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 对于地球的形成及其运动规律,对于地球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特性的无知,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哈蒙·克雷格(Harmonvcraig)为减少这种无知建立了不少的功勋。美国地球化学学会公认他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勇士,并授于他戈尔德施密特奖章。  相似文献   

2.
<正> 人们一直认为,深部新岩浆的流入而对岩浆房的补充是决定深成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引起火山爆发的重要因素。过去对这种补充的流体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趋向了解涉及干的基性岩浆系统,而没有考虑气体释放所造成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有水蒸汽存在和释放时所造成的某些流体动力学现象,并着重考虑钙碱性组合岩浆。我们注意到“钙碱性”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一般与造山带和某些  相似文献   

3.
<正> 引言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人们对过去几年内新出现的某些应用铅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矿床的可能性引起注意,其二是对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研究所(IGEM)最近所获得的印度地盾某些内生矿床的铅同位素数据进行讨论。 铅同位素和矿化时代 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形成时代的依赖关系已为人们所熟知。这种关系可以用以下铅的同位素比值的逐渐增大来表示:矿床从老到新,其~(206)Pb/~(204)Pb,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整体工作达到良好水平的基础上,从校情出发,在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发挥优势,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和风格风貌。因此,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打造而成的,是学校发展成果的不断延续和继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大多数化学品的慢性毒理学的认识和了解是很有限的。我们的数据大多来自短期对动物进行的高浓度生物鉴定试验,它们很难与长期的低浓度环境暴露联系起来。某些化学品(主要是致癌物)被认为在所有浓度下,不管其浓度如何低,对人类健康都有害。许多有毒化学品都是有用的,但它们的“毒性循环”的每一阶段(制造、加工、利用和处置)对健康和环境又都存在潜在的危害。有毒化学品从一个环境介质转移到另一个环境介质(例如,从空气到水)的时候,常常保持它们的毒性。这  相似文献   

6.
<正> D.A.Wood等(1979)年提出,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的精确Th-Hf-Ta数据的三角形图解,可以用作判别构造岩浆环境的一种手段。后来R.N.Thompson等(1980)对Th-Hf-Ta图的某些应用方面提出了批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想证明Wood等(1979)使用Th-Hf-Ta图解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合理的。其余部分则是论证Th-Hf-Ta图解在确定英国第三纪火山岩  相似文献   

7.
<正> 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温度层结,称为逆温层结,而在逆温层结中某些高度有逆温极大值,通常称它为逆温中心。从1968年开始,我们在一些山谷进行温度层结观测时都发现逆温多中心的普遍现象,本文试图给予分析和解释。一、观测现象(1)山谷中逆温多中心现象主要是辐射所形成的,与各类型天气形势无关。在湖  相似文献   

8.
<正> 引言 闪石是造岩矿物中最复杂的一族,化学成分变化很大,共生组合多样。从酸性岩到超基性岩,它是其中常见组分;在沉积岩里,闪石既以碎屑相又以自生相产出;在变质岩(低级到高级)里闪石是重要的成分。详细研究表明,某些地区闪石的成分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变化,但闪石成分与全岩成  相似文献   

9.
<正> 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噪声课题的研究也和其他诸如对气、对水、对渣、对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一样,已被科学界列为重点课题之一了。然而在这项课题研究中,由于某些原因致使关于噪声这个概念所包括的含义到目前为止,也是众说纷允极不统一。但是有一个说法是共同的,就是噪声的定义很难确定。下面就我们搜集到的有关噪声的定义、近说、解释,分别节录如下:日本在JLS(日本工业标准)Z8106—1961中认为“骚音是不愉快的声音,例如既妨碍声音,乐音之类的传播又对耳朵造成痛苦与伤害的音响”(此处应当说明的,日文  相似文献   

