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景观是在第三纪出现与形成的,而典型的草原土壤黑钙土和票钙土,则是第四纪暖湿时期的产物,土壤的形成过程落后于植被的演化。草原土壤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影响范围大但相对缓慢,人类的作用虽是局部的但要迅速和深刻很多。  相似文献   

2.
土壤藻改良退化草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土壤藻生长对退化草地不同埋深土壤p H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利用土壤藻改良退化草地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采集野外未接种与接种土壤藻区域不同年限(0、1、2、3 a)退化草地不同埋深(0~10、10~20、20~30和30~5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p H值和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土壤藻的生长使不同埋深土壤p H降低,但仍然保持弱碱性;人工土壤藻结皮的形成和发育使与碳素、氮素和磷素循环有关的土壤酶活性增强,但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土壤藻结皮发育时间越长,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越强,但随着土壤埋深的增加而减弱。土壤藻在形成生物结皮的过程中,土壤酶的活性增强,加速了环境中碳、氮和磷的循环,从而促进退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具有典型特征的紫花针茅草原设置退化程度不同的各研究样地,旨在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变化,并采用野外观测、土样采集、室内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土壤团聚体含量组成、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形维数(D)等指标。结果表明:退化高寒草原研究样地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增加,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高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2~1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减少,其含量变化则与前者相反;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破坏率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大,10~20 cm土层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各土层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其中轻度退化到中度退化是MWD、GMD减少的主要阶段;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和土层加深而增大,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分形维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样地0~30 cm土层范围内,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的加深,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4.
草地退化的因素和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几乎所有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在利用不当时都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对草地退化的过程和原因比较复杂。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总是伴随着相关的地理、气候、土壤、灾害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有时一二种自然因素(如火或洪水)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所以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对近几年较流行的退化草地的恢复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对泉州湾滨海退化湿地红树林恢复区土壤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修复后土壤TN、TP含量均高于湿地修复前,但与未种植植被样地相比,湿地修复可能在整体上降低土壤中TN、TP含量,且对TN含量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不同修复模式下TN、TP含量不同,说明修复模式会对土壤TN、TP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泉州湾滨海退化湿地红树林恢复区,pH对土壤TN、TP含量有影响,土壤中TN与TP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壤真菌群落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尽管土壤微生物作为草地退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提高土壤生产力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目前对草地退化引起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是亚高山草甸土壤真菌的优势门. LEfSe分析显示不同退化程度草甸富集了不同的生物标志物,MD和HD富集了更多的病原真菌.与ND相比,HD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在退化梯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含水量、总氮、植物丰富度和铵态氮是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物与真菌群落之间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具有强耦合性.本研究结果为研究亚高山草甸不同退化阶段下土壤真...  相似文献   

7.
土壤的贫化意味着以吸附状态存在于胶体有机矿物土壤络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从土壤中淋沥出去的过程。贫化是土壤的浸出阶段。退化则指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和减小。一旦吸附的矸基从土壤中被冲走,它们就由氢离子或铝离子所代替。随着这种土壤贫化过程的继续,其pH值下降,于是就进入了土壤的退化阶段。贫化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河源区草地退化严重的玛沁县军牧场地区,采用不同草地退化样地对比的方法,开展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无退化草地最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20 cm土层,两者在不同退化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仍以极度退化草地最小,但两者在20~30 cm土层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②在土壤表层(0~10 cm),无退化草地的田间持水量远大于其他退化草地,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田间持水量较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 cm以下土层,田间持水量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③各土壤持水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主要受容重、总碳、有机质和总氮这4个因素影响;④不同草地退化程度下地表覆被状况、植物根系生物量以及分布特征引起土壤容重、有机质等发生变化,可能是进一步导致土壤持水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区域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高寒沼泽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高寒沼泽湿地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在OTUs水平上的物种组成,OTUs种类变化丘间较冻融丘明显,且土壤真菌OTUs种类变化显著;冻融丘和丘间细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真菌微生物;不同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优势微生物种类相同,细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RB41,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除RB41外未退化与重度退化间优势微生物丰度有较大差异(P<0.05),丘间的优势微生物对不同退化较冻融丘敏感;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和莎草科的盖度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高寒沼泽湿地退化导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在湿地恢复中应加强湿地冻融丘和莎草科植物的保护以及土壤水分、有机碳和微生物碳氮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面临的根本性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一种与脆弱生态背景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土地退化过程,而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本研究采集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砂岩黄壤剖面和石灰土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剖面样品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酸盐含量和土壤碳酸盐δ1...  相似文献   

11.
土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多样性对草地退化的响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土壤微生物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不同退化阶段亚高山草甸之间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Parcubacteria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ND草甸相比,退化草甸增加了与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丙酸代谢、丁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比例,表明亚高山草甸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能量代谢和营养循环的潜力.草地退化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分类和功能α多样性,特别是MD和HD草甸中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降低.亚高山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物种分类和功能组成均显著变化(P<0.05).土壤总氮、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微生物群落分类和功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植物群落β多样性与微生物群落分类和功能β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具有强耦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草地退化过程中地下微生物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及...  相似文献   

