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N/C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2.
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呼和浩特市污水处理厂筛选分离了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YS2,通过培养条件优化试验确定了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脲、碳氮比为2.5:1、初始pH值为6.0.培养温度为30℃。絮凝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有良好的絮凝效果,絮凝率达到95%。絮凝活性分布试验表明其絮凝活性全部存在于离心沉降物中,而上清液没有絮凝活性。16S rDNA测序鉴定其为克雷伯氏菌G。  相似文献   

3.
从江西南昌赣江底泥中初筛分离出3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菌株,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菌,将其命名为A2。经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将菌株A2鉴定为杆状细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2对高岭土悬浮液的最佳絮凝生长条件是: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pH值为7.5,温度为32℃左右。在最佳絮凝条件下,1%絮凝剂投加量对4%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88.7%。菌株A2具有较好的生物絮凝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于荣丽  胡筱敏  李喆 《环境工程》2016,34(2):108-112
河道疏浚会产生大量疏浚底泥,其水分含量很高,不利于处理和二次利用。而将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河道疏浚底泥快速脱水,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对菌株LMB8进行产絮凝剂优化培养后,将其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用于河道疏浚底泥快速脱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底泥泥浆(含水率为93%)体积为100 m L,p H值为9,助凝剂Ca Cl2溶液投加量为5 m L,LMB8菌株发酵液的最适投加量为3 m L时,LMB8菌株产絮凝剂对河道疏浚底泥泥浆的絮凝率最高可达83.1%。LMB8菌株所产絮凝性物质中含有多糖,不含有蛋白质,具有热稳定性。LMB8菌体本身则不具有絮凝性,其有效絮凝性物质是该菌体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胞外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高效絮凝菌的细胞融合及产絮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含油废水处理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到具有絮凝特性的絮凝菌株F2、F6,絮凝率在80%以上.对絮凝菌F2、F6的絮凝基因进行基因定位.首先对菌株F2、F6进行药物抗性遗传标记选择,然后提取质粒,其中F6无质粒,则絮凝基因在染色体上;F2有质粒,将具有絮凝特性的菌株F2的质粒转化到无絮凝特性的受体菌DH5α细胞中,最后对转化菌进行絮凝特性检测.结果表明,转化菌株的絮凝效果明显低于原始亲株F2.初步判断F2、F6絮凝基因定位于染色体DNA上,不在质粒上.因此,为了提高絮凝菌的絮凝效果,利用高效产絮菌株F2、F6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对融合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融合子进行絮凝测定.实验结果确定了青霉素GK的最适浓度,F2为0.6 u·mL-1、F6为0.1u·mL-1,得到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及融合子;经絮凝试验对融合子的验证,结果表明,数株融合子表现出产絮特性,融合子絮凝效果与亲本菌株F2、F6相当.  相似文献   

6.
以淀粉生产废水为原料制备微生物絮凝剂,考察了外加磷酸盐、氮源对微生物絮凝剂产量和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了絮凝菌的生长与代谢特征,检测了发酵过程中pH值、COD、氨氮、及总磷的变化规律,分别利用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模型对絮凝菌生长和代谢产物生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并探索了微生物絮凝剂对淀粉废水的絮凝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外加6g/L的磷酸盐(K2HPO4:KH2PO4=2:1,w/w)和2g/L的尿素,所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和絮凝活性分别显著提高至0.96g/L和92.8%.在对数生长期,菌体干重、细胞浓度OD600和菌落数分别迅速增加至1.58g/L、0.86和5.3×107cfu/mL,淀粉废水培养基的COD、氨氮、总磷分别由7836、975、712mg/L迅速降低至1736、188、146mg/L. 絮凝菌发酵结束后,发酵培养基的pH值由6.8略降至6.5.絮凝菌代谢获得的微生物絮凝剂中多糖含量为96.2%,基本不含蛋白质.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模型的拟合结果能够较好地描述絮凝菌生长和代谢产物生成的动力学过程.此外,本实验制备的微生物絮凝剂在投加量为30mg/L时,能够去除淀粉废水中48.6%的COD和71.9%的浊度.  相似文献   

