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百鸟园     
鸟类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类的朋友。鸟类以其轻盈秀丽的体态、绚丽多彩的羽毛和婉转动听的歌喉,为自然界增添了生机和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2.
面临绝种命运的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天然物种,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本身也面临这种威胁。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及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罗伯特梅说,过去100年,在各种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平均每年有一种绝种。目前,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超过1万种,假如人类算是其中一种的话,那么就像买奖券一样,由现在开始有万分之一的机会绝种。科学家从对古化石的研究发现,地球在过去曾经经历“五大绝种潮”,其中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庞大的恐龙就是当中的受害者。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也面临灭绝威胁  相似文献   

3.
陈平 《环境》2012,(5):46-49
“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这是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有关鸟类迁徙的文字记载,说的是一年一度鸟类随季节变化的迁徙现象.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秋分以后,一些鸟类由寒冷的国家飞向温暖的地方,有时要飞往更远更温暖的地方.可见从古至今,鸟类的迁徙一直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了南极旅游在给南极的野生动物带入人类相关病原体方面的可能作用.我们从8种鸟类中收集并分析了233个粪便样品.这些样品来自于南极半岛6个经常被旅游者光顾的地点.每个样品都被用来寻找潜在的来源于人类的病原体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沙门氏茵(Salmonella Spp.)和耶尔森氏茵(Yersina Spp.).在所有的样品中均没有发现上述细菌.我们的结果表明迄今为止的南极旅游业达到了不给南极地区带来病原体的目标.不过,要证明这一点,对南极永久定居点附近区域的进一步调查就显得相当紧迫.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的迁徙鸟类状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的种群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区域的生态现状.三江平原是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每年来此越冬、繁殖或停歇的鸟类数以万计,其中有很多濒危和珍稀物种,我们应该从认识它们出发,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由于全球变暖的加剧,鸟类越冬出现了向北迁移的现象,这种北移与全球气温异常和当地冬季最低气温上升是分不开的.这一现象以及最近的其它研究结果都表明:最近的20年期间,全球变暖已造成规模大、范围广的生物地理意义上的变化,并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城市扩展引起的地方生境的变化主要对栖息地偏北的森林鸟类产生影响.在科德角,当地居民居住地扩大对鸟类栖息地分布的影响,在21世纪初,尚不及温室效应的影响大,但是,如果城市继续扩大,也许其影响会不亚干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7.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消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首次全面的综合考察,为了解1988年以来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变化及其原因,2002-2004年又4次调查了该地区鸟类的种类及数量。15年来安西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变化明显。鸟类种类新增加31种(其中甘肃新记录3种),但同时减少了3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由原来的18种下降到16种。与1988-1989年相比,2002-2004年春季和夏季鸟类数量下降,秋季数量增加;各个季节的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影响安西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鸟类迁徙和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8.
《沿海环境》2002,(8):26-26
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发明的飞行器就是从飞鸟身上得到的启示。但是,当人类能够自由翱翔太空的时候,鸟类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了。伴随工业文明,这些人类的古老朋友还能与我们和谐相处吗?鸟儿也会“城市化”当城市化成为热点,大量土地成为钢筋水泥的丛林时,鸟类也在适应着城市化的变化。麻雀:这是真正适应城市化的鸟类,目前城市大部分区域都有麻雀活动的踪迹。白天,麻雀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觅食,城市居民的各种生活垃圾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夜间,它们把隐蔽度较好的树冠作为夜宿场所。麻雀虽不甚畏人,但多数避开人群密集和…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开始,我国有些省、市规定了一年一度的爱鸟周.这对保护物种和环境,开展自然科学研究,都是很有益的,值得提倡.但是,光开展爱鸟周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开展人工招引鸟类活动.有的国家30多年前就已风行招引鸟类了.我国在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也曾试招过,并取得成功经验,可惜未能坚持.今后还是应把这项工作继续开展下去.要把鸟类引来,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鸟类特有种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我国鸟类特有种中,分布区狭窄的有63种,分布区广泛的有8种,其中呈不连续分布的有38种,连续分布的有33种,留鸟有67种,候鸟有4种;大部分地区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低,但在青海东南部、四川中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的丰富度较高;在93°E~121°E或26°N~39°N范围内鸟类特有种丰富度较高. 我国鸟类特有种分布受气候因素限制,年均气温过高或过低、年降水量过高或过低、过于干燥、辐照日数过长或过短等都将使鸟类特有种减少. 鸟类特有种的适宜气候可分为低温干燥、较高温湿度、高温高湿和中等温湿度等类型,但以低温干燥和中等温湿度型为主. 鸟类特有种丰富度与各气候要素相关系数较低,气候要素下丰富度变化呈抛物线型趋势,其中在年均气温为1~18 ℃,年降水量为500~1 300 mm的范围内丰富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鸟类与风电机相撞并造成伤亡成为发展风电行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查阅最近20a来国际上的研究文章(包括网络上可获得的资料),从自然条件和风电场两个方面进行了导致风电机与鸟类相撞的影响因素分析,并从风电场的规划阶段、施工阶段到运营阶段提出了详细的鸟类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辽西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陆相湖泊沉积火山凝灰质泥页岩中保存的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带羽毛的骨架化石,展现了鸟类演化早期阶段的性别差异(即,性二态)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生存于约140Ma前如鸡大小的古鸟类已与现代许多鸟类一样,雌雄个体差异不仅明显反映在羽衣和骨相上,而且还可能表现在行为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其产品,以2010年新疆地区鸟类与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植被、气候、地形等遥感数据产品,探讨了影响新疆地区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各环境因子空间分布及其差异.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影响鸟类和哺乳动物种数的环境解释变量进行了重要性评估,同时采用探索性回归分析对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建模,比较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在草地、林地和耕地三种生境中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影响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因子中,植被生长状态与能量转换能力对鸟类丰富度十分重要,且草地的海拔高度重要性最高,为38.38%;耕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对鸟类丰富度有明显影响,其中年均温重要性达到32.98%;哺乳动物的三种生境选择中气候和海拔条件十分重要,共占重要性的60%以上,最高达76.85%,在耕地中哺乳动物更看重气候而非植被生长情况;三种生境中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最优模型及其影响因子均不同,耕地对于鸟类、林地对于哺乳动物的模型解释力最高,分别为69.9%和68.9%,随机森林和探索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是哺乳动物丰富度差异的重要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14.
正鸟类,人类接触最多的野生动物,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了人类许多美好祥和的愿景。中国北方的春末夏初,天蓝,地绿,水净的环境中,许多鸟儿"安营扎寨"后,忙着"生儿育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开展了春迁徙季、秋迁徙季、繁殖季和越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共监测到鸟类150种,隶属于16目38科,其中,留鸟25种,夏侯鸟26种,冬侯鸟26种,旅鸟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种。调查显示:调查区内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明显,春、秋迁徙季,鸟类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季,越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均最少,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空间分布显示,盘锦地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达到78种,473084只;营口地区调查到的鸟类种类最少,为55种;锦州地区鸟类数量最少,只有57723只。从鸟类多样性对比来看,盘锦地区最高,大连地区最低,各地鸟类群落组成的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地区鸟类生境种类数量及面积大小的影响。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带上的关键区域,当前正面临气候变化、人类围垦干扰造成的鸟类栖息地减少等不利情况,建议通过扩大保护范围、实施修复和管理对策措施、强化宣传等手段保护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生境,巩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6.
鸟类完美的结构和奇特的生存本领,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至今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在飞行方面已经很先进了。然而,鸟类翱翔于蓝天的特技,仍令科学家自叹弗如,其奥秘尚未揭开。体重仅2克的古巴蜂鸟,以其体形小巧而闻名于世界。蜂鸟的翅膀每秒钟能拍六七十次,飞行的技巧无与  相似文献   

