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南河湾之诉     
有村南河湾,远近美名扬。村西出清泉,玉带绕村行。河岸杨柳绿,人杰物产丰。姑娘争嫁来,小伙精气神。突然有一天,“二懒”变能人。投机赚了钱,还想钱滚钱。村旁建焦厂,竖起高烟囱。黑烟空中飘,污水河中排。杨柳秃了枝,青蛙失了声。麻雀成乌鸦,小猪倒立鬃。清泉不再清,玉带变臭沟。浇地地板结,种菜菜烂根。气味呛眼鼻,烟尘积厚层。热天不敢开窗户,屋外不能晾衣巾。乡亲身体日渐弱,咳嗽气短疾病生。邻村姑娘不嫁来,本村姑娘嫁他乡。可怜祖留祥和地,如今变成破落村。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市水环境现状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地区原始自然环境优越,多年来,不正当的人为活动、环境恶化趋势明显,也直接干扰与影响着水的良性循环。现状水环境:河流基流渐小,并季节性断流,坑塘减少,湿地萎缩水土流失,洪径增大。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承压水无序开采,污净比失衡,河流承栽力降低。地下水垂直污染面扩大,点、面、垃圾污染源趋重。联通青一洋、石一起,实施水资源再分配。优化配置城乡用水。重视地下水源地建设,联合调度地表、地下水源。谨慎开发承压水。植树造林、涵养水分。注重防风林带建设,改善田间小气候。严控地下水采量,防止土壤旱化。搞好坑塘建设,解决乡镇污水出路与净化。保护湿地,促进水的良性循环。深度处理废污水.使之资源化。从源头抓好城市三大水源地污染源.察勘储备新地下水源地。改良恢复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环保文娱     
孟树国江南有奇峰,高耸入云端。万山拜其下,孤云卧此间。古稀花甲者,汇聚六十三。胸怀国策志,考察皖名山。先访翡翠谷,继至老龙潭。苍松枝如冠,绿竹叶似帆。清池勤沐日,花雨巧耕峦。缆车遨云海,铁屋落霞栅。雄鹰搏无忌,鹃鸟啼不烦。探秘排云坳,深研北海湾。考究光明顶,遥思玉屏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7,(9)
正最近忙,顾不上看书,荒废了几天,终于静下来。扯上一本林徽因的作品,把手机关掉,得把阅读补回来。哪里浪费的从哪里补,我有时候很拧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看到林徽因这句话,一个激灵。篱,篱笆也。乡村,不缺篱笆。立几根木桩,相当于经线,桩与桩之间,竹片一前一后错开绞上去,像密密的纬线。这种篱笆结实,可高可矮,可长  相似文献   

5.
爱—绿十快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迷官,有人恋财。吾独爱绿,岂不快哉。生于河边,长于乡下。村前绿树成林,村后绿水喧哗;村内绿荫匝地,村外绿满天涯。岂不快哉。诗词含绿,意趣盎然。过目成诵,生机无限:“东风吹水绿参差”,“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岂不快哉。《青纱帐,甘蔗林》,《青枝绿叶》《绿灵魂》。《情满青山》《江南春》,架上书刊绿成阵。绿色诗行绿  相似文献   

6.
渴望晴明     
查干 《绿叶》2014,(5):98-101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会享受清风明月》。友人刊发时,出于好心,将其改成《把清风明月珍藏于心》。美是很美了,只是忽略了我写此文的初衷。在标题里,用"学会"二字,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您想,老天赐予我们每个人清风明月,可是我们不懂得享受,或者没条件去享受,是不可惜?有些人有了金钱,就纸醉金迷、灯红酒绿,远离了清风明月。而有些人则忙于生计,两头不见天日,顾不上去享受清风明月。这是人类的悲哀。而现在,清风明月正疏离于我们,远走他乡,不愿回头。趁机而入的是霾。霾,何物?是空气中的魔。它来自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扬尘等。我们感到了它的恐怖和龌龊。觉醒之后,才懂得什么叫做不寒而栗。但,为时已晚。接踵而来的是讽刺挖苦、怨天尤人,连校园里的雕塑,都戴起了口罩。口罩罩住了一座座城市卡口千万座村庄。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6,(5)
正莫言警告: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在诸多因素中,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最严重一环。假如有一天,我们人类,完全失去了青山绿水,禾草田园,所谓生存,就成为空谈,那将是人类真正的末日。相对而言,农业文明时代,对青山绿水,是维护性的。因为,那时的人,敬畏山水,依赖山水,靠山吃水,才得以生存。而进入工业科技文明时代之后,对于大自然而言,是灾难性的。地球资源,开始被掠夺性地开发,而后  相似文献   

