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学》2019,(3)
针对我国高温热浪灾害处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整体性治理和自组织理论,构建高温热浪应急管理的全维度结构模型,构建一个多层级、跨部门、全流程的处置平台,探索应急管理的协同联动机制;系统梳理分阶段、多尺度的应急处置和全流程、多系统的风险控制,以此揭示平台的时空运行序列。基于现行行政体制,通过信息传递网络串联多元应急力量,实现全流程跨区域联防和多部门协同的统一,为提升区域高温热浪的综合防范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涛  吴丽萍 《灾害学》2011,26(3):139-144
在界定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内涵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识别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应急联动组织机构、应急联动法律法规、应急物资协同调配、应急队伍协同调配、应急预案动态协同、应急信息实时沟通、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灾害特征和区域合作基础。同时,运用ISM技术,确定区域应急联动9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性,计算和分解可达性矩阵,绘制4级递阶有向图,得出区域应急联动影响因素的内在层次性,即划分出"基础层"、"过渡层"和"直接层",为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按照我国应急响应机制,某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灾害后果不同需要启动不同的预案体系。通过灾害后果的系统分析,研究了预案体系的启动机制,梳理了预案体系的演化模式,从演化时间维度建立了预案体系点、链、网3种启动模式,并系统分析了各启动模式及其相应的结构特征。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预案体系的3种启动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预案体系的合理启动,提高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有效性,为应急预案体系的启动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2019,(1)
纵览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宏观层面仍较集中于"一案三制",微观层面则较偏好于用不同方法分析不同行业的应急管理问题,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理论与思想创新研究较少。为了能给应急管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凸显应急管理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从时间和资源维度,以高效预防、及时应对、有序恢复三个过程为着力点,通过界定应急管理系统相关要素,设定不同类型灾害中个体和政府部门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引入保护行动决策模型(PADM)和国民经济集成动员(NEIM)模型及思想,分析其对应急管理全过程的作用和影响,并以此构建响应行动与动员预案实施模型;最后综合三阶段特征构建灾害应急管理全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及展望——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羽  温家洪  景垠娜 《灾害学》2010,25(1):112-118
应急预案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起到迅速反应的作用,因此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还存在着预案格式雷同、脱离部门实际、分级体系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不同预案间接洽性不够、预案建设数量质量不够、缺乏后续管理等种种问题。分析了国内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并探讨了对应急预案体系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永领  夏保成  吴晓涛 《灾害学》2013,(1):146-149,159
应急预案的外部保障是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评价应急预案运行保障是优化完善应急预案的运行基础、提高应急预案可行性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应急预案对应的灾害情景的基础上,确定在预案适用范围内该灾害情景可能造成的应急需求;构建应急预案运行保障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储备或运行状态;确定应急预案对应的灾害情景对各保障要素的破坏程度;最后建立了应急预案运行保障的评价模型,对应急预案的运行保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20,(3)
我国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实效性不足等问题,在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域中应用性能不高,因此以预案执行实践为基础,重新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灾害应急预案。以实际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突发山体滑坡灾害特点为基础,分析突发灾害应急决策机理。设置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并设定山体滑坡灾害应急响应条件,分别从应急准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以及应急后期处理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内容,最终完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中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动态应急方案探讨。通过实例分析发现,应用设定的应急预案受伤人数大大降低,景区与游客的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降低,解决了现有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应急预案结构性缺陷,实效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九江地区5.7级地震发生后灾区某市政府在应急救灾抢险方面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对灾区政府从启动初动体制到全面展开应急救灾工作的应急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就我国各级政府在灾害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应急预案但没有相应的防灾规划实施细则、灾后受灾应急评估体系不健全、应急避难与应急救灾物资缺少规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灾害防御能力的基本定义与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三个概念定义及其演变特征入手,分析了灾害防御能力与应急管理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灾害防御能力进行定义,并对其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剖析。在功能体系上认为灾害防御能力是多种能力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也是多阶段控制能力的过程。最后对灾害防御能力的特征进行研究,认为灾害防御能力是不同主体能力的合力和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对灾害防御能力基本定义和特征的探讨有助于科学理解灾害风险防御能力的评估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以Multi-agent System理论为基础,从Multi-agent的角度分析了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借助Multi-agent技术的优点,运用黑板理论和模型,对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的信息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信息协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城际灾害应急管理资源协同机制.研究表明:基于Multi-agent的城际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和资源协同机制,能够很好地促进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产生协同效应,提高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的水平,保障城市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平息地震发生后现场的混乱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系统、高质量的决策,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参与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协同决策主体,构建了决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测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属性参数,应用多主体仿真软件进行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仿真,得到了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为度量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提供理了论根据,并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管理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化环境下城市暴雨频发、广发,内涝灾害损失严重,"去城市看海"成为居民口头禅,该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是当前研究热点。