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酸雨、降尖及其复合污染对菜青虫生长发育和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处理对菜青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间接处理则有促进作用。试验发现,在受污染的植物体内有糖分与蛋白质积累现象,这是造成虫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毒死蜱与乙草胺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毒死蜱与乙草胺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都产生抑制作用,而对脲酶有激活效应,对酸性磷酸单酯酶和碱性磷酸单酯酶的影响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效应,其中乙草胺单一污染对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抑制作用显著.毒死蜱与乙草胺在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的初期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但至第14天后复合污染显示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硫磷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鳞翅目幼虫击倒尤快,适用于防治菜青虫、小莱蛾等青菜害虫。它对哺乳动物毒性甚低。紫外光对该农药有分解作用。 国务院决定停止生产六六六后,化工部提出辛硫磷等12种农药为取代农药。本课题按农牧渔业部农药残留协作组统一分工,研究辛硫磷在青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制定辛硫磷在青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菜地土壤-蔬菜汞污染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明  钱建平  张力  胡存杰 《生态环境》2004,13(4):575-577,584
对桂林市近郊8个不同片区蔬菜产地的118个土壤样品和71个蔬菜样品中汞的含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菜地土壤一蔬菜中汞的污染现状。研究表明,桂林市及近郊菜地土壤和蔬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全市各片区菜地土壤汞含量平均值为0.098-0.523mg/kg,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土壤平均污染指数在0.33-1.74范围内,属非污染或轻污染状态,除穿山南片和纸马铺外,其余采样点均有样本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七星公园东北片的土壤汞超标率较高,达71.4%,污染情况比较均一;虞山桥东南岸土壤汞超标率较低,为33.3%,但土壤汞含量变异较大,说明污染情况变化大。全市各片区老菜的汞含量平均值为0.0625-0.128mg/kg,为国家标准GB2762—1994规定蔬菜汞含量(0.01mg/kg)的6.25—12.8倍,超标率已达100%。实验还发现,蔬菜中的汞含量与土壤中的汞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蔬菜汞的大部分分布于地上部可食部分。分析了菜地土壤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使用含汞农药和生活垃圾肥有关。  相似文献   

5.
污染土地再开发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为进行废弃农药厂的生态风险评价,采集常州市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6个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编号为S1、S2、S3、S4、S5和S6),选取发光细菌、大型溞和蚕豆根尖细胞为试验生物,运用成组生物毒性试验对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进行生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的浸出液都具有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表明S3和S5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高,S4和S6的土壤浸出液毒性最低。蚕豆根尖微核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与发光菌和大型溞急性毒性效应基本相同,表明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可以用于污染土壤浸出液的毒性评价。污染物质和毒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所含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已经对土壤毒性效应产生影响,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场地进行综合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铜铅锌复合污染对水稻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4水平3因子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用添加法研究了铜、铅、锌及其复合污染的红壤性水稻土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受铜、铅、锌单一污染时,三元素对水稻的危害作用依次为锌〉铜〉铅,当土壤中铜、铅、锌都存在时,三元素之间具有协同危害作用,其危害作用依次为铜-铅〉铅-锌〉铜-锌。为使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不受污染,提出了铜、铅、锌复合污染情况下红壤性水稻土中铜、铅、锌的临界限值为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与土壤标准和背景值的比较分析了天津市土壤风沙尘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通过富集因子法分析了天津市风沙尘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而说明天津市风沙尘元素的来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Cr、Ni、Cu、Zn和As质量分数均有超过土壤标准的现象。(2)Ni、Cu、Pb、Zn和Ag超过背景值10倍以上,受到了人为污染。(3)粗颗粒中西青区的Pb元素,津南区的Ni元素和Pb元素以及细颗粒中东丽区的Ca元素和Zn元素,西青区的Cu、Pb,津南区的Cr、Ni、Pb等元素达到显著污染级别;各区粗细颗粒中的Ag元素污染级别最高,有的为极强烈污染;这些元素是典型的人为污染元素。(4)粗颗粒中只有Ca和Ni污染级别有所增加,细颗粒中只有Na、Ni、As等3种元素的富集因子略有增加。所以,天津市土壤风沙尘的治理重在控制人为来源的Ni、Cu、Pb、Zn、Ag、Cr和Ca等高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8.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的重金属环境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理化分析、盆栽生物试验及土壤淋溶试验,探讨了脱硫副产物的重金属农业环境行为。结果表明: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中的总Pb、Cd、Cr、As、Se、Ni、Cu等指标,基本上都低于国标最高容许量和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符合国家控制标准,但普遍高于土壤自然背景值含量。8~10g/kg土的供试物量处理,花生、萝卜、甘蔗和水稻的可食部分重金属均无超常累积现象,未导致农产品重金属的富集残留污染,不影响农产品安全品质。在表土层供试物量达到40g/kg条件下,土壤淋溶试验结果表明,施脱硫副产物未导致土壤淋滤液重金属污染,不可能通过降雨淋溶过程,渗透过1m左右的土层而污染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9.
