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19年7月在天津召开。会议主题:岩土工程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征文内容:岩土的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技术;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与信息化技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特殊土与边坡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岩土工程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岩土工程实录;岩土工程机械设备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8月12日—14日,由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会议以“一带一路战略下岩土力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围绕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环境岩土工程、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特殊土力学特性与工程问题和寒旱区重大工程问题7个主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展示了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大会共征集到论文  相似文献   

3.
正(第二号通知)2019年7月18-21日,中国天津主办单位: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承办单位:天津大学;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天津市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会议主题:岩土工程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征文内容:岩土的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技术;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与信息化技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特殊土与边坡工程;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加筋;岩土工程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岩土工程实录;岩土工程机械设备与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1月2日-4日,南京工业大学)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承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会议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工程灾害灾前预防与综合防范,重点研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中遇到的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常用塑料排水材料及其技术要求和性能;阐述了目前国内塑料排水技术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状况,并就应用塑料排水技术解决岩土工程中的安全、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思路。笔者认为在岩土工程建设中,根据工程场地的地理、地质和生态环境条件,合理采用塑料排水材料,充分应用塑料排水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设施的安全,实现环境岩土工程系统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文中同时介绍了塑料排水带真空和堆载预压地基固结渗透量的计算方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问题已成为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主办,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11月2日-4日在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昌一攀枝花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环境及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的分析研究,选择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岩性组合和高填深挖等10个子因子,从地质体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工程活动强度和地质灾害等4方面建立了公路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公路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荷载下路基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列车、地铁和轻轨等快速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既有铁路列车提速,列车高速运行引起的地基振动、永久变形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土动力学和岩土工程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动力响应的理论研究、现场测试、土的动力特性以及地基土的永久变形研究进行评述,分析和总结了目前轨道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天津市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将于2019年7月18-21日在天津召开。一、会议主题与内容主题:岩土工程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具体议题包括:岩土的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技术;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与信息化技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特殊土与边坡工程;环境岩  相似文献   

10.
(2018年11月2日-4日,南京工业大学)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承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会议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工程灾害灾前预防与综合防范,重点研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中遇到的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5年的自然灾害数据,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主要的灾害类型,然后从时间维度分析自然灾害发展趋势,最后从空间维度分析灾害的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洪水、风暴和地震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水是最主要的致灾因子;(2)以1970年为节点,1970年以后沿线国家的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逐渐增加、经济损失激增,但伤亡人数明显减少;(3)东南亚片区和南亚片区的灾害发生频次最高,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沿海及沿地震带的区域;(4)灾害的影响程度与承灾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灾害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是蒙古。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摸清"一带一路"自然灾害状况、共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保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顺利推进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库工程的建设运营,显著地改变了区域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也改变了沿线应力场强度与分布状态,相伴产生了沿线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三原西郊水库引发塌岸为例论述了不同水库诱发岸坡稳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藏工程走廊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加之青藏高原强烈的太阳辐射及大气透明度高,导致廊内路基工程存在显著的"阴阳坡"效应。在阴阳坡热效应作用下,路基阳坡路肩沉降变形普遍大于阴坡路肩,由此引发包括路基倾斜、边坡滑塌、纵向裂缝等一系列路基路面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路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大幅增加了工程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针对这一问题,从青藏工程走廊阴阳坡效应的成因、阴阳坡效应作用下路基体冻融过程及地基温度场分布、路基的横向差异沉降变形、阴阳坡效应相关路基路面病害以及防控措施5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目前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现状,并结合阴阳坡效应的量化研究、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等方面就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青藏工程走廊内路基工程的建设与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三峡库区忠县-方斗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构造、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8个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因子状态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应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再者,利用迭代自组织聚类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区划;最后,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的吻合度高、评价结果可靠、评价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水的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五个等级。建立的评价方法从权重确定和等级划分方面完善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理论体系,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论坛将于2020年在古都开封举行。本次论坛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为主题,征文范围有:(1)城市建设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2)自然灾害区域环境岩土工程问题;(3)垃圾填埋场环境岩土工程问题;(4)地下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5)污染土修复技术;(6)微生物岩土体加固技术;(7)环境振动与控制;(8)环境岩土工程相关试验与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涉及约65个国家(含中国),总人口约44亿,年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和28.6%。然而,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是地震灾害频发区域,地震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因此,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尤其是加强防震减灾各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8.0级地震,这三次地震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震后中国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形式组织中国公民撤离。这三次震后撤侨事件在国际和国内社会引起热议,当整个社会、网络、世界都在感叹"中国速度"、"中国崛起"、"大国责任"等观点时,引发我们关注的是:当国外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祖国首要关心的是震区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引发了一个思考:当下全国都在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如果此时在"一带一路"沿线某个国家发生破坏性地震,我们的国家将首先关注着什么?又会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7.
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砻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形变化急剧,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生态环境脆弱.加之,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使得流域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日趋严重.通过对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的考察和最新地质灾害信息的分析,归纳了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对流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特别是对崩滑灾害体结构和基岩斜坡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对水在地质灾害中的作用引入了岩土层水理性质的分析;论述了影响灾害发生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雅砻江流域的地质灾害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21,(3)
云南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及隐患点34 408处,其中滑坡24 044处,崩塌4 054处,泥石流4 784处。在高原山区复杂而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局地暴雨、地震和河流侵蚀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诱发因素,但人类工程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常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经过多因素综合分析,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受地质环境条件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特征及规律的控制,地质灾害的形成规律主要为:沿特定的地形地貌呈带状发育、受散裂及易滑岩土体和构造控制形成高发区带、动态起伏与降雨同步、与地震烈度成正比的放射状衰减规律等。指出依据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是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第十二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将于2016年8月12日~18日在甘肃兰州召开。会议主题: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新方法,包括:(1)岩土本构模型与参数研究;(2)岩土工程重大工程实例;(3)岩土试验与测试技术;(4)环境岩土工程;(5)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6)特殊土的力学特性与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揭示重大自然灾害及灾害链的孕育、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分析致灾成因机理,提高重大自然灾害防范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应急能力"。其中,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生态环境灾害等)及其诱发的工程灾害,其形成机理与防灾减灾对策所涉及的重大科学问题,亟需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和多灾种协同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