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害学》2019,(2)
从防灾减灾的角度,以"3·23"景谷县冰雹灾害天气为例,运用国家级站降水实况资料、卫星资料、闪电定位仪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资料等,分别对这次灾害天气过程进行预警指标分析,并采用美国NEXRAD的新一代冰雹探测算法,对该灾害天气过程进行了检验。分析表明:该灾害主要由冰雹天气过程造成;从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能够清晰准确反映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较好的防灾价值,雷达观测的几个要素指标能较好的预示受灾的区域和强度,闪电频次、回波强度、强回波顶高、中气旋等指标能为这类灾害性天气提供短临预警依据;同时,冰雹灾害性天气通常伴随雷电、大风等灾害天气,也会造成重大灾害。另外,也应注意到冰雹天气通常是局地中小尺度的,但分析发现局地中小尺度的灾害天气也常有大尺度的天气背景作用,可从探空资料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西冰雹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林 《灾害学》1991,6(1):51-55
本文根据江西省1959~1989年冰雹资料,统计分析冰雹和冰雹云的主要特征;指出了江西冰雹地理分布和冰雹活动路径以及影响江西冰雹的天气形势与冰雹云回波特征。同时,分析了江西冰雹物理特征,指出其危害程度,为江南实施人工防御冰雹,减轻冰雹灾害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台风灾害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8年58年的历史台风资料分析了台风致灾因子,提取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187场台风并根据台风路径频率,将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台风划分为西行、穿越和北上3类优势路径和一类特殊路径。然后,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和DEM高程数据,将长三角地区台风孕灾环境划分为海岸带、北部平原和南部丘陵3个区域,并分析了每个区域发生的主要台风灾害链类型。针对"云娜"、"芸妮"和"爱娜斯"3个台风案例,分析了台风路径与不同孕灾环境组合形成的不同台风灾害链。结果表明:海岸带易引发台风-大风-巨浪或风暴潮灾害链;丘陵区域易引发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链;平原地区易引发台风-暴雨-平原洪水和内涝灾害链。西行类台风影响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地区,易形成海岸带和南部丘陵区的台风灾害链;穿越类台风影响整个长三角地区,3种类型的台风灾害链都易发生;北上类台风一般只影响海岸带,易形成海岸带的台风灾害链。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冰雹气候特征及冰雹灾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江西省80多个气象台站冰雹监测资料、近10a天气图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资料,对该省冰雹时空分布、环流背景和冰雹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江西省冰雹具有很强的时间变化特征,春季3-5月为冰雹最容易出现的季节,其中4月份是冰雹出现最多的月份,冰雹最容易出现在下午到傍晚时分;冰雹地理分布差异大,总的特点是,山区多,山区与平原交界地带多,鄱阳湖附近的陆地多,其他地区则较少,全省有4个冰雹出现频率大值区;造成江西冰雹天气的地面影响系统是倒槽静止锋,其次为冷锋和气旋波等;冰雹灾害与冰雹出现频数并不完全一致,而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作物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构造了冰雹防御区划指数函数,根据指数大小将江西省各县市划分为3级冰雹防御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制的冰雹短时监测预报方法综合利用了T-lnP、天气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它把本地的降雹机制转化成对流的发生、发展、触发三指数,作为一级预报;通过计算T-lnP图上有关冰雹的层结指数,判断出冰雹强度,作为二级预报;利用雷达回波指标作为三级预报,以实现冰雹灾害天气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同时对1996~2002年本地开展的人工消雹情况进行了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2-2016年黑龙江省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等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及水稻产量数据,将研究期划分为1982-1990、1991-2000、2001-2010和2011-2016年4个阶段,引入受灾比和灾害强度指数,采用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演变特征,构建灾害与水稻产量的数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洪涝和干旱是影响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而低温冷害和冰雹相对较弱;②洪涝的受灾范围和灾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干旱则呈先升后降趋势,冰雹受灾范围变化不大,灾害强度呈上升趋势,低温冷害均变化不大;③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产量为负效应影响,从受灾范围看,干旱为最关键灾害,其次为洪涝,低温冷害和冰雹影响相对较小;从受灾强度看,4种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强弱依次为冰雹、洪涝、低温冷害、干旱。  相似文献   

7.
基于CORA-3算法对辽宁省的滑坡危险区域进行模式识别。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断裂构造、河流水系和年平均降雨量作为滑坡影响因子,在综合分析各因子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滑坡灾害的分布,利用CORA-3算法识别辽宁省内可能发生滑坡的危险区域。结果证明,识别出的区域与历史资料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识别出了一些尚未发生过滑坡的潜在危险区域。该识别方法可为滑坡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湖南卷》收集整编的历史大风、冰雹灾害信息,将灾情描述按一定规则数字化,将灾害发生地进行古今属地转换,在此基础上,建立现今行政区划背景下的湖南省各县市各月的大风、冰雹灾害历史数字序列。分析其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公元前886年至公元1949年湖南省大风、冰雹灾害发生次数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2)大风、冰雹灾害的年内变化均呈现为双峰型,3-5月、6-8月分别为高发季节和次高发季节。(3)较严重的大风、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3-5月强对流天气活跃的季节,由此也可以看出由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大风、冰雹灾害重于冷空气所导致的。(4)大风、冰雹灾害发生频次及强度与湖南地形条件密切相关,洞庭湖区、湘江河谷地带多大风灾害,山区多冰雹灾害。  相似文献   

9.
