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学》2019,(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城镇化过程中内在的脆弱性等因素叠加,使多数地区都面临着极大的高温热浪的潜在威胁,因此编制高温热浪应急预案并开展研究已成为提高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的必要路径。然而,目前不仅缺乏成体系的预案及其相关的研究,而且现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研究较为零星且往往忽略了部门间的联动建设。鉴于此,在构建高温热浪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协同联动机制,对其运行的组织架构和流程进行探讨,着重说明在应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分解和各部门在不同行动环节的协同联动。最后,基于灾害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场景适配的预案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反馈,实现预案的全过程优化,以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增强应急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2.
顾湘  周灵 《灾害学》2024,(1):152-157
气象灾害治理往往涉及多部门主体应急联动,当前治理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基于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质性研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我国2008-2022年间的21个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不构成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2)高水平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提升路径可以归纳为“法制—资源双重驱动型”“法制—主体全面驱动型”和“法制—资源全面驱动型”3种类型;(3)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信息共享和主体协调构成的条件配置可以与事件影响和主体协调构成的条件配置通过等效替代的方式提升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效能。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共同影响下,高温热浪事件频繁发生、日趋严重。为了分析屋顶亮化、城市绿化和地表增湿在调节城市热力环境、缓解城市高温灾害中的作用,本文选择了2013年8月的高温天气过程,利用耦合了城市冠层模式的WRF模拟系统,采用屋顶亮化、屋顶绿化和地表增湿3种不同的调控方案模拟分析其对城市热环境、湿度和近地面热量通量的影响,及其不同的降温效果和影响时段。研究发现:(1)3种调控方案通过改变城市地区的辐射过程或者能量平衡过程,降低白天尤其是正午时分的近地面气温,可有效的减缓夏季城市地区的高温热浪。(2)采用地表增湿方案,当城市街道表面含水层厚度从0mm增加到3mm时,潜热通量迅速增加,感热通量迅速减少,降温迅速。这说明在白天用较少水量多次对城市街道增湿,是一种显著降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高温热浪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害学》2016,(1)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愈加频繁的变化趋势,从风险分析角度提出了高温热浪灾害风险概念模型,探讨了我国1983-2012年高温热浪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特征;为解决风险评估建模时决策者难以有效评判的情况,构建了犹豫层次分析法(Hesita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H-AHP)和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相结合的高温热浪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华东地区6座城市作为承险体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合理构建高温热浪风险指标体系,得到与事实接近的量化评估结果,研究思想和方法途径可为其他气候灾害评估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6,(3)
自然灾害频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减灾关键在于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该文提出了政府应急能力与应急绩效的理论框架,以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首次对两地县级政府应急能力对应急管理绩效的贡献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信息处理能力在两个地震模型中对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绩效均具有显著性且贡献较高,而应急准备能力在两个模型中的贡献都最小;资源整合能力在汶川地震数据模型中具有显著性并且贡献最大,而在芦山地震数据模型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政府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跨区域突发事件的基本内涵。通过界定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内涵,运用多因素评估理论,建立了一套用于评估跨区域应急管理能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提出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跨区域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实例操作,表明该评估法可行性较好,效果较佳,能够为各级政府跨区域应急管理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REOF的四川省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温热浪的国家标准计算四川省155个站点1959—2016年5~9月逐日热浪等级并统计热浪天数,采用REOF分析研究四川省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用"取最小分类值法"将四川高温热浪划分为盆地盛夏热浪区、盆周盛夏热浪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盆南盛夏热浪区和常年无热浪区5个区域。结果表明:(1)四川省高温热浪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明显增多趋势,其间2006年和2016年尤为显著;(2)四川高温热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以盆地盛夏热浪区范围最大、高温热浪强度最强,其次是盆周盛夏热浪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和盆南盛夏热浪区范围较小;(3)各个热浪类型区域的阶段性变化有所不同,盆地盛夏热浪区20世纪60—70年代高温热浪有增多的趋势,80—9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偏少偏弱(受凉夏影响,其它各区类似),1995年开始高温热浪增多增强趋势十分明显;盆周盛夏热浪区,1998年以前少有高温热浪,1998年以后增多增强,2016年高温热浪罕见;盆南盛夏热浪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高温热浪趋弱,80年代和90年高温热浪天气较少,2003年以后增多增强,2013年高温热浪尤为突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2005年以前出现高温热浪的机率较小,2005年以后明显增多增强,2014年强高温热浪最强。  相似文献   

8.
9.