7.
MBF-33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Z-67所产絮凝剂MBF-33的絮凝特性。研究表明,该絮凝剂为胞外分泌的蛋白质,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0.8~1.1g,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最高可达97%。该絮凝剂具有热不稳定性,在100℃水浴中加热20min即丧失全部絮凝活性;该絮凝剂能在广泛的pH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絮凝活性,但在pH4~9范围内最佳;Ca2+为最适宜的助凝剂,最佳投放量为3.6mmol/L,增加用量反而会抑制絮凝。该絮凝剂主要依靠蛋白质和高岭土在蛋白质活性中心的桥连作用进行絮凝。  相似文献   

8.
复合菌群产絮凝剂MAC37的特征及其在黏合剂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采用高岭土悬浊液为活性评价体系,筛选出4株絮凝率高于50%的菌株.经两两菌株复配,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M7,该菌群经优化培养后,絮凝率达96.27%.将其产生的絮凝剂进行提纯固化得絮凝剂粗品MAC37,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复合菌群的发酵液应用于黏合剂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MAC37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4.5%和20.4%;黏合剂废水经复合菌群发酵液絮凝处理后,浊度、色度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2.57%、94.73%和92.12%.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无机和高分子絮凝剂处理的水体对人体有害、且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本文采用富集培养、稀释平板分离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稳定、高絮凝活性的细菌XN-5作为生物絮凝剂菌株,并通过试验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培养时间、初始pH值、装液量和絮凝剂投入量条件下的絮凝率以及絮凝活性分布。结果表明:通过生化显色反应初步确定该菌株产生的絮凝剂主要是多糖类胞外产物;在初始pH值为7、絮凝剂投入量为2mL/100mL高岭土悬浊液、培养时间为48h、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的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生的絮凝剂的絮凝率达到了93.1%。  相似文献   

10.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及失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涓  倪晓宇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2):1088-1093
为考察生物絮凝剂MBF2 的絮凝活性,采用正交实验对其产生菌C2 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的最适加入量分别为葡萄糖5g/L,(NH4)2SO4 0.5g/L,尿素5.0g/L,最适pH 值为8.0. Molish 反应和茚三酮显色反应表明,该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是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发酵液的絮凝活性与细胞生长量均在培养48h 时达最大.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受pH 值的影响较为显著,在pH6.0~8.0 范围内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中pH7.0 时絮凝率最高为83.7%.热稳定性实验显示,该絮凝剂在25~40℃范围内比较稳定,但在40℃以上时,絮凝活性显著下降.为了研究生物絮凝剂MBF2 的失活动力学,建立了该絮凝剂的受热失活一级动力学方程,失活活化能为11.86kJ/mol.絮凝剂MBF2 对可溶性色素次甲基蓝的脱色率高达98.6%.  相似文献   

11.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连云港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较和污染减排任务的要求,选取COD和NH3-N 2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详细研究连云港市工业行业的COD和NH3-N产、排量,根据数据测算出所占排放量比重,对比重较大的饮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品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治理设施大部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法进行有机物治理.总结了连云港市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后勤装备防腐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后勤装备服役特点,综合考虑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热、紫外光照、盐雾等主要腐蚀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后勤装备表面涂层的加速试验环境谱,给出了各环境块的具体确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建立加速谱与装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的方法。为后勤装备外露关键部位涂层使用寿命评定、涂层有效性检验和腐蚀修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烟气脱硫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分析烟气脱硫石膏的性能 ,介绍了脱硫石膏的利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建筑材料 ,如 β石膏和α石膏的工艺日臻成熟 ,利用脱硫石膏生产水泥辅料已进入工业化 ,而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充填尾砂胶结剂已经完成试验阶段 ,脱硫石膏在农业上也有很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9.
论给水管材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给水管材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给水管材的发展动向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给水管材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校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04级827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耐力指数、握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得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