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城市半封闭河道水体生态恢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复合生态滤床、底泥生物氧化、水体生物修复和河道生态恢复等技术,对上海漕溪河富营养水体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在每隔7~10d间歇性流量300~400m^3/次的污水补水进量下,通过生物治理,消除了水体富营养和黑臭现象,从每个污水补给周期开始,3~4d后COD、NH3-N、TP除去率分别达到50%、40%和55%以上,水体清澈见底。从2005年3~5月,河道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先后出现枝角类、桡足类动物和鱼类。表明对于已截污的城市半封闭河道,利用浸没式复合生态滤床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底泥生物氧化、水体增氧、河道生态恢复等措施,进行生物治理,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本研究为城市半封闭河道的治理和养护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底泥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开发城市黑臭河道的有效治理方法,利用人工模拟河道就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对其氮磷营养盐释放及河道水体污染生物修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工程现场应证。研究结果表明:河道污染底泥生物修复状况对上覆水体水质产生大的影响,在底泥不加修复时,底泥污染物释放使水体COD、TP、NH3-N浓度分别达到30~35 mg/L、0.4~0.5 mg/L和3.0 mg/L,底泥修复后分别为15~20 mg/L、0.1 mg/L和2.5 mg/L;底泥G值(y)与底泥氮、磷污染物释放量(x)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0.5124x-0.1394(R2=0.9222),y=0.17772x-0.4781(R2=0.8701);结合底泥的生物修复,采用曝气增氧投加生物制剂措施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时COD、NH3-N和PO3-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3.6%、25.0%和15.7%;对古廖涌的现场治理工程表明,在未对河道底泥进行生物修复的情况下,经过氧化塘预处理河道水体增氧-水体原位强化生物修复等措施的治理,河道中、下游水体又逐渐恢复黑臭,在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后,河道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进行实验,研究了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情况、甲苯进口浓度、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为17~23℃,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在10 d内完成挂膜启动,比传统生物滴滤床缩短了4 d.(2)甲苯净化效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为1 100 mg/m~3时,净化效率为95%;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维持在1 100~1 200 mg/m~3时,随停留时间的缩短,甲苯净化效率下降.(3)当停留时间分别为94、63、48 s时,甲苯净化效率分别为87%~92%、70%~74%、60%~62%.  相似文献   

4.
张怡  刘本洪  刘蕾  杨春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2):3875-3882
将富营养水体治理与硬质河岸改造相结合,能够提高水体与河岸的交互能力,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以位于四川省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中心城区的柴桑河河段(长度1.5km,宽度80~100m,水深约1.85m)为例,通过铺设护岸专用基料、设置滴灌系统和播撒花草种子对硬质河岸进行生态重建,通过向水体中施用除磷剂、微生物菌剂及采用生态浮床、水车增氧等措施,降低了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利用太阳能为整个处理系统供能,实现了硬质河岸和富营养水体的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通过半年的监测和观察,结果表明:柴桑河水体中总磷(TP)、氨氮(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氮(TN)含量明显降低,TP和NH3-N由劣V类提升至地表水Ⅲ类,CODMn由劣V类提升至地表水Ⅳ类,TN由劣V类提升至地表水V类;河道内鱼类、藻类、水草的多样性增加,硬质河岸完全被植被覆盖,植物种类达数十种,自然景观恢复,河流生态自净功能显著增强,有利于使水体保持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5.
杭州虾龙圩河由于多年污染,河道水质严重黑臭,自净能力遭到破坏。本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底泥污染物削减、生物接触氧化水质净化、造流曝气及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等技术对虾龙圩河进行治理。结果显示,此项综合技术对城市河流污水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3.3%、80.1%和81.7%。通过1年的运行与养护,虾龙圩河治理段的水质、生态环境等有了明显改善,没有发生过水华及黑臭现象,河道水体具备了较强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6.
