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综合考量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基于层次分析法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的云模型评价方法。在崩塌形成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选定了6个评价因子,分别为危岩体特征、坡高、坡度、年均降雨量、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人类活动影响距,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依据单因素分级标准计算各评价指标隶属于不同评价级别的云模型数字特征后,由正向高斯云算法和因子权重值计算综合确定度,根据最大确定度得到崩塌灾害危险性级别,最后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云模型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实例验证结果与赤平投影分析法一致,不仅可以考虑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而且能根据综合确定度判断同一危险性级别内不同危岩体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G331国道沿线崩塌灾害发育,破坏性大、处置困难。该文以研究区域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曲率、年平均降雨量、NDVI、岩性、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8个评价指标,通过信息量法揭示评价指标对崩塌灾害的贡献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崩塌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异系数法获取权重系数,并利用ArcGIS平台对评价指标的信息量图层进行加权计算,生成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距道路距离、NDVI、岩性是造成崩塌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危险区面积占比:中危险区>高危险区>极高危险区>低危险区。利用灾害点分布情况对危险性分区结果进行验证,得到8.82%的崩塌发生在高危险区,85.29%的崩塌发生在极高危险区,表明危险性分区结果符合实际,其评价结果对区域风险分析、防灾减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组合赋权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致灾因子及其权重,而目前对于如何确定致灾因子权重值尚无一种公认的方法。针对单一赋权方法的缺陷和一般组合赋权法的不足,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确定致灾因子的主观权重值和客观权重值。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一种新的组合赋权的方法,即利用理想点理论使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与理想点间的差异最小,从而得到综合考虑了主、客观因素的因子权重值。以湖北省鹤峰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例,并依据上述方法得到了致灾因子的权重危险性评价结果。将计算得到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单一赋权方法和一般组合赋权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干流崩塌、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王文俊 《灾害学》2002,17(4):54-59
本文对三峡库区干流(重庆主城区-巫山段,下同)崩滑体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对库区干流崩塌、滑坡进行了危险性分段评价。同时,也计算了重庆市各区县长江干流的崩塌、滑坡危险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公路边坡危险性评估大多侧重于判断危险等级,很少深入研究其中具体危险点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HP-Fuzzy和激光点云数据的公路边坡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该文先根据地质条件将公路边坡划分为若干路段,再采用AHP-Fuzzy评价法对各路段边坡进行整体评估,确定危险边坡;然后利用车载LiDAR系统获取各危险边坡两期激光点云数据,构建DEM模型,并使用色谱分析法对两期模型进行局部评估,找出具体的危险点;最后结合专家意见,定性判断危险路段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重庆市某公路为例,采用新方法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4、8、10号路段危险性较大,易发生滑坡、崩塌灾害,建议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与传统方相比,该方法既能确定危险边坡,又能找出其中的具体危险点,为公路边坡防灾减灾研究开辟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西线调水一期工程滑坡崩塌体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在现有资料和工作深度的基础上,对工程区滑坡崩塌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在整个工程区,库区内崩塌极为发育,滑坡较少;在不同的库区,岸坡的变形呈现出空间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肖玮  田伟平 《灾害学》2021,(1):37-41,59
公路沿线弃渣场的失稳破坏,不仅容易造成其下方道路和河流的堵塞,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快速、准确和批量地评价公路沿线弃渣场危险性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公路沿线弃渣场进行遥感图像识别、无人机拍摄、现场调查及试验,确定了6个弃渣场危险性影响因子,运用物质点法对实体弃渣场进行了多因素多水平的数值模拟,得出各因子对弃...  相似文献   

8.
由于黄土节理密集、裂隙发育,地震在黄土分布区往往诱发大量大规模的崩滑灾害。为了查明咸阳市崩塌体的地震稳定性,采用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咸阳市崩塌地质灾害受构造和地震作用控制,主要发育在黄土陡崖地带,呈带状分布于渭河二级阶地后缘与三级阶地前缘交接处,具有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群发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多集中发生于每年的7-9月份,还具有雨季周期性突发的时间分布特征;经力学分析和"块体平衡理论"计算得知,在50年超越概率2%的情况下,咸阳市区的崩塌体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9.
在最新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的基础上,将模糊概率模型应用于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评价中。在此模型中,评价指标因子包括主要因子泥石流分布密度,次要因子岩石风化程度系数、断裂带密度、≥25°坡地面积百分比、洪灾发生频率、月降雨量变差系数、年平均≥25mm大雨日数以及≥25°坡耕地面积百分比;同时将泥石流危险划分为极低危险、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极高危险5个等级。模糊概率模型不仅继承了经典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思想和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取值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对四川省凉山州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评价分析,表明本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等级,可为减灾防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湖北省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在湖北省1:25万数字地形图的基础上,利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湖北省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对构洪水灾害危险性的4个因子--降水,地形,河网(包括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历史上洪灾发生的频次等进行了分析和数字化,得出了各因子对洪水灾害影响程度的栅格图层,其次,对这些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得到了湖北省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果显示,湖北省东部及中部地区的洪水危险性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枝江以下的长江沿线以及钟祥以下的汉江中下游一线两岸地区,危险性最高,这与这些地区丰富的降水,低平的地势是密切相关的;而鄂西南和鄂东南部虽然降水也比较丰富,但由于该区地势高,因此洪水危险性相对于中部来说总体上要低一些,鄂西北地区尤其是神农架地区降水量少,地势最高,因而危险性最低。这个结果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是山洪灾害多发地,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山洪灾害危险性与历史山洪灾害的相关性,采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小样本调查数据进行拟合、扩展,形成可靠的数据集,使用扩展数据集对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建立的评价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山洪灾害危险性最高的区域分布在西南部的建始县、巴东县、鹤峰县和中部的钟祥市、孝感市,总面积为1.47万km2;湖北省中等危险区分布在全省各地,面积达到12.48万km2;湖北省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房县、东部的黄陂区、嘉鱼县、黄冈市市辖区,总面积0.84万km2。  相似文献   

