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雨涝灾害时空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插补完整的近500年旱涝等级序列和近40年实测降水资料,分别制定了历史时期和观测时期雨涝分级标准。建立了五省一市18个站的雨涝序列。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雨涝分布时空特征,并对典型雨涝年的成因及灾情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后作出90年代雨涝趋势预测,为沿海的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东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影响综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海平面灾害综合评估因子指标体系,引入了抗灾能力指数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综合评估模型,并以广东省沿海地区为例进行了海平面上升影响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由于模型中考虑了抗灾能力指数,变被支评估为主动评估,使海岸灾害风险等级的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评估结构可用于指导宏观抗灾,救灾,减灾等活动,该模型已用于广东海平面的地理信息系统(光盘)。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及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中国沿海地区近40年或更长时期主导灾害的资料分析其时空特征,特别是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综合灾害灾次图的分析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共有3个灾害多发中心,最后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6个灾害类型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地区灾害带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1949~1990军我国灾害经济损失分区分析,得出我国沿海地区受灾最为严重;沿海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较高,所以应将减灾的重点放在沿海地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江苏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及其灾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苏海岸是全国潮滩最集中分布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1/4,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是全国少数几个受海平面上升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初步估算,21世纪前半期该地区不同岸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可能达到4.5~9.5mm/a,约为同期全球平均上升速率的2~3倍。其灾害性影响主要集中在:①造成堤外潮滩湿地资源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因直接淹没、侵蚀加剧和淤涨减缓造成的潮滩损失面积将超过5×104hm2,湿地损失面积达2.4×104hm2;②降低海堤防御标准、危及海堤自身和受保护地区安全,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该地区现有海堤防御标准将由现状50~100年一遇降为20~50年一遇;遇50年一遇风暴高潮位,全区受潮水漫溢的海堤长度将比现状增加173km以上,占海堤总长的1/4;③阻碍低洼地的洪水排泄、加剧洪涝灾害损失,相对海平面上升40cm,苏北里下河和苏南太湖湖东两片洼地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可能分别下降约25%和20%,若两洼地分别重现1991年型和1954年型洪水,则因海平面上升增加的受淹面积将超过4×104hm2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沿海城市较多,分布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该文开展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汽变化以及变化是否存在空间差异的分析。基于CMONOC中国沿海地区的GNSS水汽时间序列,综合厄尔尼诺事件(IEP、ICP)指数,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方法,从频域和时域开展GNSS水汽时序变化分析,分析东部型与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沿海地区水汽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GNSS水汽异常值的出现与相应时段的厄尔尼诺事件存在对应。东部型厄尔尼诺(IEP)与大部分GNSS站点水汽的相关性为正相关;中部型指数(ICP)与GNSS站点水汽的相关性为负相关。厄尔尼诺事件对水汽变化周期的影响,日周期变化较小,在5 d和10 d周期,东部型厄尔尼诺与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的水汽周期小于正常时段的水汽周期。 相似文献
8.
9.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3)
风力发电结构在地震情况下易发生整体倾覆、塔筒弯折等破坏。若同时考虑风荷载作用,则结构破坏风险增加。采用APDL命令流建立某沿海风电场1.5 MW级风电结构的"叶轮-塔筒-桩基"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单桩刚度折减,计算不同液化情况下的风电结构自振特性及结构地震响应。采用实测地震波和基于自回归法模拟获得的风速时程,计算风电结构在地震荷载单独作用以及地震荷载和风荷载共同作用两种情况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液化程度的加深,轮毂水平位移和最不利单桩内力逐渐增大,在中等液化情况下塔筒底部应力出现最大值。考虑风荷载后,轮毂水平位移、塔底应力和最不利单桩内力均有所增加,其中背风面塔底应力和最不利单桩内力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房屋抗风情况调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浙江省沿海地区的农村房屋抗风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了被破坏房屋的主要结构特点。在对现有房屋的统计中发现相对不富裕地区高达60%以上的房屋属于抗风能力差和较差的,而一些比较富裕且受过台风袭击有过惨痛教训地区的房屋抗风能力差和较差的仅在20%以下。进一步研究发现抗风能力较好的房屋大都是建造年代不久,多为混凝土现浇板屋盖,上部多为框架或砖混结构,而抗风能力较差和差的大都为建造年代已久,多为小青瓦屋面,上部结构多为砖木结构或构造措施较差的砖混结构。同时对当地村民传统的"砖头压瓦"防护措施进行理论验算,得出当风速超过台风界限风速时,屋面上的砖头将会飞起,该措施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学报》2016,(5)