蒙古冷涡影响下宁夏两次典型冰雹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常规气象资料和宁夏中尺度区域数值模式MM5输出结果,应用天气学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4年6月14日和2005年5月30日发生在宁夏的两次典型冰雹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冰雹落区、大气层结稳定度及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均发生在宁夏冰雹易发期夏初季节的午后,是在"西高东低"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下,受蒙古冷涡影响而形成的。由于环流形势及其演变的不同,使蒙古冷涡移动路径有所差异,造成宁夏不同区域受到冰雹袭击。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七年我国的冰雹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是我国冰雹灾害严重的年份之一。本文根据近十多年来的全国冰雹资料,对比分析了1987年冰雹的发生特点及其危害,并对几次强风雹天气影响情况进行了初步整理,供有关部门研究这一气象灾害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宝鸡渭北冰雹地理分布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引鸽  韩景卫 《灾害学》2006,21(2):46-49
采用宝鸡渭北地区40年(1961~2000年)的冰雹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渭北冰雹的地理分布及其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宝鸡渭北地区降雹的年、月、日变化比较显著,降雹强度与地理环境密切,北部山区降雹多于渭河川原,主要分布于泾河与千河之间的分水岭南侧及喇叭口形的谷地中,冰雹移动路径与河谷走向基本一致.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人工消雹,以及建造林带和改良土壤,从而改变下垫面条件的减轻冰雹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西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分析与雷达临近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4-2008年广西强对流天气灾害与各层天气资料得出强对流的大尺度背景场特征,进行了广西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分型.然后利用桂林CINRAD-SB天气雷达产品给出3种对流性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并找出临近预警指标.同时利用TREC交叉相关方法预报强对流回波未来的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13.
闽西北地区冰雹天气大气垂直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2-2011年探空资料算得的V-3θ图,总结了冰雹过程发生前后V-3θ的结构特征,为冰雹预报提供参考。冰雹发生前,通常V-3θ图有如下特征:高层存在较深厚的超低温层,与雷达剖面分析的冰雹粒子形成高度一致;整层大气非均匀结构特征明显,特别是在大范围的冰雹灾害发生前多出现冷层云和蜂腰结构,并且3θ线折拐也更加剧烈;冰雹的发生均伴随着顺滚流的风场结构,在闽西北地区,多为上层西北(西)风、下层东南风或者上层西北(西)风、下层西南风的配置。冰雹发生后,风场向逆滚流转变,且呈现θ右倾及无超低温层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田红 《灾害学》2003,18(4):51-55
分析了安徽“两山一湖”区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与洪涝、雨淞、冰雹与大风、雾危害、低温冻害、干旱、雪灾)逐一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两山一湖”区域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天津地区1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冰雹观测资料,探讨了天津地区冰雹日数及持续时间的长期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冰雹影响率评价指数,分析并划定了影响天津的冰雹移动路径。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冰雹空间上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北部蓟州冰雹日数年均值达到1.1 d。在年际变化上,1961-2020年天津冰雹日数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为冰雹多发期,进入21世纪后冰雹明显减少;年内各月冰雹日数呈单峰型分布,集中出现在4~10月。近60年,天津地区冰雹过程持续时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但在2015年之后持续时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表明在这段时间虽然冰雹频次有所降低,但强度有增强趋势。受午后热对流影响,冰雹天气集中出现在13~19时,其中16时发生冰雹概率最高;持续时间多为1~5min。影响天津地区的冰雹路径主要有4条,分别为西南路径、偏西路径、西北路径和东北路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潍坊市冰雹灾害发生规律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山义昌  王潇宇 《灾害学》2001,16(4):53-56,62
根据1991~199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滩坊市近期冰雹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预防冰雹灾害的措施,着重指出了利用高炮和火箭防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瑛  祁京  王姝苓  李璨  俞海洋 《灾害学》2023,(2):85-88+113
传统的气象灾害区划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经验。因此,该文探索基于聚类与统计分级方法,由计算机独立完成区划的技术。以河北省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9种气象灾害为例,通过K均值聚类的方法实现了全自动的区域划分,将河北省气象灾害综合区划分为6个区,并对比了不同单灾种危险性分级对最终区划的影响,基于分位数法得到的区划方案最优,其各个区域的分布与历史灾情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8.
河北冰雹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根夫 《灾害学》1999,14(2):43-46
保定地区的冰雹灾害对河北省有代表性。本文以该区气象台站、水文站、农业部门调查的冰雹资料,分析县气象站雹日与县雹日的关系、雹击带范围和农业灾害的面积特征,对农业主管部门投入防雹减灾力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自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然灾害统计资料,对天津市20世纪中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自然灾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市20世纪以来干旱、雨涝、冰雹、风暴潮、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繁性、波动性和空间差异性,以及干旱和地面沉降灾害的区域性和日趋严重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主要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空间分布特点,并结合区域孕灾环境分异状况,将天津市划分为3个灾害区,对各区的孕灾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组合特征进行了简要评价,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长治市冰雹气候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0—2003年长治市冰雹天气的气候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冰雹发生的时空尺度,地理分布,月、年际变化,冰雹发源地以及冰雹主要影响路径;利用500hPa天气图,给出了降雹的天气形势及高空冷空气的活动路径;分析了冰雹天气的0℃层高度、-20℃层高度、水汽条件和稳定度等参数;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对850hPa和500hPa高空指标站进行了选取,分析了这些站点及本站14时(压、温、湿、风)的气象要素,建立了综合性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