17.
可曾想象没有鸟儿的天空将会多么死寂空旷,没有鱼儿的海水又会何等孤独凄凉,没有绿树鲜花的地球那是怎样的灰暗苍苍,看不见人之外的任何生灵影踪,听不到乌兽虫鸣……其实无需想象物种全部消失的那一天,因为只要其中的一部分灭亡,就足以上我们人类够呛!拍摄《海洋》的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曾说过:"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因为,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受粉.如果蜜蜂少了,那人将告别多少粮棉、油料、瓜果?没想到一只小小的蜜蜂竟是生态系统多米诺骨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牌.比如在我国,如果没有蜜蜂,高寒山区植物的授粉就会受到影响,由植物种类众多的杂木林向植物单调的松杉林转化.而植物多样性的减少,也将直接导致以植物为生存条件的昆虫种类的减少,进而使鸟类减少……  相似文献   

18.
纪荔 《世界环境》2008,(3):70-73
在人类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澳大利亚始终站在历史的前列。自1901年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一澳大利亚皇家鸟类保护者联盟(RAOU)成立后,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环保运动中,民间环保组织没有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富兰克林河保护运动中,主流媒体开始介入到环境事件中,第一次与民间环保组织携手取得了环境保护运动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国鸟趣话     
千姿百态的鸟,是人类的朋友。鸟在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生活、保护农林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当今,在国际上已把保护鸟类资源的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为了保护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曾呼吁世界各国都要选定本国的国鸟。美国是最早选定国鸟的国家。早在公元1782年美国为了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是一种古老的禽类疾病,1878年首次在世界上出现.自1997年科学家发现禽流感具备了感染人类的能力后,从2003年到2005年短短2年时间,全世界有64人因患禽流感而死亡.禽流感现在正借着鸟类的翅膀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它甚至还有可能变成一种人间传播的疾病,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