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曝气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曝气时间及强度考察处理效果以确定曝气方式和曝气量。结果表明:在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过程中使用曝气协同作用可大大增强生物促生剂的修复作用,加快修复速度。使用间歇曝气协同生物促生剂作用时效果与连续曝气相近,且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实验60d后,上覆水COD、NH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46.8%、98.7%和73.3%,上覆水pH由7.61提高至7.92;底泥削减达5.49cm,底泥有机质削减率达10.5%。  相似文献   

7.
杭州肖家桥港是一条典型的黑臭河道,水体中溶解氧全年低于0.5mg/L。通过采用推流曝气、浮岛喷泉曝气、底泥钝化、水生植物恢复、入河污水原位截流处理、微生物床强化处理等措施对肖家桥港进行生态修复,有效降解了河水中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河道底栖生物逐步恢复。工程运行10个月后,肖家桥港达到了杭州市西湖区城区河道消除黑臭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势能增氧生物控藻利用生物控藻技术,结合生态学、水力学和污水生物处理原理,由势能增氧生态床和循环系统组成.势能增氧生态床内投加填料,自行挂膜.通过虹吸,利用水流势能进行大气复氧,逐层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创造好氧环境,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给藻类的上一营养级轮虫创造优势好氧环境,使其大量繁殖,吃掉藻类,恢复生态系统食物链,恢复局部生态平衡.实际测试结果表明,COD最大去除率达到72.4%,对氨氮、磷也有一定的去除率;除藻效果良好.湖水循环区域藻类最大去除率超过93%;经济高效.直接运行费用低,仅为0.15元/m~3.  相似文献   

9.
固载型TiO2光催化反应器对富营养水体杀藻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泡沫镍作为载体,利用电沉积技术将纳米TiO2负载在泡沫镍上,制成固载型TiO2光催化反应器.研究表明,经过光催化反应器处理的富营养水体,30 h内叶绿素a由96.2 mg/m3降至2.2 mg/m3,下降率达97.6%,而未负载纳米TiO2普通泡沫镍材料,在同样光强的紫外灯照射下,叶绿素a下降率为74.3%,表明紫外光照射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杀藻功能,但是光催化反应才是藻类被杀灭的主要原因.利用9.54 m3景观喷水池进行杀藻中试,光催化反应器也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杀藻性能,12 d内叶绿素a由18.7 mg/m3降至1.9 mg/m3,下降率达到89.8%,水体由浓绿变为清澈见底,这表明光催化反应器具有很强的杀藻能力,通过有效杀灭富营养水体中藻类、控制藻类基数,对应急处理城市景观水、湖泊等富营养水体和突发性藻华,提高生物-生态法处理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硫酸亚铁为底物,对城市污泥、土壤和河流底泥进行生物沥滤实验,探讨了污泥、底泥和土壤在沥滤过程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和化学形态转化规律,了解当地土壤在酸化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过程,并对三者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生物沥滤对重金属(Zn、Cu和Pb)的沥滤的沥滤效果较佳(去除率75.45%、63.12%和40.96%)。沥滤过程中,重金属Cu在生物沥滤中期(3~5 d)沥出效果较好,而Zn和Pb则在沥滤后期(5~9 d)。同一重金属在不同沥滤体系中的形态变化过程差异较大,沥滤后的污泥、土壤和底泥中的重金属大部分呈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年的时间里在现场利用混合植物河岸带、无植物空白带对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对COD、NH 4、TP、浊度和水温进行了监测,并比较了不同季节里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混合植物带在夏、秋季改善河水水质的效果好于冬、春季.混合植物带在夏季对COD、NH4 -N、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7.01%、69.21%、62.45%和99.17%,在冬季对河水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混合植物带可以降低河水温度及河水早晚温差,起到改善局部水环境的作用.混合植物带与空白带的对比表明植物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改善局部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丰湖河投菌过程中和总投菌后两周的各水质指标分析,对本源微生物菌剂作用城市重污染河流过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11月20日全河布菌后,以COD下降后上升的情况作为补菌时间的判断依据,实现菌种效力最大化。继2010年11月25日、27日和30日3次补菌后上游至下游硐桥、久泰桥和益民水闸处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2.7%、68.8%和61.6%,氨氮和总磷有所去除。水色由深灰绿色转变为深绿色,浮油减少,臭味明显消除。