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研究适合丘陵地带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模式,选取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的三个村组作为示范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终端建设研究。在对示范村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民房分布、污水排放及污水水质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示范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及试运行。示范工程建成试运行一年以来,入户支管无破损,主管网系统排水流畅,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终端系统与周边环境相容性高,系统运行维护简便。本研究可为丘陵地带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及技术模板。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可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城市点源污染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为解决农村地区流域污染,改善农村人口饮用水条件、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污水收集、处理和污泥处置3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农村地区不同污水收集模式、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泥处置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可行的生态友好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为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浓度低、成分复杂、生化性高的特点,以豫南某村人工湿地工程为例,介绍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并对污染负荷、湿地床结构、基质材料及植被选择、水力条件等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操作管理简单,在我国农村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污水往往不能纳入城市管网,且呈分散、难以收集、大多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现状特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经成为现代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实施科学、合理、实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模式事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文章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农村生活污水特点,提出独特的雨污分流方法,比较了多种末端治污模式,特别推荐了增氧塔生物净化和小型人工湿地相结合的这类具有造价低、处理效率高、运行经济、出水水质好、可以中水回用且地表呈景观化的特点,适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生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水环境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环保意识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的农村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水平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适应不同地区的污水特点,因地制宜。针对当前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文章综述了农村污水常见的治理技术应用特点,探讨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海南省生活污水排放特点、排放量和污水收集现状,总结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并对不同的处理工艺分别给出其适用范围、工艺概况、管理维护和成本分析等。根据各村庄的自然状况、人口分布特征、处理污水量的不同以及污水处理的工艺特点,推荐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黑灰分离收集处理与现状不相符合,本文对崇明县某村的污水排放特征以及水量水质进行调研,并对硝化预处理系统结合人工湿地反硝化以及脱氮预处理结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两种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显示,硝化预处理系统结合人工湿地反硝化由于后续反硝化需要投加大量碳源从经济管理方面而言变得不可行;脱氮预处理结合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在预处理系统以进水3h、曝气2h、沉淀0.5h、排水0.5h、气水比40∶1的模式运行、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48h条件下出水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要求,且因氨氮指标的降低大幅缩短了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而减小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存在数量巨大的小城镇,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大量污水,超过了当地环境所能承受的自净范围,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由于小城镇排水收集管网系统很不完善,应用具有投资小、处理效率高、管理方便、设备运行灵活的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小城镇污水受到青睐。将基于小城镇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要求,分析阐述国内外应用较广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以期为小城镇污水一体化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炼化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特点,结合水量、水质情况,选择了适合的炼油、化工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处理流程,重点分析了各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设计特色,包括根据水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气浮及絮凝处理,在二沉池后设置承上启下的高密度沉淀池与V型滤池,回用水的双膜处理中选择浸没式超滤与一级三段反渗透,反渗透排水采用臭氧氧化加生物滤池的高效短流程。运行结果表明,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排水指标远优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污水与雨水的回用率合计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上海南汇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现状,从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管理水平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分析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模式的利弊和条件;进一步阐述上海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应当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最后从农村环境管理层面以及处理技术角度,提出了健全上海郊区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水源地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以水源地生态敏感地区典型乡镇(长春市乐山镇)为例,通过对水源地敏感因素以及区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规划村庄类型、实际发展情况,合理预测污水量,布局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研究表明:农村区域应建立差异化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划分“镇区、村屯、重大项目”三类区域,采用集中收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同时应突出“全域治理”的总体目标,统筹上下游乡镇,优化调整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实现污水设施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成先雄  严群 《四川环境》2005,24(2):39-43
本文陈述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污水土屯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可行的,对BOD,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并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出水可回用,有净化污水、美化绿化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保产业》2008,(3):63-63
由北京元黄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村镇生态排水处理系统技术,适用于居住分散地区、农村以及公共场所的生活污水、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克彬  彭松  王明明 《四川环境》2008,27(5):114-117
介绍了适合于国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沼气技术是当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广州市南沙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随着其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沙区自建区以来,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完善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文章主要论述了南沙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历程,分析了南沙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谋划、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区域覆盖、运维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的综合分析,实现对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综合比对。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建议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并对当前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应地提出几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霏霏  魏琳 《四川环境》2022,(1):216-221
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通过对区域现状数据调研及分析,划分区域污水汇水分区及选择污水收集方式,合理确定用水指标和污水排放系数,预测生活污水量,布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其结果表明:具备条件排入奢岭镇污水处理厂的镇区外村屯的污水,排入奢岭镇区污水处理厂.不具备条件的...  相似文献   

18.
陈述了赣南新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认为人工湿地用作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投资少等特点,很适合赣南新农村的发展要求、环保条件和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分散点源生活污水排放量高达5000万t/d,主要来自小城镇、农村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处理率很低,已成为改善居住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常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用于污水分散处理难以正常运行。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占地面积较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维护管理简便、无二次污染,且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技术成熟,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分散处理和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污水系统设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碧清  高洁  张杰 《四川环境》2004,23(4):68-71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阐述了城市污水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的利弊;指出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是形成良性水循环的有效途径,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已建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污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认为污水系统规划要改变传统设计方法,应方便再生水回用,由经济、技术、地理等综合因素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厂厂址与数量,选择适合各排水区域水质水量的工艺流程,预留污水厂与再生水回用管线分期发展的空间,应优先选用国产污水处理设备,尽可能维持城市河涌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