12.
道路选择问题是地震灾后应急救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对救援道路进行合理的选择,需要对灾区道路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现有的综合评价中较少考虑归一化方法的选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该文使用EM(Entropy Method)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9,(3)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分析了灾害发育的特征,根据风电场内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因素,结合模糊数学理论按照灾害危险点和非危险点进行划分,构建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最优识别理论建立危险性初步评价的模糊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给出的危险性等级与实际评估区域危险性等级接近相同,评估误差较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通常是一条泥石流沟对应一个危险等级。Flow-R模型将泥石流源区识别与泥石流运动相结合计算泥石流的危险概率,能够评价一条泥石流沟内不同部位的危险性。为丰富泥石流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及探究单沟内泥石流危险分布特征,以八一沟为研究区,在确定八一沟泥石流源区识别阈值和运动参数的基础上,用Flow-R模型对泥石流可能的危害范围进行模拟计算,并用混淆矩阵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最后对八一沟流域不同部位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泥石流源区主要分布于沟道20°~50°坡度范围和1 400~1 600 m高程范围内,沟顶细小汇水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物质;(2)泥石流危险区域大致分布在沟道左右40 m范围,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0.06%;极高危险区分布于沟道中心,危险性由沟道中心向两边逐渐降低;(3)Flow-R应用于研究区的正确率为84.18%,给出的泥石流危险区图合理,能够反映研究区泥石流的基本危险特征。  相似文献   

15.
对南京地区已发生的滑坡与崩塌区进行调查。用园弧法计算滑坡前的安全系数在考虑在地震力作用下,用静力法对边坡稳定性作定量分析。以期对本区地震滑坡与崩塌危险区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6.
大量实震资料表明,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是造成道路工程损毁的主要原因。以Newmark滑块模型为理论基础的Jibson边坡永久位移预测公式,是目前唯一可以从坡体变形损伤微观指标和坡体整体破坏概率来评价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危险性的方法。经"5·12"汶川地震实震资料检验,Jibson方法计算值小于坡体实测位移值,理论分析发现,滑块模型未考虑滑动面抗剪强度在地震作用过程中的衰减效应,是导致计算值偏小的主要原因。鉴于此,通过对滑动面岩土体的有效内摩擦角和有效黏聚力添加衰减系数的方法,修正Newmark滑块模型;在此基础上,参考Jibson边坡失稳概率模型的方法框架,利用汶川地震实震资料,建立了以面密度为区划指标的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危险性区划判据;并利用"4·20"芦山地震实震资料对区划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检验。该方法不仅可预测同震崩塌滑坡的严重程度,而且还包含了反映震后山地灾害孕灾环境变化的信息,可为高烈度地震山区道路选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的毕节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滑坡危害最重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降水量、土地利用、坡度等9个滑坡孕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该研究区进行了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通过与研究区的历史滑坡灾害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说明该方法能较有效地用于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聚类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灾害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正在向定量化、综合化、科学化发展,但是由于它所涉及的因子较多,且许多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迄今为止仍有不少需要探索的问题.可以认为,地质环境系统是灰色系统,这就是分类决策聚类问题.以吉林省磐石市为例,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确定了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主要地质环境因素,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危险程度数值,反映了磐石市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根据评价结果,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将磐石市划分为4个区,经与磐石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的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煤矿水害是制约煤炭安全生产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提高煤矿防治水管理水平、减少水害事故的发生,在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评价各指标组合赋权,充分体现出指标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和客观反映,并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用MATLAB编制该评价体系的计算程序对新郑赵家寨煤矿进行了实例应用,应用该评价结果对该矿水害危险性进行了深度的数据挖掘,应用表明:评价结果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符,该评价模型能够定量的反映出赵家寨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潜在的水害隐患,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现实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逻辑回归法的西藏地区冰湖溃决危险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地区的冰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冰湖的野外调查、遥感影像与历史文献资料,选取32个冰湖作为样本进行了危险性分析。根据研究对象的区域特性,选取冰湖坝顶宽度、湖水位距坝顶高度与湖坝高度之比、冰舌前端距冰湖距离、冰舌段坡度、冰湖面积和补给冰川面积6个预测指标作为变量,通过对样本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提出了西藏地区冰湖溃决的危险性概率预测模型。基于分类阈值为50%的逻辑回归模型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已溃决冰湖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82%,对未溃决冰湖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95%,对所有冰湖样本预测的准确率为91%。按冰湖溃决的概率范围,将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概率值0.30的为低等级,0.30~0.50的为中等级,0.50~0.80的为高等级,0.80的为极高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