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业碱渣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企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碱渣,堆放起来既占地方,又污染环境,制约着氨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索大规模利用工业废碱渣的新途径,通过对工业碱渣的成分分析和实验研究,结合国内外用于公路建设中水泥一粉煤灰(二灰)综合稳定材料的成功经验,按照公路工程对原材料的质量、工艺性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的试验设计原则,在碱渣中分别加入水泥、石灰、粉煤灰作为结合料,配制出碱渣-石灰综合稳定土.研究发现,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后,可显著降低可能影响环境的氯离子的溶出率,并且可以作为1种胶凝材料,用作公路路面结构层综合稳定材料的固化剂.经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击实试验和配合比优化试验,找到了碱渣-石灰综合稳定土的最佳配比,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相应的环保标准,可用作公路建设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炼油厂碱渣的治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武汉石化厂碱渣来源分析碱渣污染物特征和游离碱浓度,概述并浅析目前国内碱渣处理工艺,重点介绍我厂减渣治理中源头控制,分质处理,二次利用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工作思路及碱渣治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天然水体中的细菌多以游离形式存在,主体物质为蛋白质,一般带有负电荷。本实验采用电絮凝-微滤法对饮用水进行杀菌实验的研究,并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值、氯离子对杀菌效率的影响及杀菌机理。实验表明电絮凝-微滤杀菌效果显著,且在电流密度为15.8A/m^2,极板间距为1.0cm,pH值在酸性范围内杀菌效果比较好,此外氯离子的存在有利于除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并且提出了碱渣─海水体系中碱渣含量对吸附反应速率影响大小的“强度指数”概念。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碱渣对海水中不同初始浓度磷酸盐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理论分析发现,预测的平衡吸附量和平衡浓度之间符合乔姆金等温吸附方程,说明了海水中磷酸盐在碱渣表面上的吸附是遮盖率不大的单层化学吸附,与本文的前提假设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为碱渣倾倒对海洋水环境影响现场调查的先期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固-液体系的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碱渣-海水混合体系的吸附试验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碱渣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是二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我厂新建减渣氧化肥具装置工艺特点、运行情况、及脱臭后常汽碱渣的回用情况。实践证明,此装置对常汽碱渣脱臭效果好,脱臭后碱渣完全无臭;脱臭后碱渣回用于精制油品,油品质量合格,对下游处理碱渣的环烷酸装置的环烷酸质量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常以酚酞和甲基橙作为批示剂进行酸碱滴定测定游离碱度,催化汽油碱渣中的酚类化合物对游离碱度的测定有正项干扰。这个干扰可以由碱度差减去酚的浓度来消除。试验表明,该方法比碱度差方法误差小。使用该方法可获得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我厂新建碱渣氧化脱臭装置工艺特点、运行情况及脱臭后常汽碱渣的回用情况。实践证明,此装置对常汽碱渣脱臭效果好,脱臭后碱渣完全无臭;脱臭后碱渣回用于精制油口,油品质量合格,对下游环烷酸装置的环烷酸质量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碱渣海洋倾倒沉降过程的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的结果,初步探讨了碱渣云团倾倒后的声学特性,解释了碱渣云团回波信号的意义,给出了碱渣云团信号强度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影响碱渣云团信号强度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炼油厂催化汽油碱渣的产生和性质,以及催化汽油碱渣处理的现状,进行了催化汽油碱渣用于直馏柴油碱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回用方法可行,柴油产品质量合格,且提高柴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公路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公路建设促进荒漠环境改善的同时,由于荒漠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较湿润区易引起环境退化,且生态恢复十分困难。新疆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差,属中国乃至世界上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是中国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区,荒漠环境复杂和类型齐全。荒漠区公路建设的自然环境具有区域生态脆弱,水源短缺,路域土质复杂,环境保护问题多,道路病害较多等特点。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退化主要表现在:致使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为灾害发生提供有利地貌条件,引起水、土理化性质变差,对路域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荒漠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变差等6方面。针对荒漠区自然环境特点与公路建设引起的环境退化及成因,提出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营运3阶段防治公路路域环境退化的17条措施,以保护荒漠区路域环境和保障交通畅通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路环境监理专业化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公路项目的环境管理的现状和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公路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实践,提出建立专业化的环境监理队伍,专业化的组织形式,规范化的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在日益凸显。在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环境管理工作具有首位性,理应放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对待。本文通过对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环境管理,在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各个阶段大力加强和提升环保工作力度,紧抓环境保护管理要素可以有效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降低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南方多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生态问题,全面考虑水土流失点、正确预测水土流失量、切实可行地提出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水土防护措施,是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南方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佳预测时段并划分不同的预测区,优先选用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从而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应从水土流失防护角度筛选最佳的公路设计方案,将水土保持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工程措施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后评价的概念和目的的讨论,对声环境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后评价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声环境后评价的监测与调查和验证分析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深汕西高速公路的环境影响后评价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公路建设施工期、营运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根据生态环境的评价范围、标准、内容,正确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使其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对我区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西部环境的状况和西部公路的现状与发展,提出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基础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对公路建设特别是西部公路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部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董常晖  徐燕 《交通环保》2004,25(1):44-47
总结了许多专家学者在公路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和公路建设的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和建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没有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因而高速公路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根据高速公路的建设特点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从"全过程管理"、"污染预防"、"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角度构建高速公路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减少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交通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道路交通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工作做以论述,并就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展望,以期早日实现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现代绿色环保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