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联合主持的“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环境行为和污染控制”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22日至27日在杭州召开。与会人员一百一十多人,七十多个单位,交流论文84篇。与会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务院部委环保所,省市环保所,监测站等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保所也参加了该学术讨论会。 大会由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静宜研究员主持。大会回顾了几年来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过去几年中科研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指出了今后应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大会认为,环境有机物的分析与研究是从单一化合物开始。如六六六,DDT和其他简单化合物,现在已分析研究了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近百种,如:城市废水和石油废水等。初期用光学方法,现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装置(约  相似文献   

2.
X52 9803236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邓英春(安徽省水文局)//水资源保护/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一1998,(l)一13~16环信X一121 环境污染物中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大多难于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综述了中国和安徽省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污染lb]题,及常规综合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兀)不能全面反映环境中有机污染情况,指出控制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防治对策。表2X52 9803234丁基锡化合物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黄国…  相似文献   

3.
特别选题: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污染物的均相环境过程,这一点在大气污染化学和水污染化学的研究中尤其明显。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中的非均相反应过程,从相对微观的尺度思考和探索环境的微界面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不断认识和揭示这一过程在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1997年,由荷兰科学家L.K.Koopal教授发起设立了Interfaces Against Pollution两年一次的系列国际会议,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有关科学研究组织和科学家探讨和交流环境界面问题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院士在我国首次提出环境微界面的概念,并于2003年主编了《环境科学学报》之“环境微界面过程研究论文专辑”,为该专辑作序并发表了“环境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水质过程”的研究论文,对环境纳米微界面问题给出了全面和准确的内涵,进而开启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基于汤鸿霄院士提出的环境微界面内涵和思想,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了“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创新研究群体,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群体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索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力争在复杂条件下微界面的定量化表征、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规律及复合效应、基于微界面原理的环境过程调控等方面取得科学与技术突破。该研究群体的建立及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将有力推动我国环境微界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也将不断培养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化高级人才。在过去的2年里,该研究群体在不同环境微界面特征及过程表达、污染物在典型介质和界面变化行为的原位观测、水/气/土/生物微界面上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规律、基于微界面过程的水、气、固等环境的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预期研究进展。本专栏所组织的稿件,即试图从不同角度反映我们所关注的环境微界面研究领域,并通过前期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具体的科学数据和结果,对环境微界面过程给出进一步的认识。然而,由于本群体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这样一个专栏所发表的内容不论是对环境微界面的概念与内涵,还是在探索与创新上,都还是初步的和不成熟的。或者说,本专栏所反映的只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科学思路。由于本专栏作者水平有限,这些论文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感谢他们为本专栏组稿、编辑和出版所做出的辛苦努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2013,(1):394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国家层面上VOCs已经被列为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与控制有着迫切的需求,有关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研究已经引起政府、地方、企业和科研人员密切的关注.为了支持国家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与控制,更好地促进与提高有关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科学研究,《环境科学》2011年出版"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检测分析、减排控制、环境政策研究"专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郝郑平研究员为专辑的特邀主编).专辑出版后,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新污染物是一类浓度相对较低但毒性很高的污染物,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体,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都构成很大威胁。此外,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危害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和持久性,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新污染物进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推行“双碳行动”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生物炭吸附去除新污染物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原始生物炭在许多应用中存在局限性,例如吸附能力弱、选择性差、化学稳定性较低等。因此,有必要对生物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目前,生物炭改性方法中,化学改性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化学改性方法,包括酸改性、碱改性以及金属盐/氧化物改性,并阐述它们提高生物炭物理化学性能的机制。此外,还分析了化学改性生物炭介导新污染物去除的增效机制,主要涉及吸附和高级氧化过程。总结了近五年来化学改性生物炭对药品及个人护理产品(PPC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全氟化合物(PFCs)和微塑料(MPs)等典型新污染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提出了化学改性生物炭介导新污染物去除的未来探索方向,旨在为水中新污染物的绿色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6.
环境化学     
X13 200500013 取代酚类极性有机物C18膜/水分配行为的研究/ 于红霞(国家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2004,23(2).-364~367 环图X—15 采用C1B膜模拟生物体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极性有机化合物取代酚在C18膜与水  相似文献   