10.
<正> 中亚细亚萤石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和东、西贝加尔以及中国邻接地区(海拉尔河流域、大兴安岭山区和达来诺尔湖)占有宽广的空间。在构造方面中亚细亚萤石区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区,其早期(三叠-中侏罗世)阶段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背斜拱顶作用,这种作用在局部甚至持续到中期(中-晚侏罗世)阶段。在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阶段,背斜隆起解体(地裂运动),形成了拗陷和裂谷。按照某些地质学家的意见,在中生代早期所述地区存在过线性拗陷,其中充填有火山岩。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环境》2009,(3):96-96
科学家在南极洲冰川数百米下与世隔绝的黑暗世界里发现了一个存活了近200万年的古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生活在黑暗的、无氧的冰冷环境中,从硫磺和铁中汲取能量。这一发现为冰封的地球中存在生命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火星和木卫二(木星的卫星之一)都有一层冰盖,科学家一直相信木卫二冰盖底下可能有水和生命。一些地质学家认为,8亿年前的地球虽是一颗完全冰封的星球,但仍有生命存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阿伯蒂比绿岩带太古代变质沉积岩和变火山岩中奥尔克里克和霍伊尔·庞德金矿的矿物学和地质学特征。在美国西南部古生代地层中受构造控制的新生代“隐蔽金矿”已为人们所了解并已开采30多年。岩石学观察结果结合电子探针资料以描述安大略金矿床和所选定的其他相似矿床的金矿化,简要地比较了含碳但并不强烈富集金的太古代-元古代岩石的详细资料与矿床地质特征。尽管没有一个金矿的矿石仅为碳质矿石,但这种碳质矿石所占的比例从一个矿到另一个矿、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变化相当大。特别是与还原碳的化学行为有关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两个主要因素已经确定,这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即:(a)流体集中通过结晶程度差的含碳单元:(b)高含量金(通常可见)分布在矿脉-围岩接触带内。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金伯利岩的组成具有多样性,所以没有任何一种年龄测定法对各种产状的金伯利岩都能适用。并且,许多金伯利岩的蚀变特征(至少就其地表露头而言是如此)限制了某些  相似文献   

14.
从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阶段开始考虑矿山环境问题,是实现绿色矿业的基石之一。本文从矿产资源勘查角度,讨论在矿产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区域矿产普查、远景区勘查到矿床勘探即详查),传统资源学家所必须考虑的环境问题及地质勘探过程中所获资料在矿床(山)环境评价中的作用。作者建议:①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地质工作的需要,应适时启动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在资源评价和勘查阶段考虑环境问题,从资源评价与勘查获得的大量资料中提取环境信息,不仅可帮助解决一些与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而且可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②虽然资源学家理解矿床环境有关的地质作用,具有研究矿床环境的某些优势,但我们必须即时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特别是环境科学、流行病学和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实验室摸拟方法研究常量营养要素磷的不同存在形态、含量水平及其形态转化速率对三种藻类(海洋原甲藻、聚生角利藻、牟氏角毛藻)混合培养所引起的增殖竞争效应。结果表明,当活性磷能满足最大生长条件时,其相对生长量(N_i/N_)为聚生藻>牟氏藻>原甲藻(与μ_(max)值聚生藻为最大相一致);当活性磷降低到环境浮游植物生长限制水平时,相对生长为原甲藻>牟氏藻>聚生藻(与k_s值原甲藻为最小相一致)。这与某些海区所出现的硅藻大量繁殖过后产生鞭毛藻赤潮的现象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化学性质极其相近的稀土元素(REE)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的。但是,由于它们性质上的微小差异,却发生了一定分馏,这种分馏特征是受外界条件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地质体中REE的组成特征来探讨许多地球化学问题。目前,以REE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应用越来越广。本文着重介绍它们存讨论某些岩石和矿床成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0号专题“先寒武的外成作用”,已于1979年全面执行。它的内容是研究先寒武岩石的沉积学和火山学以及这些岩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已面临一项大的突破,这项突破有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先寒武地质学的某些概念。 在火山-沉积地体和成岩作用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大都是由于应用了均变作用-反应模型(Uniformitarin Process-response models)而取得的。虽然我们可以观察到古老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但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18.
<正> 印度比哈尔诺阿门迪地区的条带状赤铁矿碧(BHJ)建造属于早前寒武纪铁矿群的下部(大约为2,900—3,200百万年)。条带状赤铁矿碧玉建造以及伴生的铁矿床都具有许多原生的沉积和成岩特征。所观察到的原生沉积特征包括:具不同几何类型的条带和层理,表面印痕(包括干扰波痕、新月状波痕、线状印痕、冲刷-充填构造等)和矿体内的微细构造,诸如球粒、  相似文献   

19.
1.《蒙特维尔议定书》在1989年1月1日生效,截至目前已得到42国批准。议定书规定:(1)在它生效后第二年某些氯氟烃消费量和第四年某些哈龙消费量都限制在1986年水平;(2)到1994年氯氟烃消费量要削减20%,到1999年再削减30%;  相似文献   

20.
臭氧层变化与流行性脑膜炎及鼠疫流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50~1989年间一系列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首次研究和报道了臭氧层变化、太阳活动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CM)及鼠疫(HP)传染病发病率流行周期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较长时段看,臭氧层变化、太阳活动与ECM、HP年发病率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相关关系;从较短时段看,发病率的季节变化与某些气象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个解释这两类疾病周期流行机制的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