8.
向大海     
张玉明 《绿叶》2023,(7):69-75
<正>1秋风响,蟹脚痒。蟹脚为何痒?有人说,是蟹在长肉,关节胀痛;有人说,是蟹生性好动,淘气顽皮。都不是。蟹脚痒,是蟹要离家出走,奔向遥远的大海。人们只知道大雁每年会迁徙,却不知河蟹每年也要洄游。秋来时,大雁要飞越千山万水,到温暖的南方去。而河蟹也要爬行千里、万里,到广阔的大海去。河蟹要从小河爬进大河,再从大河爬进大江,最后抵达大海。在江海交汇处,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9.
陪了几回客,慢慢地,我发现酒桌上的学问不是喝酒而是敬酒。中国的语言可谓丰富多彩,到了酒桌上,更是妙趣横生。高水平的劝酒者其劝术使你不得不喝,不能不醉。你听:“来,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这是第一杯。“好事成双呀”,又劝进第二杯。如此这般,先让你飘飘然。主人说罢“随便”,在座的便自选对象,各显神通。你听:“来,干了。”此是见面酒。“老赵,好长时间没在一起聚聚了,来两杯。”这是“叙旧酒”。“来,老陈高升了……还有小朱喜得贵子,咱们一块干。”此谓“祝贺  相似文献   

10.
查污染有感     
长途奔袭,登高观看,不由怒气冲天!远近星星点点,污染连成片。蓝天白云何处?周遭烟雾笼幔,景物依稀不见。再闯工厂查看,粉尘迷眼,废渣漫延,烟囱吐黑烟,污水暗管排泄。如此猖獗行为,明显乏力监管。锦绣山河遭涂炭,父老乡亲受熬煎。油皮、地瘩老板,损众利己只为钱。纵有资产百千万,如此缺德心当颤。再问当政父母官,良心当  相似文献   

11.
芙蓉花里寻     
这是一次匆忙的行走,去往蜀国之都。成都,是一个悠远的梦,适合在如水的夜色中到来。旅途的夜晚,我总是异常清醒。犹记得,黎明前经过一处隧道,本是漆黑一片,慢慢地看到远处的光,那一瞬间,从毛孔到血液都很是感动。那微光引领着日光抵达世界,于是天开始光亮,世界苏醒。我却沉沉睡去。抵达成都,天已黑尽。看到笑意盈盈的浅浅站在我面前,我知道我已来到梦的中央。次日。睁开眼睛,天色已是大亮。  相似文献   

12.
选择     
14岁的女孩子站在离婚判决的法庭上,选择爸爸,或者妈妈。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中国。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清贫。爸爸只是拿一份薪水的普通工程师。选择妈妈,她就选择了富贵。妈妈很快就要嫁给一个珠宝商。选择爸爸,她就选择了现实。她将一如既往,努力读书,考高中,考大学,直到出国  相似文献   

13.
放归静翠湖     
正昨夜,我的松子儿和松果儿,来入我梦境。搅得我,一整夜竟无睡意。多少年过去,它们一定还在惦记着我。梦里,有什么东西在挠我右脸,睁眼一看,是我的松子儿和松果儿,它们双双蹲在我枕边,在凝视着我。我抚摸它们,并说,是饿了吧?就去找食物,回头,则不见了它们的踪影。一紧张,梦醒了。于是,心里空空然,亦怅怅然。  相似文献   

14.
小城的厚重     
这是一座小城。我在这里客居过一些日子,小城的风光,小城的风情,久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传说,屈原在流放途中,曾在这里醉过酒,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先秦。历经战乱,几度兴废,如今进入了鼎盛期,小城急剧膨胀,形成了新区,扩大了好多倍。由于着手早,规划得当,新区易地建设,老区旧貌被保护得很好。老区确实苍老了。明清建筑鳞次栉比。残缺的城墙,废弃的城壕,依旧充当着忠诚卫士。逼窄的  相似文献   