7.
在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和海洋污染监测中除了要对生物体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化学分析外,还应同时进行生物体生理功能的测定。本文综述了生物体生理功能测定在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简要论述了这一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其中包括:生物累积、敏感性、组织浓度与生理反应的定量关系,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与活性的定量关系(QSAR),毒性机制,生态意义,污染物毒性作用的生物学综合,混合污染物的毒性作用以及生理功能测定的实验室和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遗留核废物点及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环境影响评估中,钚往往是地下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物的重点关注因子。钚在地下环境中的潜在迁移行为与其化学行为高度相关。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钚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研究成果,包括其在水溶液中不同p H/Eh条件下的存在形态、与地下水中无机配位体以及有机配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着重讨论了地下水环境中铁矿、胶体物质、有机物、微生物等对钚化学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国内未来该领域应开展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环境化学     
况与纯CFZCIBr的降解基本相同,外加气体为O:、空气时主要降解产物为CF20、BrZ、Cl:。外加气体对降解的影响大小为He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综述了我国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概况,阐明了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的表征研究,包括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环境化学行为;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的规律,包括化学过程和大气化学模式的研究等。介绍了某些大气污染物的特殊分析测试方法和采样技术,对今后发展大气化学的展望和战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区域PTS海洋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各种环境污染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开展持久性有毒物质(PTS)的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区域尺度着手,简要介绍了在三种海洋介质(水体、沉积物以及生物体)中PTS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常用的风险商值法(如:PEC/PNEC比值法,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毒性效应区间低、...  相似文献   

12.
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研究流域水体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环境行为及其造成的生态风险是完善流域环境污染治理体系、改善流域水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梳理了黄河流域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来源,阐述了其环境行为与生态风险,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即新兴污染物的监测与溯源、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多介质多途径环境行为与归趋、沉积物中新兴污染物的复合污染作用机理、生态风险和控制等,为黄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被动采样技术,极性有机化合物整合采样器(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tegrative sampler,POCIS)具有安全、易使用、可进行低浓度监测、高回收率和抗生物污染等优点,由于POCIS可以测定极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time-weighted average,TWA)浓度,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污染物的长期影响。近年来POCIS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农药、药品、内分泌干扰物等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富集,以及新兴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的评价。介绍了POCIS的结构、原理和校准方法,综述了该装置在水环境中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结合装置特点和实际应用,提出了POCIS在实际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后续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PM_(2.5)与臭氧是我国现阶段大气污染最突出的问题,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大气环境恶化的关键,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支持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排与控制,更好地促进与提高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科学研究,《环境科学》在2011、2013年出版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减排控制、环境政策研究"专辑的基础上,策划编辑出版了本专辑,征稿邀请发出后得到挥发性有机污染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  相似文献   

15.
化学质量平衡法在水体污染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学质量平衡法(CMB)是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本实验模拟静肪水全点源恒流排放的条件,各污染物在水中的扩散行为,建立扩散经验模型来验证化学质量平衡法是否适用于水全污染物的源解析。做污染物浓度-距离曲线可预测各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由同一污染源中污染物扩散方程的比较来确定污染源“成分谱”随扩散过程的变化,再由受体的污染物浓度便可求出每一污染源对该受体的贡献度,除极个别点外,污染物浓度实验值与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多环芳烃衍生物(SPAHs)来源广泛,具有“三致”效应,毒性与PAHs母体相当甚至高于母体,是一类具有较高风险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大气和表层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光化学降解是其重要的消减方式.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发现SPAHs在来源、分布、行为和风险研究方面与传统污染物PAHs相比有了新的突破.通过总结新污染物SPAHs的环境分布特征与光化学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3类SPAHs的来源和形成机制,重点评述了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状况与分布特征,讨论了水、冰等介质中SPAHs光化学转化动力学、反应路径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对SPAHs的环境行为和风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海洋和港口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开展,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最近编辑出版了一本《水道港口环境问题专辑》,专辑共刊登有关海洋、河口和港口环境问题的文章13篇,共约13万字,主要内容为: 潮流及污染扩散的数字模型; 水质量影响分析; 濑户内海污染物扩散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濑户内海潮流扩散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X1692(X) 302555一个研究街道峡谷流场及浓度场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吕萍(中科院寒区早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四川环境/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一双刃3,22(2)一麟一肠环图X一% 目前,研究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行为特征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采用野外测试法和物理模拟法,而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此问题的工作很少。本文创建了一个研究微尺度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的三维数值模式,即首次采用伪不定常方法,利用K一E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模拟城市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街道…  相似文献   

19.
荧光光谱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光谱法作为一种测定痕量有机化合物和生化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测试手段 ,因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和非破坏性 ,在环境科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荧光光谱法研究PAHs与溶解态有机物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法研究溶解态PAHs的生物降解、荧光分析法直接研究溶解态PAHs的光降解以及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鱼胆汁中PAHs的代谢产物等几方面的工作 ,展示了荧光光谱法用于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由项目实施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委托上海市排污收费监理所承担的“水污染物排放收费方法与标准研究”课题,经课题组1年多努力,完成了合同书内容,目前,在北京通过评审验收。 “水污染物排放收费方法与标准研究”是中国国家环保局、世界银行组织的中国环境技术援助项目(B-8-1)中的一个专题(PL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