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核心制度,政府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对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排污行为等进行许可,以排放标准的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非达标区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许可限制。然而,现有的部分行业排放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较早、科学技术支撑方法不足、与环境质量改善难以挂钩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求。本文在研究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对排污许可制度的支撑作用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排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健全排污许可制度的环境标准支撑为目的,提出了现行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在剖析绿色技术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由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化技术、末端治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绿色食品技术、清洁消费技术与生态恢复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我国绿色技术体系,并从行政、经济、法律、教育及科研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绿色技术”概念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技术概念、技术的内在结构与运动过程、技术负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了绿色技术概念的内涵界定,分析了绿色技术概念的外延──绿色技术形态与绿色技术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三五"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以行业为基础的排污许可管理体系,到2020年完成对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概述了我国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实施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的管理要点及不足,提出完善行业排污许可规范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绿色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关系密切。因此可以说,研发绿色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长期任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很多地方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虽然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同,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各异,但综观规划与计划不难发现,各地在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都有浓墨重彩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固定源合规制度是确保固定源企业将排污许可证中载明的要求得以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规定,也是将排污许可制度打造为固定源环境管理核心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美国固定源合规监管经验和当前国内排污许可实施基础,构建了固定源排污许可合规管理制度。所构建的制度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固定源企业需提交的排污许可合规报告为主要合规监管环节,将政府部门对于固定源企业的合规监管分为以合规报告为主的书面核查和企业现场核查两个环节,并在整个合规监管过程中贯彻数据管理,设计了企业合规报告、政府核查报告、核查类型及任务、核查评估方法、合规信息公开及违规处罚方式等关键内容,以节省对于固定源企业污染排放合规监管过程的环境执法资源和提升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8.
蒋兴林  钱坤  楚超 《四川环境》2006,25(5):95-98,126
按照LEED-NC标准,绿色建筑中的节水设计应该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在住宅内,采用节水型器具和无水型器具,如堆肥式厕所和无水小便器,改变生活用水习惯提高用水效率,考虑雨水或者中水进行冲厕和小便器,或者采用创新的废水利用技术等;在住宅外,使用耐旱的景观设计,采用高效灌溉方式,改变灌溉习惯提高用水效率等。  相似文献   

9.
绿色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源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可持续发展及绿色技术的发展状况、内涵进行了论述,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色技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源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厉无畏 《绿叶》2010,(1):33-38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三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一国发展绿色经济.很难;中国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在中国的绿色实践中,由于政策、市场不配套,以及观念、效益、规模、技术的制约.出现了“政府热、企业民众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绿色发展?除了人的消费观念要低碳化外,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1.
绿色技术推广是促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将绿色技术依据其应对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为清洁、循环、低碳3类技术,并挑选了10类关键技术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绿色技术推广代表性领域的回顾分析,从政府、企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推广主体出发梳理出10类绿色技术推广的共性策略,并讨论了当前绿色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根据各类绿色技术的发展阶段和市场应用情况,就清洁技术的大气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生态养殖技术,循环技术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低碳技术的工业节能、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技术,分别提出了未来进行技术推广可优先采用的推广策略和特色化举措。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绩效,还会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绩效。本研究借助中国2004—2019年沪深A股上市污染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考察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融资约束在经济增长目标与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在“硬约束”情形、重污染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环境目标会弱化这种负向作用。本文丰富了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微观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并为地方政府科学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更好平衡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关系以及促进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绿色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气厂以实现"科技、绿色、和谐"大气田为目标,在气田建设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的环境保护方针,通过学习先进环境管理经验,实施和推行绿色管理,并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绿色钻井液体系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烷基葡萄糖苷钻井液体系、合成基钻井液体系、甲酸盐钻井液体系、硅酸盐钻井液体系、有机盐钻井液体系等的特点及应用;分析钻井液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推广环保钻井液的建议,指明了未来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和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绿色水处理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文章列举了膜分离、绿色氧化、绿色絮凝以及超声波、微波、电磁场等环保水处理技术,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探讨了绿色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新兴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和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项目。通过研究由清洁发展机制延伸出来的碳交易及其市场表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碳交易将成为最大的贸易商品,并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产生较高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以美、印经验为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我国具有理论上的依据,但是具体的构建尚需要借鉴成熟经验.本文介绍了世界公益诉讼的典范--美国环境的公民诉讼和具有巨大创造性的印度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这两个国家在环境公益诉讼上的经验,给我国建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指出了重大工程项目绿色管理的重要意义,构建了重大工程项目绿色管理的概念、内涵、特征、驱动力等理论体系,给出了重大工程项目的绿色决策、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绿色管理方法和基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碳足迹指标和节能减排指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了国内外几个典型重大工程项目绿色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指出了当前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绿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制定绿色管理战略和规划、加强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强绿色设计与施工、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开展绿色绩效评估、开展重大工程绿色试点示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绿色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是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水生动植物资源损害情况、致害因素以及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准确判定是确定赔偿并公正判决的基础,对于能否通过诉讼达到修复生态损害、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474件涉及水生动植物损害的公益诉讼案件判决文书,结合前期学者研究和个别案件探究,从鉴定评估的主体、内容、结果三个方面,评析当前公益诉讼案件中水生动植物资源鉴定评估状况。结果发现,公益诉讼中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损害评估存在评估主体制度不健全、评估标准和规范不完善、评估结果可靠性欠缺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应当充分考虑水生动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加强评估主体的制度建设、明确并细化评估标准,及规范并落实评估相关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