为了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九江地区5.7级地震发生后灾区某市政府在应急救灾抢险方面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对灾区政府从启动初动体制到全面展开应急救灾工作的应急管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灾区某市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为例,就我国各级政府在灾害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应急预案但没有相应的防灾规划实施细则、灾后受灾应急评估体系不健全、应急避难与应急救灾物资缺少规划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志欣 《灾害学》2014,(2):154-157,164
政府应急预案形式要素与实际运行需要悖离的症结在于对政府应急预案的效力定位缺乏明确见解。从文本内容与制定程序等形式要素看,政府应急预案具有法律效力;但从实际运行需要的角度看,肯定政府应急预案的法律效力将使法律冲突显著、法律稳定阙如,并使应急管理缺乏灵活性。就其性质而言,政府应急预案与法律规范明显不同,它是由政府提供的、进行应急管理的最优工作方案,其内容是可优化、可变通的,效力应当是指导性的。因此,有必要从性质上对政府应急预案进行总体把握,研究其效力定位。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9,(2)
城市群的出现有利于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不同城市之间的依赖程度,这对城市间的应急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调研和访谈,确定了我国单个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流程。然后,根据城市群特征,结合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建立城市群突发事件应急框架。基于城市群内应急中心的协同程度,提出了四类城市群应急协同机制:请求协同、预案协同、共享协同和任务协同机制。分别介绍了四类应急协同机制的应急原理,并分析了四类应急协同的特征。最后,基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以救援到达现场时间(t_2)和救灾力量到位时间(t_4)作为评估应急协同效率的量化指标。城市群应急协同机制的分类以及量化指标为定量评估应急协同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航空应急救援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协同,并需在各级指挥、保障、作业人员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为了形成高效协同应对各类应急事件的指挥决策、应变和处置能力,提出基于云平台构建区域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架构方案,应用于蒙西、川西南、湖北等区域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探索。提出基于通航云的指挥调度技术、空天地互联互通网络通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机动保障技术和基于VR/AR/MR协同训练技术等航空应急救援立体协同关键技术,通过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培训、防疫物资协同运送和多年航空医疗救援实际案例,验证立体协同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等城市近几年高温次数明显增加,而西南区域南京等城市夏季的最高气温则有下降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省高温时空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年平均最高温度变化中5~6a的周期振荡在各地区中反映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Multi-agent System理论为基础,从Multi-agent的角度分析了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借助Multi-agent技术的优点,运用黑板理论和模型,对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的信息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在信息协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城际灾害应急管理资源协同机制.研究表明:基于Multi-agent的城际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和资源协同机制,能够很好地促进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配置,产生协同效应,提高城际灾害应急管理的水平,保障城市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政府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评估对于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质量、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物资供给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应急物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性的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估目标;指出需要评估的应急物资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实物和合同方式储备的应急物资;界定了应急物资的保障时间;以应急物资的储备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模型,并举例说明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安阳市为研究区,基于实地调研,首先对目前政府与民间救援组织在应急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其成因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探索改进路径,旨在从应急准备阶段,建立起系统性改进路径,实现各方主体理念科学转变、职责合理分工、力量正确配置、演练规范有序,以切实引导突发灾害下救援活动、善后恢复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最终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永领  刘梦园 《灾害学》2020,(4):157-162
应急资源供给是否满足应急需求直接决定着应急管理绩效。从应急资源保障度视角设计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模型,首先对灾害的应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每项应对任务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并以此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应急资源供给对应急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依据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准则;最后将序关系分析和模糊集对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算例表明,基于应急资源保障度的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能从应急资源需求-供给视角科学评判应急管理绩效水平,既避免因了应急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应急失灵,又避免了因应急资源供给过多而导致过度应急,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东平 《灾害学》2020,(2):171-176
为解决传统的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存在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无法及时实施救护方案的缺陷问题,提出对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以完善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功能设置包括两部分: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救灾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数据的更新、维护以及查询等;救灾管理子系统设计了两个模块进行功能的实现。救灾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以旅游应急管理部门为核心,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功能进行突发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救护指挥模块将数据通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严格遵守现代急救医疗规范等各种规范要求,实现现场救援的功能。通过上述功能的设计实现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而来各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应急事件频频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应急资源管理是应急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的一部分,研究社区应急资源管理,深人了解社区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提升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X区B街道办事  相似文献   

20.
鉴于我国应急物资的多部门分散管理与分散储备的特点,研究了区域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构建中的应急物资储备级库协同选址问题。为了实现应急物资在不同级库间的协同储备管理与分散优化调拨,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级库选址的协同优化模型。用启发式算法通过MATLAB编程来实现,并用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