针对当前城市内涝应急事件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畅和联动不足等问题,以陕西省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开展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管理研究。基于综合集成思想,采用模块化和流程图方法实现城市内涝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流程化、知识化与可视化,以城市内涝应急应对流程为主线,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绘制组件化应急预案,基于平台进行城市内涝应急研讨和应对情景模拟。通过将城市内涝应急预案转变为可实际操作的应急应对方案,指导城市防洪减灾与应急管理工作。应用实例表明:基于模块化和流程图的应急预案可为城市内涝提供高效的应急管理决策支持,具有可视可信、可重用、人机交互等优点。研究结果可为变化环境下城市内涝应急应对和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城市防洪减灾能力,降低内涝灾害损失,具有较好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07,22(3):F0002-F0002
为了检查《陕西省地震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检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协调、调度和指挥能力及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2007年6月13日,省政府在陕西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首次举行了陕西省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桌面演练,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玉明主持,副省长罗振江坐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19,(3)
山体崩塌突发灾害对旅游景区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全面学习山体崩塌突发灾害信息管理知识,构建有效旅游管理专业应急知识培养体系,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对山体崩塌突发灾害的能力,提高旅游景区安全,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在研究山体崩塌应急灾害信息体系,分析应急信息管理流程和灾害干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建立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架构,并给出事件应急处理决策流程和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构建的建议。实验分析表明,高于97%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该体系可掌握应急知识,该体系可有效进行突发灾害旅游景区山体稳定性分析、监测预警分析和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局对全国重点省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最新评审结果显示,当前预案管理存在体系欠缺、制度混乱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基于应急预案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预案管理过程划为设计期、测试期、推广期、整合期、升级期等5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和管理需求,揭示了预案管理任务在时间维的分布模式,初步构建了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该框架是对预案管理实务的现实思考与梳理,对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和执行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面向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在面临突发灾害情况下,难以迅速确定最佳救援方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决策支持。为此,提出了突发事件应急效能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基于效用聚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效能评估方法。最后,以一个大地震灾害的想定为例,应用提出的应急灾害效能评估方法,对多个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灾害应急任务从非结构化的文本型应急预案中自动化提取出来,提高灾害应急决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利用词共现模型将灾害应急任务从应急预案文本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即利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频繁项集抽取方法,提取应急案例文本中的共现词集,分析解释共现词集与应急任务之间的关系,并将有意义的共现词集作为提取应急任务的规则知识,应用于应急任务的提取中。以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将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主要的应急任务提取出来,较好地满足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应急任务的提取工作。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16,(3)
在分析跨界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特征以及建立跨界水污染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跨界水污染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指标体系,包括跨界水污染事件区域应急联动的协调机构、联合决策、信息互通、队伍协同、物资共享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跨界水污染事件案例对所构建的跨界水污染事件区域应急联动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涵盖了跨界水污染事件应急联动的各个方面,而且突出了跨界水污染事件联合处置中的关键问题,能够为跨界水污染事件区域应急联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为跨界水污染区域联动能力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高温热浪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学》2016,(1)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愈加频繁的变化趋势,从风险分析角度提出了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探讨了我国1983-2012年高温热浪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为解决风险评估建模时决策者难以有效评判的情况,构建了犹豫层次分析法(Hesita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H-AHP)和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华东地区6座城市作为承险体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合理构建高温热浪风险指标体系,得到与事实接近的量化评估结果,研究思想和方法途径可为其他气候灾害评估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本文着重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与优势。认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的不是为了预测和估算,而应是当灾害发生时,对已造成的灾情局面做出快速的辅助决策支持。基于此,利用SuperMapObject5.0,Visual Basic6.0,SQL Server2000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以辅助决策、资源快速查询以及生命线管网易损处调查为目的,本文建立了一个局部地区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更突出了为应急管理服务所需的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等信息划分方式;结合已有的震害预测理论和方法,开发了供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的震害预测模块,事先为灾害应急决策提供可能的震害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证明了GIS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有着直观显示、容易操作、辅助准确决策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