规范法判断软土地基在施工期的安全性缺乏理论依据,因为软土地基的安全性受软土本身性质、软土层厚度和施工加载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在某个实际工程中,埋设了现场监测设备,利用现场沉降与侧向位移监测数据,采用规范法和拐点法详细地分析了经过处理后的湿地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分级加载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湿地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分级加载过程中是稳定的,与工程实际相符,为今后类似工程采用规范法控制软土地基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浊度水的动态沉积原理,堆场疏浚泥被划分为清水层、浑水层和底部淤积层,考虑吹填中疏浚泥泥量、水量的动平衡,建立堆场疏浚泥动态沉积计算模型,预测施工期泥面、浑液面及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所需的围埝高度、沉积区面积及存储容积。通过算例分析泥浆初始颗粒浓度、吹填流量与浑液面沉速对围埝高度、沉积区面积及存储容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吹填流量、浑液面沉速对沉积区面积的影响较大,而泥浆初始颗粒浓度对沉积区面积的影响很小;围埝高度与吹填流量无关,而泥浆初始颗粒浓度、浑液面沉速对围埝高度的影响较大;吹填流量对沉积区存储容积的影响最大,浑液面沉速的影响次之,而泥浆初始颗粒浓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以深厚软土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对邻近浅基础房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房屋长期沉降,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通过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化,判断房屋安全性。结果表明:(1)房屋长期沉降由地连墙成槽土体损失、超孔压消散土体固结和土骨架蠕变引起的,其沉降是长期的;(2)房屋的沉降主要为工后沉降,施工阶段房屋沉降较小,仅为455 d沉降量的15%,软土变形有较大的滞后性;(3)软土层中地连墙施工引起的房屋沉降,在施工阶段采用HS硬化土模型,工后采用SSC蠕变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4)剪应力最大值主要集中在沉降较大部位附近,部分横墙剪应力超过砂浆抗剪强度,需要对相应墙体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裂缝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东  苏刚 《灾害学》1998,13(3):33-37
在分析总结西安地裂缝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对西安地裂缝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从土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西安市区超采地下承压水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是西安地裂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故认为只有通过对地下承压水的合理开采,控制西安市区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才是减缓西安地裂缝活动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时沉降控制严格,风险较大。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保健村民房建筑群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区的范围和沉降量进行理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对该范围内民房进行分类监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盾构施工对民房建筑群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数值分析能够较好地预测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及沉降量,可用于指导房屋沉降监测;盾构施工控制不当使得地表产生不均匀沉降、民房发生倾斜和裂缝等问题,通过控制支护压力、调整施工速度和壁后注浆等施工参数,并及时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民房建筑群时沉降控制严格,风险较大。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线大直径泥水盾构下穿保健村民房建筑群为背景,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盾构施工主要影响区的范围和沉降量进行理论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对该范围内民房进行分类监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盾构施工对民房建筑群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数值分析能够较好地预测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及沉降量,可用于指导房屋沉降监测;盾构施工控制不当使得地表产生不均匀沉降、民房发生倾斜和裂缝等问题,通过控制支护压力、调整施工速度和壁后注浆等施工参数,并及时对地层进行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软土地区,投入运营的地铁盾构隧道会因各种原因产生长期沉降,构成影响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的关键问题,而地铁荷载被认为是影响隧道长期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此,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为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土层-隧道-道床的三维模型,采用人工数定激励函数来模拟地铁列车荷载,通过编写FISH语言施加动载,在不考虑及考虑地下水影响两种工况下,分别进行动力计算及动力流-固耦合计算,最后结合经验拟合模型计算出长期沉降量,分析了列车荷载对隧道及周围软土长期沉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珠海市地表沉降s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通过PSInSAR技术对2017-2019年55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CORS站设置连续观测水准点的方法对获取的沉降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成果间的相关系数R 2为0.6420,RMSE为3.8114mm/y,珠海市明显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栏港经济区,鸡啼门河道两侧和白蕉镇,以及横琴新区,调查发现沉降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填海造陆及未固结软土下沉,其中由于工程建设导致的沉降占总沉降面积的8.74%,填海造成的沉降占17.75%,由于未固结软土下沉导致的沉降占73.51%。研究结果可为珠海市的城市建设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众多预测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地表位移的经验方法中,Peck提出的高斯方程是最简便,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由于这一公式的提出是基于有限地区的实测资料,在应用前应先进行基于当地实测资料的验证工作。根据长沙市地铁开挖的实际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即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对Peck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出了适用于长沙地区的Peck公式。工程实践表明,修正的Peck公式对长沙地区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了发生在胶东及其北部沿海的12个有感地震的32条等震线数据,拟合出胶东及其北部沿海的地震烈度衰减公式I=3. 308+0. 871M-0. 790 ln(R+1) .σ_1=0. 471并且对研究区烈度衰减公式与山东及其邻区、鲁南地区的烈度衰减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此公式可以在胶东及北部沿海地区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及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和公路路基填筑,实现"绿色施工"和"变废为宝"。近年来,随着吹填筑路技术的运用,粉煤灰也被用作外掺剂同吹填砂一起混合填筑路基,但对此类人工复合土的力学特性研究还不够深入。为进一步提高吹填砂粉煤灰路基安全性和粉煤灰的利用效率,结合哈尔滨松花江防洪大道吹填砂粉煤灰筑路工程需要,基于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合比吹填砂粉煤灰复合路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对包括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破坏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最佳灰砂比为1∶9,为实际吹填筑路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预测基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采用3种方法计算坑外地表、周边建筑的沉降量:一是参考上海地区统计经验,由围护结构侧移估算沉降;二是参考台北地区统计经验,由基坑参数直接计算沉降;三是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土体、基坑的三维模型,来模拟施工过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使周边建筑产生了一些沉降和倾斜;上述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基于上海地区的统计经验公式和基于台北地区经验的简化预测公式不适于本地区,而采用有限元模拟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该工程的实测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GU型号粉末固化剂对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吹填泥浆进行固化,对固化后的吹填泥浆固化土进行不同围压下的蠕变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固化土蠕变历时曲线整体态势与一般结构性软土相似,但又有明显特征,其瞬时变形较大,衰减过程很短;蠕变等时曲线均存在明显拐点,拐点前后曲线刚度发生变化,表明固化土具有较强结构性且此点对应的应力为结构屈服应力。此外,t=0h的等时曲线离散性较强,其他时间点曲线具有明显一致性,表现出固化土结构性材料的特点。基于蠕变等时曲线,结合应力-应变的双曲线关系,引入时间参量t,建立了能够反映泥浆固化土蠕变特征的预测公式。同时,利用蠕变等时曲线,构建了泥浆固化土长期强度预测关系式,并求得固化土长期抗剪强度指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