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茅尾海是广西海水养殖集中分布的海湾之一,海水养殖生产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海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近5年来,茅尾海海水环境质量持续较差,年均水质长期处于Ⅳ类或劣Ⅳ类,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养殖塑料垃圾污染等对茅尾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调查了茅尾海海水养殖尾水、塑料垃圾污染影响,分析了海水养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胡荣  韩潇 《中国环境管理》1993,(5):19-19,18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开发建设活动时,事先对该项目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作出科学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则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等做法律上规定。最早确立这项制度的是1969年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我国引进这项制度时间不长,研究不够,特别是当时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建设与环保的一致性,因而使环境影响评价未能收到实效,往往成为既成事实的说明或对污染环境的解释;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立法技术上“宜粗不宜细”的主张又严重妨碍了立法的完备,起不到法律应有的强制性规范作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完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东盟的渔业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和梳理中国—东盟渔业法律机制现状,分析了现有框架下的国际公约效力与功能局限,以及区域渔业合作重经贸、轻养管和制度规则缺位等弊端。根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对渔业法律机制的需求,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国—东盟渔业法律机制的完善路径:制定中国—东盟渔业合作专门性公约,对渔业资源开发及养管起指导性作用;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渔业合作协议,为渔业资源合作提供可接受的合作途径;稳固中国—东盟渔业合作支持机制,通过多元化渠道夯实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清洁生产思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70年代开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广度、深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行,也收到了明显效果。随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一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政的制度也应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1993年我国制订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在确定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中.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列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计划。作为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一项重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相应地也需要作一些转变和调整。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如何贯彻清洁生产思想提出了一些见…  相似文献   

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S)是各国环境法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环境法律制度。它很好地体现了环境法的预防原则,体现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环境法也确立了这项制度,但这项制度还存在问题,比如关于其适用范围的规定就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体制上和具体操作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和具体环节上进行疏导的解决办法,使得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作用得以充分体现,确保区域开发建设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渔业环境权是渔业权人在得到许可的渔业水域从事养殖、捕捞等生产活动时所拥有的保护渔业水域环境的权利。根据物权理论,渔业环境权是一种基于国家对渔业水域的所有权上派生的用益物权,是《物权法》中养殖权和捕捞权的构成要件,它同养殖或捕捞水生动(植)物的所有权、对得到许可的水域(水体)的占有或使用权一起,构成完整的养殖权或捕捞权。这就是现行法律制度没有规定独立的渔业环境权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燕 《四川环境》2014,(2):98-102
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广安市辖区内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污染现状,在实地研究广安市两个畜禽养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提出了一套以"养殖—沼气—农灌"和"养殖—堆肥—沼气—农灌"两种模式为技术基础,结合政策和法律措施,系统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方案,有助于指导农村畜禽养殖的科学、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渔业水域污染纠纷案件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对渔业资源的损失和对渔业生产的破坏,为及时、公正地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现就此类案件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探讨。一、关于损害事实的认定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因污染事故而导致的对渔业生产的损害,可以由主管…  相似文献   

10.
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世界食品供应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实现海洋渔业经济和海洋生态和谐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以山东海域底播养殖与筏式藻类混合养殖为例,通过对山东沿海开放式海水养殖项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的对策措施的研究,为我国近海海域海水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应对措施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对促进近海海域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洋环境保护是国际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社会的合作是构建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法制的有效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历史演变,分析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意义,从陆地来源、船舶、倾倒、远洋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海上污染的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海洋环境污染与国际法保护问题,最后总结了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Seawater desalin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countr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ing freshwater resources.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 China launched in the 1960s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ent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 However, the technology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causes mar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fter exploring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legal system of reducing environmental risks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legal system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but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or reduc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risks caused by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and legal system in China are discussed. Specifically, in addi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China shall integrate seawater desalination into unified regul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clarify statutory functions of various regulatory departments,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protection by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3.
探究沿海城市化推进与海洋污染间的关系对沿海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沿海46个地级市的海洋污染物浓度数据和遥感所得的夜间灯光亮度数据,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技术从深度推进和广度推进两方面系统考察了沿海城市化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紧凑集约为特征的城市化深度推进与海洋污染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U形”关系,而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广度推进只会单纯地加剧海洋污染。城市化深度推进会通过集聚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海洋污染产生积极影响,而城市化广度推进过程中所带来的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加剧海洋污染,此外产业结构和绿色技术未能转型升级也是城市扩张加剧海洋污染的关键因素所在。本研究提出在海洋环境管理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海洋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二是应注重城市的紧凑集约化发展,发挥沿海城市化推进对海洋污染防治的正外部性影响;三是需推进海洋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污染的脱钩。  相似文献   

14.
China is confronted with the dual task of developing its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tecting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1980s, China's polic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experienced five changes: (1) progression from the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a basic state policy to the adop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changing focus from pollution control to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equally; (3) shifting from end-of-pipe treatment to source control; (4) moving from point source treatment to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5) a turn away from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based approaches and towards a legal means and economic instruments-based approach. Since 1992, China has set d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basic national strategy. Howe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China have continued to be serious problems and have inflicted great damage on the economy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is a critical juncture for China's efforts towards sustain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nsify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fforts, and curbing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s polic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be of primary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China, but also the world. Realizing a completely well-off society by the year 2020 is seen as a crucial task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n important goal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however, attaining it would require a four-fold increase over China's year 2000 GDP. Therefore, speeding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major mission during the next two decades and doing so will bring great challenges in controlling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taking a critical look 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policy, we try to determine how best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 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xamples of important measures includ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reform of energy policy,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ustry,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场地污染问题,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成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创新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从经济政策的体系、投融资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展开,对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现状,最终从完善调控体系、明晰权责归属、拓宽资金来源、规范资金运营、丰富投融资模式、探索费用效益分析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不适当的发展模式已使人类、环境与发展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必须及时地改变发展模式。列举了中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指出只有持续发展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提出应注意的问题有: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保护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修复受污染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救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纠纷的方式包括两种,即行政处理和诉讼解决。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尚不完善。本文就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救济提出具体建议,即修改、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相关法律制度,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船舶漏油事故等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的案例推动了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管理和立法的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确立了以下机制:行政主体依民事侵权程序向责任人请求返还应急费用;应急产业经营者依强制缔约合同请求支付应急处置费用;以责任社会化的方式保障应急费用的资金来源。为应对海洋石油开发等其他类型的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我国应借鉴船舶污染海洋应急管理中的强制清污协议制度、强制保险制度、油污基金制度等,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采掘行业的特点,分别从法律层面、设计层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层面等三个方向进行分析,结合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要求。从而使采掘行业的环境管理能全面涵盖采掘行业开发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采掘行业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完善采掘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我国采掘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土壤问题特征及国外土壤环境管理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显露。而且我国土壤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是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析我国与国外土壤环境问题的差异,总结美国、荷兰、日本三个国家土壤环境管理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综合考虑我国发展国情、土壤环境问题特征及土壤环境管理基础,确定我国土壤环境管理要依靠"行政推动和法律监管相结合",提出一个涵盖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技术和装备能力建设(监测、监管、监理、风险管控)、人员队伍建设的适应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特征的综合环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