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发布的《吉林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标志着历时2年多的吉林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在此次污染源普查中,全省共普查污染源140910个,其中:工业源1 5873个、规模以上的生活源45648个、农业源79312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77个,查清了吉林省工业、农业、生活以及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4大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等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吉林省现阶段环境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层信息     
<正>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通知明确要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理分布情况,了解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并明确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均属普查对象。具体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  相似文献   

3.
从2007年至2009年,历时3年的吉林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目前取得显著成果。在此次污染源普查中,对吉林省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等近20方个污染源进行全面普查。  相似文献   

4.
生活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一些河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分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基础上,对南京市秦淮河流域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潜在的水质污染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据此提出了该河流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要因素。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已在全国总排放量中占了相当比重,因此,控制好农业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无疑对于水环境改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保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是其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结合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现阶段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实力提升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杰  雍毅  叶宏  郭卫广  刘静 《四川环境》2014,(6):110-114
主要通过我国污染源普查和2013年环境公报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从土壤侵蚀、农业化肥及农药、畜禽粪尿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垃圾、大气干湿沉降、航运污染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结合对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活动和田间管理、畜禽粪便及垃圾污染、社会经济因素等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从技术措施、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3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威市气候特点,针对日光温室建造存在的诸多实际问题,对日光温室建造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在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调查、走访群众的基础上,吸收省内外日光温室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拱圆式二代普通型日光温室在环境条件、前后2座日光温室的间距、日光温室跨度高度、墙体厚度、采光屋面角和后屋面角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增设了滴灌和机械卷帘设施,制定了“武威市优化型二代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绿洲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武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998-2007年武威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系统协调程度不高,协调发展度指数总体趋势上升;土地利用与经济耦合系统经历了由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向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的演进.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干旱区土地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经营技术条件作为农业经营方式的核心,其发展与普及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高效率和高收益,也给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据2014年全国首次土壤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达到16.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可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如何在农业经营技术条件不断趋向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时代背景下,利用农业经营技术条件的发展来防治土壤污染,并合理规避农业经营技术条件有可能给土壤污染防治带来的风险,成为一个兼具时代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污染物的排放,而致环境污染、生态受损,已成为人类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为了摸清“家底”,我国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在明确问题所在之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根据现实中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思,借以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2.
污染源普查数据是污染源普查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和普查成果的主要体现。文章对中国石油在污染源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建立四级联审体系、强化数据审核与质量核查、建章立制严格考核等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了中国石油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达标,普查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业污染源普查的基层工作经历,分析污染源普查的特点和要求,对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清查、普查环节提出了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09,(2):51-5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总结发布阶段)工作会议2月19日在南京市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指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组织协调、经费落实、质量核查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保证了普查准备阶段、全面普查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其中,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6个市(州、盟),2166个县(市、区、旗)成立了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5.
开展污染源普查是石油石化企业摸清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加强污染源监管、防控环境风险、制定环保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对石油石化企业在污染源普查过程中存在的对污染源普查工作认识不到位、普查数据填报质量差、污染源档案管理松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做好过程控制、加强和规范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5年河西五市相关产业数据,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产业分工指数测度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与合理性。通过测算河西五市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第二产业细分行业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及产业分工指数,结果表明:河西地区在三次产业层面存在传统农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显著,而传统农业城市与资源型城市则趋异性明显的现象;在第二产业细分层面,河西五市产业结构趋异显著,除武威市与张掖市之外,其他各市之间分工指数较高。根据对河西五市产业结构趋同与分工情况的合理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普查全面实施阶段,"在生态环境部29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洪亚雄表示,今年上半年将完成清查建库和试点工作,明确普查调查对象和调查技术方案,下半年将开展并完成入户调查、数据填报等工作,形成数据库,建立并逐步完善各类污染源档案。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于2007—2009年开展。"经过10年,环境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污染物排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殷玉婷 《环境教育》2007,(11):27-30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2007年底前将完成污染源普查的准备工作,2008年开展全面普查。日前编者从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总结会上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已经结束,这为明年开始的全国污染源普查积累了经验。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掌握污染排放情况,提供详实、全面的环境信息,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实际,给出普查数据质量评估指标,提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评估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普查数据质量检验评估方法,确立普查数据质量评估体系,为计算机辅助污染源普查质量评估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为科学制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划,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数据是决定普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和普查成果的主要体现,利用有效的数据审核方法保证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阶段的工作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数据处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分析了各阶段质量控制及数据审核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