土壤铜铅锌复合污染对水稻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水平3因子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用添加法研究了铜、铅、锌及其复合污染的红壤性水稻土对水稻生长、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受铜、铅、锌单一污染时,三元素对水稻的危害作用依次为锌>铜>铅;当土壤中铜、铅、锌都存在时,三元素之间具有协同危害作用,其危害作用依次为铜-铅>铅-锌>铜-锌。为使生态环境中食物链不受污染,提出了铜、铅、锌复合污染情况下红壤性水稻土中铜、铅、锌的临界限值为53、305和165mg/kg。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和现场布点试验,研究了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砷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土壤中水溶性可交换态铜、砷含量很低;铜、砷主要累积在水稻根部;土壤中铜、砷相互有拮抗作用,确定土壤铜、砷临界值应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根系形态对土壤Cd和芘复合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超  夏北成  冯涓  林小方 《生态环境》2007,16(3):771-774
植物根系在逆境胁迫下通过改变其形态及分布来适应不利的生长环境,根系的形态变化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的一个重要机制。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探讨了Cd+芘复合污染对两种基因型玉米(Zeamays L.)(白玉米和黑玉米)根系形态学参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不同根直径等级分布)的定量化影响。与对照未污染相比,Cd+芘复合污染显著降低了白玉米和黑玉米茎叶和根的生物量,特别是根的生物量。Cd+芘复合污染对白玉米生物量的抑制要比对黑玉米要灵敏。与未污染相比,Cd+芘复合污染下白玉米和黑玉米的根长稍有增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减小,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白玉米和黑玉米每一级根直径的根长在Cd+芘复合污染和未污染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白玉米和黑玉米〉0.60mm的根的根表面积在Cd+芘复合污染下显著降低。此研究结果为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植物毒理效应和植物修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施肥及种植作物对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生态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梅  侯彦林  皮广洁 《生态环境》2004,13(4):560-564
以中性紫色土为材料,通过向土壤添加氯化汞的模拟培养试验、施肥试验以及作物栽培试验,研究了汞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重要微生物生理群繁育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添加HgCl2,总体上抑制了细菌、真菌、放线菌及氨化细菌的繁育,硝化细菌、自生固氮菌、纤维素降解菌在一定质量分数范围内被汞刺激增长,在另一定质量分数段则被汞抑制。施肥和栽种作物削弱了汞对微生物的毒害,使土壤微生物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说明利用农业措施修复汞污染的土壤是可行的。栽种作物时,汞对微生物的抑制效应受到掩蔽,作物产量和植株体内汞含量是汞污染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微生物和植物对汞污染的反应,基本一致的HgCl2危害质量分数指标是5mg.kg^-1。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堆肥制备专用肥对蔬菜生产和环境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小区和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肥制备有机。无机复合专用肥对蔬菜和土壤环境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该专用肥的辣椒、蕃茄或茄子、莴笋和青莱的小区和大田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7.0%-88.8%和20.7%-95.4%,其增产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且蔬菜中一些营养成分的含量增加.而重金属Cd、Cr、Pb、As元素的含量均未超有关卫生标准。长期施用,可补充土壤中有机质,且肥料中重金属元素不会引起菜地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的迁移及其对水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树元  许立凡 《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15-18,F004
通过盆栽试验和现场布点试验,研究了铜、砷在水稻-土壤体系中迁移的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砷污染具有相当大的缓解作用;土壤中水溶性可产我换态铜、砷含量很低;铜、砷主要累积在水稻根部;土壤中铜、砷相互有拮抗作用,确定土壤铜、砷临临界值应考虑多因炭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改良剂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龙须草生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处理土壤生长的龙须草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增产效果均〉100%。4种改良剂缓解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对龙须草毒害作用的大小顺序为钙镁磷肥〉碳酸钙〉有机肥〉海泡石。4种改良剂在不同处理浓度下对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随着碳酸钙处理浓度的增加,龙须草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他3种改良剂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龙须草生物量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作为生态毒理指标,通过模拟试验,比较分析多环芳烃菲和重金属镉单一与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菲和镉复合污染对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脱氢酶均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而对磷酸酶和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拮抗抑制作用.菲和镉复合污染及菲单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放线菌>真菌>细菌;镉单一污染则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在柴油污染土壤中的萌发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松林  赵首彩 《生态环境》2004,13(4):569-571
选择以柴油作为土壤污染物,以单-外源环境因子污染水平为主要调控因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并且以不同质量分数的柴油污染土壤,在此情况下观察不同土壤柴油污染质量分数控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抑制率与土壤柴油污染质量分数呈现指数线性相关关系,并且发现苜蓿发芽之后,高质量分数柴油处理组的幼苗出现黄叶和干枯现象。文章最后从土壤内柴油和柴油在土壤-大气界面间的迁移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秸秆生物炭修复电镀厂污染土壤的效果和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电镀厂污染场地重污染区域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生物炭对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0、10、30、50、70和100 g.kg-1)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能够改变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对该污染土壤有明显的稳定化作用。其中对铬的作用效果最明显,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残渣态铬含量明显上升,100 g.kg-1生物炭添加量处理残渣态铬含量较对照(1 098.75 mg.kg-1)增幅最大,增加59.51 mg.kg-1;对铜和镍的稳定化效果受添加量的影响,当生物炭添加量分别在70和30g.kg-1以上时,对铜和镍有一定稳定化作用;对该污染土壤中锌则无明显稳定化作用。当生物炭添加量为50 g.kg-1时,4种重金属残渣态总量较对照(1 745 mg.kg-1)明显增加,为1 805.95 mg.kg-1,添加量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不同来源的Pb、Zn和Cd复合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在废矿水和尾矿砂污染的土壤中,Pb、Zn和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添加土壤中的Pb主要以弱专性吸附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Zn和Cd主要以交换态存在,大豆苗对添加土壤中Pb、Zn和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对废矿水污染和尾矿砂污染土壤中Pb、Zn和Cd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化肥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状况综述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从农田排水与径流对地表水体的污染,渗漏对地下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破坏加剧污染物流失等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化肥、晨点源污染调查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