12.
土壤斥水性引起的土地退化、调查方法与改良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土壤斥水性的概念,形成,由斥水性引起的土地退化,以及笔者在澳大利亚进行的改措施研究,土壤斥水性的研究对土壤分运动研究有重要影响,品种选择不当的种树种草也可能因斥水性产生而使土地退化。关于土壤斥水性,土壤斥水性引起的土地退化国内还没有报道。望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便在资源调查,管理与研究中注意到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极其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的退化。本文在定位监测、室内分析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的退化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中 <0 0 1mm颗粒和土壤养分流失是造成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土壤结构状况的恶化和土壤酶的流失使土壤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从而成为严重制约该区经济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4.
滨海湿地退化区鸟类刨坑觅食行为促进植被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影响非生物环境以及生物过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了解鸟类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工程效应,对于开展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野外调查研究由灰鹤(Grus grus)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主导的滨海鸟类的刨坑觅食行为对植被退化区的地形以及土壤环境理化指标的影响,进而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植被的恢复。结果表明:鸟类在植被退化区的刨坑觅食行为改变了退化区的微地形及土壤环境,使得土壤硬度和土壤盐度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碳氮营养指标则显著高于未经鸟类影响的退化平坦区域;另外,鸟类活动改善的凹坑微地形环境能够显著提高盐地碱蓬的种子保留量、幼苗定植量和成株存活量,有效促进盐地碱蓬在植被退化区域的恢复。通过鸟类改变微地形进而促进植被恢复的启发,提出可以尝试人为模拟改造退化区的微地形环境,以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促进滨海湿地退化区的植被恢复,对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沟蚀及修路等人为影响,尕海泥炭沼泽地出现退化现象。为了查明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趋势,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该区域4 种不同退化阶段泥炭沼泽地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程度的加剧,0~40 cm层土壤平均容重逐渐增大,总孔隙度逐渐减小,且容重和孔隙度在土壤剖面自然分布规律发生变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水解氮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铵态氮呈增大趋势,全磷、全钾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均沿土壤剖面分布呈波动性变化;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小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均为未退化最大,中度退化最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退化阶段泥炭沼泽地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氨态氮及其土壤蓄水性能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与有机质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受植被盖度和泥炭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泥炭层厚度的下降是导致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武功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m)和不同土层(0~20cm和20~40cm)的草甸土壤有机质、p H值和速效养分对草甸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武功山草甸区各个海拔,草甸退化均使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有所下降,并且对表层土的影响要大于深层土。(2)草甸退化使得碱解氮和速效磷间的相关性减弱,速效钾和碱解氮、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加强,土壤p H值与碱解氮之间由不显著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R=-0.637,P0.01)。  相似文献   

17.
子午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子午岭次生林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性质状况,分析土地利用状况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pH值、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或活性差异显著,农地主要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较低,林地则较高。除pH值外,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除土壤pH值外,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铵态氮、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以林地为对照的土壤退化指数表明农用地和撂荒翻耕地土壤质量退化显著,其表层(0~20cm)土壤退化指数分别为44.86%和43.10%;撂荒未翻耕地深层(20~130cm)土壤质量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植被恢复方式对重度退化草原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参数,研究了植被恢复方式对松嫩草原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以了解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重建的可能性以及不同植被条件下群落恢复的差异.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和种植碱茅2 种植被恢复方式均能改善该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跳虫群落环境,提高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但恢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相对而言,种植碱茅更能显著提高跳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生物多样性更高,物种更丰富.  相似文献   

19.
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岩溶环境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本文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石漠化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方面阐述了重庆岩溶地区的生态退化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重庆岩溶环境严酷,植被发生逆向演替,种子库的关键种和建群种也已退化,并且由于重庆陡坡耕地比重偏大,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层处于负增长状态,促使岩体裸露,石漠化程度加剧。文章指出导致这些生态退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因素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和贫困等因素。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生态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草原土壤碳动态变化特点与变化过程,采用湿筛法对藏北高原未退化、轻度退化和严重退化高寒草原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不同粒级w(SAOC)(SAOC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退化草地相比,不同程度退化草地w(SAOC)均呈下降趋势,但严重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中w(SAOC)、>0.25 mm粒级w(SAOC)、 < 0.25 mm粒级w(SAOC)降幅均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不同程度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中>0.25、 < 0.25 mm粒级w(SAOC)在总体上趋于下降,且亚表层的降幅明显高于表层的降幅,但退化草地亚表层中w(SAOC)仍高于表层(未退化草地、轻度和严重退化草地亚表层较表层分别增加51.84%、31.34%、6.83%),w(SAOC)的土层差异随草地退化加剧而大幅缩小;轻度、严重退化草地不同粒级w(SAOC)的土层分布特征仍与未退化草地一致,其表层、亚表层中>0.25 mm粒级w(SAOC)均明显较高;与未退化草地相同,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w(SAOC)贡献率亦均呈|2~0.25 mm| > | < 0.25~0.053 mm| > | > 2 mm| > | < 0.053 mm|粒级;退化草地环境对团聚体与w(SAOC),以及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与w(SAOC)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高原冷干环境下不同粒级SAOC及其变化受草地退化程度、土层深度等的深刻影响,需要从影响土壤有机碳形成与转化的土壤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