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由于面源污染使得多数湖、库水体营养过剩,从而导致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控制大型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是湖泊、水库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方面综述了控制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的主要对策,并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对国内外关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的影响多停留在总磷及可溶性正磷酸盐的研究,但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研究较少。因此应对不同水生植物对各赋存形态磷的影响效果做对比研究,以便提出更有效的降低水中磷浓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大量藻类对水质和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法控制藻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利用鱼类、大型水生植物、底栖生物以及微生物等的控藻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复合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生植物不同的生活型,设计建造了由漂浮、浮叶植物组成的水生植物复合生态系统,并在洋河水库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从群落水平研究了多种水生植物镶嵌组合的复合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水体在流经该系统之后水中的TN、TP、NH4 -N、NO3--N、PO43--P被有效地去除,对藻类也有很好抑制、截留作用,使水质和水体透明度得到改善.通过实践,水力停留时间3d时对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生态治理过程中水生态系统生物要素,特别是水生植物的恢复设计是发挥其水质改善净化功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归纳总结,简述了水生态治理中常用水生植物的分类及作用;从应用及设计角度出发,总结了水生植物适用的光照强度、透明度、水深、水温、水质、水体流速、底质及水生动物等生境条件;综述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治理中的设计重点,包括品种选择、空间布局、种植密度、种植季节、辅助技术及环境效益等,以期为水生态治理工程中水生植物的应用与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院最新开发的湖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湖滨陡坎沿岸带基底修复技术、植物浮岛生态技术、入湖河渠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滨沿岸带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滇池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滇池草海约3.3km。水面实现了大型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1.0km^2,在湖滨带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的生态结构,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0%,恢复水生植物共计20余种,栖息的水禽及鸟类目前已达2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区良性水生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幅约为65%-70%,TN和TP去除率约为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滇池及超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7.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效应及生物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重金属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的环境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以及对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探讨运用生物的敏感性来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生物监测水体重金属污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植被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然而受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已变成微咸湖,且受到一定的有机污染,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强对博斯腾湖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针对博斯腾湖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植被,才能确保湖区资源的持续利用。可考虑采用下列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在湖周围发展荒漠植被,乔,灌,草相结合,可选择胡杨,柽柳,沙刺,梭梭,沙棘等种类;(3)保护芦苇植被,大力发展其他水生植物,研究表明,水面上有水生植物生长时,其蒸发蒸腾量低于自由水面的蒸发理,而且降低了水体的矿化度并净化了水体,并且可为养殖业提供大量优质饲料,利用植被改善博斯腾湖的生态环境,投资少,效益明显而持久。  相似文献   

9.
生态修复技术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最值得推荐的一种无污染的绿色修复技术。本文阐述了矩阵生态工程系统技术按照仿生学原理和自然规律,依据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创造性地把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体中的微生物科学地有机组合在一起,同时把水生态修复和生态生产相结合达到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同时产出财富和提供就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多藻浅水体中pH值和溶解氧协同周期性变化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多藻浅水体中,每日900~1500的pH值和溶解氧都呈上升趋势,两者呈协同周期性变化。经相关性回归分析,pH值的变化规律与溶解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多藻浅水区pH值和溶解氧的回归关系相关系数r=0.9129>r0.01(70)(r0.01(70)=0.302)。这可能与水体中氧化还原电位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伴随的代谢活动有关。这种相关性和协同周期性变化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并会对水体净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恢复是水体生态恢复与重建的一个关键,而人工快速大面积恢复沉水植物存在较大的难度。在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内,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箩筐覆土种植、纱布包裹覆土种植、编织袋覆土种植和竹签扦插法对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通过实验得出,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种植的芦苇存活率比用箩筐覆土种植的存活率高;运用水泥涵管覆土+竹签扦插法种植的狐尾藻存活率比其他几种种植方法的存活率高,几种种植方式下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具有生态安全和灵敏高效等优点,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的进展,从化感物质对藻细胞光合作用、酶活性、细胞膜、细胞超微结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探究了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机理。并分别就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提取的各类化感抑藻物质的抑藻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探讨了木本植物抑藻的潜在价值,为开发新的抑藻剂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植物抑藻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陈秀琴  丁旭 《四川环境》2006,25(3):64-66,76
姚北平原河网水体榨菜废水污染严重,根据废水的排放特点,分卤水落水前、卤水落水期和卤水落水后3个典型时段对河网水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其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基于榨菜废水排放的分散性和不定期的特点,提出人工湿地系统治理榨菜废水污染的方案设想,并就工艺流程、耐盐型水生植物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村无序排放污水的特性,采用地埋式融生物接触氧化过程和水生植物净化为一体的“生物包”技术进行原位处理,并利用酶类生物促进剂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其降解能力。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酶类生物促进剂的作用下,当“生物包”驯化挂膜成熟后,对无序排入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着相当高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COD90.2%、BOD93.9%、氨氮97.2%、总磷89.7%。在适度引入10%的水生植物时,可进一步增强水体中磷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生植物法、水生植物一化学絮凝法、化学絮凝法、化学沉降法对钻井污水进行的处理,并着重研究了化学絮凝法。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应用表明,百色、陆良盆地石油钻井污水采用氯化钙十石灰十铝盐进行三级处理后,可取得满意效果,并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西北干旱半干旱湖泊水生植物氮磷积累特征,研究2017年8月至9月青格达湖不同生活型及同种生活型不同种类水生植物氮、磷含量及其积累特征,以及青格达湖水生植物氮、磷积累特征与水质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青格达湖水生植物氮元素富集能力远远大于磷营养盐富集能力;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氮、磷积累存在一定规律,沉水植物总氮含量极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环保产业》2015,(1):65-66
由福州光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复合酶生物促进剂-组合型生物包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农村和城镇无组织排放污水、河道雨污排放口的生化系统。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1)利用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培养生长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增强了生物包抗污染物负荷冲击能力,并结合水生植物丰富了生物膜及水体生态系统,从而达到辅助脱氮和深度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取样的黑臭河水中培养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金鱼藻+铜钱草+富贵竹、金鱼藻+富贵竹5组水生植物,研究该五组水生植物对COD、氨氮、总磷、BOD_5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对黑臭河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处理能力。金鱼藻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大于75%,对总磷和BOD_5的去除率均大于80%,污染物净化能力相对较好。金鱼藻+富贵竹的植物组合脱氮效果最好,在实验的两个阶段中脱氮率分别达到了78.2%和88.7%。铜钱草的除磷能力最差,去除率仅为40.8%。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同时吸收氨氮和总磷时的除磷效率要高于单一总磷底物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滇池草海构建湖内前置库进行水质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湖内前置库可明显净化上游来水,从而改善湖泊水质。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0天左右的条件下,通过前置库中水生植物的吸附、吸收、降解等过程,明显改善水体pH、溶解氧,为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有效削减TP、TN、NH_3-N等有机污染负荷,年均削减率分别达到38.0%、51.9%、65.7%。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体有机污染定义、来源及有机污染物主要类型的介绍和说明,分析了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效应——水体污染、生物富集及其毒理效应,综述了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监测技术尤其是有机分析前处理技术的现状,并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监测技术作出肯定,同时展望了水体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