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小冰期,也被称为方志时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记录丰富。基于明清文献资料,重建了1368-19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潮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了潮灾的发生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和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潮灾年份上的分布清代较明代更为频繁,月份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于5-9月,且以7月为最,长期趋势总体上呈现缓慢波动上升,小波分析指出潮灾存在长短不一的周期;(2)在空间上,潮灾发生频次和热点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主要发生在苏浙沪一带;(3)潮灾发生与El Nino、太阳活动和蝗灾暴发有较为密切的关联:El Nino和太阳黑子通过影响台风在我国的登陆最终影响潮灾发生,潮灾通过影响水系格局及水文变迁进而影响蝗灾发生,与蝗灾在年份上对应良好;(4)潮灾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沿海经济的发展,民间大多采用筑堤及筑闸坝、防潮墩和围堰等方法来阻挡海潮灾害的侵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沿海地区作为人口积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在台风灾害中遭受的损失往往是惨重和致命的,所以亟待开展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研究。根据1990-2007年的台风灾情资料,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灾情评估模型,并对沿海省市的台风灾害损失及其与致灾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除个别区域外,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都呈下降趋势,但各区域下降的幅度不等,其中浙江省、江苏省和海南省下降幅度较低,均不足10%;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18年间平均台风灾害损失较大;上海市以南各区域台风大风和暴雨的频次多、强度大,灾害损失大。 相似文献
13.
14.
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近1 000 km2的实地调查和7个典型剖面样品的采集,在主要土壤养分种类和环境因子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壤养分特征的空间变异和侵蚀环境的发展态势。得如下结论:(1)研究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对环境因子的综合响应特征体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规律。南线西段的养分含量高于北线的养分含量;(2)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正相关,粘粒含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西南段土壤水分含量高于东北段,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北线土壤含水量最低;(3)在水蚀风蚀交错区的中段,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呈现出土壤养分含量为全区最低;(4)整个区表现为东北段的干旱化程度和土壤粗化现象严重于西南段,而温度的上升则西南段高于东北段,侵蚀环境的演变具有东北段向南扩张和西南段向北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试图通过分析台湾地区与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动力环境、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来探讨台湾强震对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 ,从而分析赣粤闽交界及其沿海地区近期的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6.
胶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是我国目前这一灾害类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事件,已被列入我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进行研究和防治。本文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危害、成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吸收和消化活动断裂、活动盆地、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前兆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它们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确定了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判定标志和原则,综合判定了中期(3~5年)和中短期(1~3年)地震危险区,为地震的短临监测预报跟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沿海地区1~3a强震危险性给出三级层次分析结果。首先分析地震大开势,其次分区研究强震概率增益,最后以华南为例对小层次即潜在震源未来1~3a强震概率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9.
统计了2008-2015年宁沪高速公路上由雾造成的交通事故92起,分析了雾事故与雾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雾事故易发生于秋冬季,而冬季由于路面摩擦系数较低更易出现事故;经过比较,能见度低于100 m的条件下雾事故发生概率较大;早晨6-8时为雾事故发生的高峰期,这与此时段雾发生频率较高及车流量加大有关;宁沪高速的西段为雾事故及雾发生频率较高的路段;分析了雾事故发生时的能见度与湿度、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利用能见度区间,雾日变化特征,摩擦系数及雾站点覆盖率制定了宁沪高速雾危险指数NHFI,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别比较了NHFI,雾日数与雾事故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HFI评价路段危险性要比单纯用雾日数更合理和精确。通过利用数值模式计算每段路的NHFI可以预测宁沪高速危险指数及危险路段分布。 相似文献
20.
承灾体的暴露度水平是影响灾害风险和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历史热带气旋风场、降水、风暴潮和海浪四类致灾因子的网格数据计算重现期表达致灾因子危险性,以沿海县为研究单元,分析1980—2015年中国沿海10 km范围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GDP的变化。基于危险性变化和海岸线变化,研究1980—2015年中国沿海10 km范围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GDP在不同危险性等级下暴露度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总体上风雨综合危险性大于潮浪综合危险性;1980—2015年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暴露度水平在时间范围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承灾体受热带气旋大风、降水的影响大于受风暴潮、海浪的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致灾因子危险性在0.99置信水平下除了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海浪危险性有上升趋势,海南省南部沿海地区海浪危险性有下降趋势,其余地区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由于总体危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因而承灾体量的变化是暴露度水平变化的关键,也是造成中国沿海地区因热带气旋损失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