15.
水的传说     
陈应松 《绿叶》2014,(3):89-91
正水在明白无误地流淌着。是一条河?是的,就是她,在茫茫天地间,可能我们只能通过这条河来找到它的源头。远山青青,春烟迢迢,赤水濛濛。有一股神秘气息蒸腾在这逶迤一线的地方,有什么正在暗示我,有酒的醇厚。有香味。不是那种浓香,不是轻浮的香,不招摇,很深,好像蓄谋已久的,很厚。有的东西就是厚的,很厚,宽阔,神秘,深藏不露,但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6.
贺震 《环境教育》2022,(12):83-84
<正>如果说这个世界真有神,这个神就是自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众多神,最灵、最大的神就是自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人类只有在自然的庇护下才能生存,只有在自然的哺育下才能成长。“百善孝为先”。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谱系中,“孝”为诸德之首。“天地君亲师”。在应孝敬对象的位序中,“天地”处于诸对象之首。天地,何也?天地者,自然也;天地者,人类之母也。《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诗人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宋代大儒张载云:“乾曰父,坤曰母”。就是说,天为乾为父,  相似文献   

17.
林叔下车后,走在回村的田坎上,忽然就觉得有些累了。林叔已经68了。林叔走到一棵树前一屁股坐了下去。这会儿,阳光从浓浓的枝叶间渗了下来,地面布满了白白的花斑。那白白的花斑飘浮在林叔的身上,一闪一闪地,晃个不停。等气喘匀了,林叔又走,走几步,林叔的鼻子就耸几下,像猎犬在寻找猎物。慢慢地,浅浅的笑意,盛满他脸上每一道皱纹。林叔的笑,从昨晚开始就这样一直挂着。昨晚,看电视的时候,林叔不停地咳嗽。有段时间林叔咳得都喘不过气了。看着父亲咳得那么难受,儿子小林子忙进屋拿来草珊瑚含片。含上草珊瑚,林叔的咳嗽稍有缓解。这时,林叔忽然…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00,(4)
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年满22岁的土家族男青年,其长相、动作、生活习性等,均具有“蛇”的属性。令人称奇,当地人称他为“蛇人”。“蛇人”名叫张华斌,家居官庄乡乜敖村第2组。他身高1.5米,头尖扁,双眼凸出。头常偏于左侧,唾液外流。头、手及全身摇摆颤动不止,10个手指弯曲呈爪形。5岁时能坐,7岁前爬行,10岁后站立行走,步态呈弧形,不能平衡。遇下坡路手足着地,只能倒退着爬行。他喜吃生冷食物,以老鼠、野兔以及青蛙等野生动物为主。睡眠时枕头塞于颈下,头向后下仰垂,摇摆不停,左右翻滚,不合眼,下肢屈曲。体表皮肤常冰冷,  相似文献   

19.
遭遇沙尘暴     
生活在长江之滨的我们,很少遇到沙尘暴天气的侵害。即使遇上,也并不十分严重,且时间很短。我这次在西北出差期间,“有幸”感受了真正沙尘暴的滋味。那天,我们考察团一行到刘家峡水库参观返回兰州时,兰州城正遭受沙尘暴的正面袭击。沙尘暴来得很快。上午我们从兰州出发时,兰州城风和日丽,一片晴朗。才几小时,兰州城的天气就完全变了样,沙尘弥漫,天昏地黑,一片混沌世界——像《西游记》中描写的妖风裹挟唐僧的情景一般。由于尘雾太大,光线极暗,于是,路灯亮了,车灯亮了,大小商店的门面灯、店内灯全亮了——白天成黑夜.阴阳颠倒了。风很怪,不是横着吹,而是旋转着,像小龙卷风。风中有尘粒,有沙粒,也有粗沙,砸在脸上,生疼生疼。沙粒使劲往耳朵里、眼睛里、鼻孔里、衣领里钻。嘴不能张,一张,满口沙子,尽管不断往外吐,可依然碜牙。以前看到报纸上说,当风沙袭击时,沙尘暴中心的老百姓就着沙子吃面条。现在看来,此话不假。  相似文献   

20.
正"垃圾箱,为了谁?不为自己为人类。支持它,爱环卫,要让环境保持美。"为营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社会风尚,本期刊登十首低碳环保童谣。绿色出行是选择腊月底,买年货,文明过年记心窝。不高调,不摆阔,不坐自家名牌车。公交车,全家坐,绿色出行是选择。买年货,不耽搁,节能减排全家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