表明此法在冬季水温较低的天然河流条件下,不需大型设备便可较快修复水质,具有较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PAHs, PCDD/Fs and non-ortho PCBs have been assessed in Yser and Upper-Scheldt river sediments. Higher contamination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the Upper-Scheldt sediments: maximum concentrations for the 16 US-EPA PAHs, PCDD/Fs and non-ortho PCBs respectively amount to 8.9 mg kg−1, 12 ng TEQ kg−1 and 5.1 ng TEQ kg−1. Diagnostic PAH ratios in sediments and atmospheric samples suggest that the PAH compounds are from pyrolytic origin, more specifically combustion processes. The huge consumption of coal in cokes-ovens and smelters and its use for house-heating in Northern France, although decreasing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are in support of that suggestion. PCDD/F fingerprints in sediments and deposition material indicate that OCDD is the dominant congener. In addition use of pentachlorophenol (PCP) in the past led to a minor contribution of PCDD/Fs in our sediment samples. Non-ortho PCBs form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 total TEQ concentrations observed in the sediments. Since the 1980s and 1990s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the PCDD/F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s observed,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the PAHs.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水系水环境模拟及情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系是流域水环境管理中最为脆弱的控制点.针对城市水系水动力条件差、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QUAL2K模型模拟、预测城市水系水环境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北环水系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合理有效方案.结果显示,经过多次调整后的模型模拟的匹配度达到了0.9135,水温、溶解氧、COD、TN、TP和Chl-...  相似文献   

15.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规律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通过现场扩散示踪实验求得扩散系数,进而对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予以定量描述,是一种可靠易行的方法。对黄河托克托至河曲段的实际研究表明,以Cr2O或F-为示踪剂,运用Taylor模型进行多沙大河的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同时,利用现场示踪实验结果与经验公式的结合可以预测不同情况下的纵向扩散系数,从而得出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这将有利于污染物在水体中行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取治、退、拆、清、修、整、建、养、植等生态修复综合措施、建立古黄河生态保护圈,加强古黄河泗阳段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进一步净化水体环境,增加古黄河泗阳段蓄水量,提高水质的稳定性,使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同时改善古黄河地区的空气环境,实现古黄河泗阳地区的蓝天碧水。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有限单元法在河流水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二维水质模拟不用考虑河流速度和流量分布等资料,可以直接根据河床地形特点求出水质分布.但传统方法需要利用作图法求出累积流量曲线,是整个模拟过程中最耗人力物力的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探讨了拉格朗日插值法在复杂河段二维水质模型数值计算中的应用,运用该方法对三峡长寿段的排污口对干流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作图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具有省时、高效的优点,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格宾护岸填料类型对河道自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花岗岩块石、卵石和废建筑砌块3种材料作为格宾填料,研究不同填料在模拟河道中对河水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实验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各填料对N、P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填料中,卵石相较于其他2种填料对NH3-N、TOC和DOC的去除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运行26 d后分别达65.26%、71.06%和78.06%;3种填料在实验装置运行初期对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运行12 d后,花岗岩块石、卵石、废建筑砌块对TP的去除率分别达89.20%、91.05%和94.71%;卵石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脂磷含量及脱氢酶活性分别为53.43 nmol P/cm3、10.67μg TF/(h.cm3),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填料(p<0.05),其表面较高的微生物量及酶活性有利于对氮素及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析水质理化指标及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城市内河水进行监测,并结合现场调查,评价温州市区内河水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市区内河水污染较重,并具有一定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